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L型旋转式立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990发布日期:2018-07-18 00:35阅读:1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L型旋转式立杆。



背景技术:

L型道路立杆主要设置在道路边缘,常用于设置路面标牌、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治安卡口等。其由立杆基础、立杆杆体、挑臂等组成,相互之间以螺栓或者法兰方式固定连接。

目前的道路立杆结构多为固定安装式,挑臂只能处于道路上方,该结构先期安装成本低,但后期维护则较麻烦。由于挑臂直接固定在立杆上,对设备的拆装、维护只能在道路中间位置完成;因而,通常需要使用封路设备、登高车辆等进行封路操作,维护人员至少4人;由于城市快速路的普及,在马路中间进行维护,会造成较大的施工人员安全隐患;而且此种立杆上的设备维护一般需要封锁1-2根车道,在交通拥堵地区,难以在白天进行维修,而只能在深夜施工,增加人员成本和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L型旋转式立杆,挑臂可横向转动至偏离道路的区域,对挑臂及其上设备的安装、维护更方便快捷,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并减小维护过程中对道路交通的扰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L型旋转式立杆,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基体、下杆体、回转支承和上杆体,所述上杆体上横向设置一挑臂;所述上杆体与回转支承的内圈连接,下杆体与回转支承的外圈连接,或所述上杆体与回转支承的外圈连接,下杆体与回转支承的内圈连接,使得所述上杆体及其设置在上杆体上的挑臂可随回转支承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回转支承使得挑臂可横向转动,从而使得对挑臂以及其上设备的安装、维护可以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处进行,基本不影响行车道的道路交通,大大降低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提高安装、维护的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上杆体上的平衡臂,所述平衡臂横向设置并背离挑臂。

设置平衡臂后,立杆的结构更稳定,挑臂在转动过程中更平稳、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臂上设置机箱。

将机箱设置在平衡臂上,可减轻平衡臂本身的自重,并利用机箱的重量达到所需的平衡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下杆体的上端以及上杆体的下端分别焊接法兰,并通过螺栓连接将两个法兰分别与回转支承的内、外圈进行连接。

法兰连接结构简单,强度高;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立杆本身的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上杆体为中空状,所述下杆体的上端端头延伸至上杆体内部,在上、下杆体上设置对应的限位孔,并通过插接件限制上杆体转动。

通常情况下,挑臂横跨在道路上,而最合适的维护位置则是平行于道路,可在上杆体上开设两组相互垂直的限位孔,以满足挑臂处于工作位置和维护位置时,将插接件插入上杆体和下杆体上的限位孔后,挑臂不会随意转动,使用更安全。显然,可根据地形条件及合适的维护位置,开设上、下杆体上的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为贯穿所述上杆体和下杆体的通孔,所述插接件为螺栓。

将限位孔设置为通孔,加工更便捷,通过螺栓插接并限位,安装也较快捷,可靠性较高;每次维护均可对插接件进行较直观的检查以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下杆体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基体上。

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挑臂和平衡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上杆体上。

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体;2-下杆体;21-限位孔;22-插接件;3-回转支承;31-内圈;32-外圈;4-上杆体;5-挑臂;6-平衡臂;7-机箱;8-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道路L型旋转式立杆,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基体1、下杆体2、回转支承3和上杆体4,所述上杆体4上横向设置一挑臂5;所述上杆体4与回转支承3的内圈31连接,下杆体2与回转支承3的外圈32连接,或所述上杆体4与回转支承3的外圈32连接,下杆体2与回转支承3的内圈31连接,使得所述上杆体4以及设置在上竿体4上的挑臂5可随回转支承3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回转支承3使得挑臂5可横向转动,从而使得对立杆以及其上设备的安装、维护可以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处进行,基本不影响行车道的道路交通,大大降低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实施时,还包括设置在上杆体4上的平衡臂6,所述平衡臂6横向设置并背离挑臂5。

设置平衡臂6后,立杆的结构更稳定,挑臂5在转动过程中更平稳、可靠。

实施时,所述平衡臂6上设置机箱7。

将机箱7设置在平衡臂6上,可减轻平衡臂6本身的自重,并利用机箱7的重量达到所需的平衡重量。将机箱设置在平衡臂上后,下杆体更显得更加整洁。

实施时,所述下杆体2的上端以及上杆体4的下端分别焊接法兰8,并通过螺栓连接将两个法兰8分别与回转支承3的内、外圈进行连接。

法兰连接结构简单,强度高;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立杆本身的装拆和维修;本实施例中,下杆体上的法兰与回转支承的内圈连接,上杆体上的法兰与回转支承的外圈连接;显然也可反向连接。

实施时,所述上杆体4为中空状,所述下杆体2的上端端头延伸至上杆体4内部,在上、下杆体上设置对应的限位孔21,并通过插接件22限制上杆体转动。

通常情况下,挑臂5横跨在道路上,而最合适的维护位置则是平行于道路,可在上杆体4上开设两组相互垂直的限位孔21,以满足挑臂5处于工作位置和维护位置时,将插接件22插入上杆体4和下杆体2上的限位孔21后,挑臂5不会随意转动,使用更安全。显然,可根据地形条件及合适的维护位置,将上、下杆体上的限位孔21开设在适宜的位置。

实施时,所述限位孔21为贯穿所述上杆体4和下杆体2的通孔,所述插接件22为螺栓。

将限位孔21设置为通孔,加工更便捷,通过螺栓插接并限位,安装也较快捷,可靠性较高;每次维护均可对插接件22进行较直观的检查以提高安全性。

实施时,所述下杆体2的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基体1上。

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更换。

实施时,所述挑臂5和平衡臂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上杆体4上。

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