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以及混泥土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139发布日期:2018-09-07 21:4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以及混泥土道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有了显著提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地面的不透水面分布比率的不断上升。城市常见的地表材料大多为混凝土、花岗岩、瓷砖等硬化路面材料,但它们的不透水性和不透气性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路面降雨产流量增大,洪流系数明显偏大,降雨产生的地面洪流由于无法渗入地下而形成市区内涝积水灾害。同时,由于自然降水不能通畅地渗入地下,破坏了大自然的水循环,浪费了日益紧张的天然淡水资源,影响了地表植物的生长,同时还会造成城市生态恶化的“热岛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该透水混凝土道路有效地解决市区内内涝积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道路,该混凝土道路有效地解决市区内内涝积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包括:

第一排水层,第一排水层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排水通道;

第二排水层,第二排水层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第二排水通道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排水通道之间;

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直排水孔,竖直排水孔与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连通;

第二透水混凝土层,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交叉排水部,交叉排水部与竖直排水孔连通;

第一排水层、第二排水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沿第二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透水混凝土道路,用于解决城市内涝积水的问题:

透水混凝土道路沿第二预设方向,即,地面的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水层、第二排水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其中,第二透水混凝土层靠近处于地表,为行人、行车起支撑作用,为了提高渗透率,使得地表的积水快速的流入该透水混凝土道路中,第二透水混凝土层设置有多个交叉排水部,通过设置交叉排水部使得水流顺着交叉排水部的内壁流入,延缓水流的速度,降低水流对道路的磨损度。水流经过第二透水混凝土层后进入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由于交叉排水部连通竖直排水孔,从而水流流入竖直排水孔。为收集积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由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收集的水将进入第一排水层、第二排水层中,最终通过设置于第一排水层中的第一排水通道和设置于第二排水层的第二排水通道进入地下水或者城市污水系统中,通过第一排水层和第二排水层能够尽可能的分担内涝积水的压力,使得积水能够有效、高效地进行收集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交叉排水部包括第一排水部和第二排水部,第一排水部和第二排水部交叉设置;

第一排水部和第二排水部分别贯穿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沿第二预设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排水部和第二排水部的交叉处贯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排水部靠近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排水出口与竖直排水孔连通;

第二排水部靠近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排水出口与竖直排水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排水部与第二排水部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之间的夹角为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排水通道靠近第一透水混凝土层的周壁开设有连通竖直排水孔的多个初级进水孔,多个初级进水孔沿第二排水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第二排水通道的周壁;

第一排水通道靠近第二排水层的周壁开设有连通竖直排水孔的多个次级进水孔,多个次级进水孔沿第一排水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第一排水通道的周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初级进水孔与次级进水孔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次级进水孔设置有泥沙过滤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排水层和第二排水层填充有鹅卵石。

一种混泥土道路,其包括防水层和上述任意一项的透水混凝土道路;防水层、第一排水层、第二排水层、第一透水混凝土层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沿第二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该透水混凝土道路有效地解决市区内内涝积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道路,该混凝土道路有效地解决市区内内涝积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透水混凝土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排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混凝土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透水混凝土道路;11-第一排水层;12-第二排水层;13-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4-第二透水混凝土层;20-混凝土道路;21-防水层;110-第一排水通道;120-第二排水通道;121-初级进水孔;130-竖直排水孔;140-交叉排水部;141-第一排水部;142-第二排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10,用于解决城市内涝积水的问题。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透水混凝土道路10的具体结构。在图中,以箭头示出了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

透水混凝土道路10沿第二预设方向,即,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排水层11、第二排水层12、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

具体地,第一排水层11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排水通道110。

第二排水层12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120,第二排水通道120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排水通道11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层11和第二排水层12均为鹅卵石填充。

其中,第一排水通道110和第二排水通道120与城市地下水系统连通。

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直排水孔130,竖直排水孔130与第一排水通道110和第二排水通道12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层11和第二排水层12均为鹅卵石填充的,故水流经过竖直排水孔130排入后,水流可直接进入第二排水通道120和水流可通过鹅卵石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排水通道110。

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交叉排水部140,交叉排水部140与竖直排水孔130连通。

请参考图2,图2为图1中Ⅱ处的放大图。

交叉排水部140包括第一排水部141和第二排水部142,第一排水部141和第二排水部142交叉设置。

第一排水部141和第二排水部142分别贯穿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沿第二预设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部141和第二排水部142的交叉处贯通。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部141和第二排水部142可交错间隔设置。

第一排水部141靠近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的排水出口与竖直排水孔130连通。第二排水部142靠近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的排水出口与竖直排水孔130连通,即,一个交叉排水部140的两个靠近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的排水出口分别与相邻两个竖直排水孔130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减缓水流速度的效果,第一排水部141与第二排水部142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之间的夹角为30°,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部141与第二排水部142与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其他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交叉排水部140可以为预埋于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的水管。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交叉排水部140可以为在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打通的通孔。

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通道120的具体结构。由于第一排水通道110和第二排水通道120大致相同,故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第二排水通道120的具体结构。

第二排水通道120靠近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的周壁开设有连通竖直排水孔130的多个初级进水孔121,多个初级进水孔121沿第二排水通道1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第二排水通道120的周壁。第一排水通道110靠近第二排水层12的周壁开设有连通竖直排水孔130的多个次级进水孔,多个次级进水孔沿第一排水通道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第一排水通道110的周壁。

在本实施例中,初级进水孔121与次级进水孔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其为了避免鹅卵石或者杂质进入,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初级进水孔121与次级进水孔的横截面可以为其他形状。

为避免泥沙等细小杂质流入第一排水通道110中,次级进水孔设置有泥沙过滤膜。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透水混凝土道路10,用于解决城市内涝积水的问题:

透水混凝土道路10沿第二预设方向,即,地面的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排水层11、第二排水层12、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其中,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靠近处于地表,为行人、行车起支撑作用,为了提高渗透率,使得地表的积水快速的流入该透水混凝土道路10中,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设置有多个交叉排水部140,通过设置交叉排水部140使得水流顺着交叉排水部140的内壁流入,延缓水流的速度,降低水流对道路的磨损度。水流经过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后进入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由于交叉排水部140连通竖直排水孔130,从而水流流入竖直排水孔130。为收集积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由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收集的水将进入第一排水层11、第二排水层12中,最终通过设置于第一排水层11中的第一排水通道110和设置于第二排水层12的第二排水通道120进入地下水或者城市污水系统中,通过第一排水层11和第二排水层12能够尽可能的分担内涝积水的压力,使得积水能够有效、高效地进行收集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道路20,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道路20的具体结构,混凝土道路20基于透水混凝土道路10,该混凝土道路20还包括防水层21,防水层21、第一排水层11、第二排水层12、第一透水混凝土层13以及第二透水混凝土层14沿第二预设方向依次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