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突出加固的构造加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8650发布日期:2019-06-21 23:5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采用突出加固的构造加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加固诸如道路或路面的构造的织物,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沥青道路或路面的构造加固的织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翻新现有道路或路面的方法。



背景技术:

wo-a1-2014/161930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道路或路面的织物。该织物具有被联接至或者被集成在载体中的成组金属单丝的组件。

wo-a1-2014/161931公开了这种织物的替代方案。该织物包括被保持在平行位置的成组金属单丝的组件。

wo-a1-2016/062458公开了这种织物的又一替代方案。该织物设置有具有弱化区域或弱化点的加固元件,以便便于以后解体路面并且允许更容易地再循环加固元件。

上述现有技术的织物是抗反射裂缝(arc)中间层织物,例如,金属或钢基抗反射裂缝中间层织物,非常适合沥青道路翻新。由于现有路面被用作基底,因此,这些织物允许以相当低的成本快速且相对容易地翻新道路。这种已经存在的路面具有接缝或裂缝,可能在翻新后反射在沥青覆盖层或顶层中。为了尽可能地延迟这种反射,在施加沥青之前添加arc中间层织物。

向下到现有路面或道路以及向上到沥青覆盖层两者的粘附对于道路或路面翻新的性能和寿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首先要在现有路面或道路上铺设所谓的粘性涂层或沥青层,并且继而将织物铺开并稍微推入粘性或沥青层中的原因。

然而,经验已经表明:虽然使用了粘性涂层层,但粘附问题可能仍然存在。

us2014/0170916a1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固路面或道路的非织造水泥复合物。该非织造复合物包括若干层,其中包括可以具有增强物的不可渗透层和结构层。不可渗透层可以从结构层横向向外延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目的是在加固道路或路面时改善加固织物的粘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改善粘附的实用且可见的手段。

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来看,还有一个目的是改善加固元件中的应力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加固诸如道路或路面的构造的织物。织物具有沿横向方向的织物宽度。织物包括载体,并且还包括离散且被间隔开的加固元件,加固元件在织物宽度内延伸并且被固定或结合至载体。载体具有小于织物宽度的载体宽度,使得加固元件突出于载体。

由此可以理解,织物还可以包括其它加固元件,例如,纵向、横向或倾斜布置的加固元件,其不突出于载体或不延伸出载体。

如上所述,加固元件是离散的并且被间隔开。两个相邻加固元件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从5mm至90mm,例如从10mm至80mm,例如从20mm至70mm。

本发明的优点可以被解释如下。在大多数情况下,织物宽度小于待加固的道路或路面的宽度。因此,需要两个或更多织物来覆盖整个道路或路面。为了保证负荷在整个道路宽度上传递或者应力被分布为避免应力峰值,两个相邻织物之间必须有一些重叠。

在现有技术的织物中,载体宽度等于或约等于织物宽度。这意味着在重叠区域中存在两级载体。为了实现重叠区域中的良好粘附,需要通过额外粘性涂层来预见重叠区域。由于实际原因,该步骤实际上经常被忽略,导致存在重叠或双层载体的位置粘附性差。因此,粘性涂层或沥青层没有能够粘附到两级载体上,从而导致上述粘附问题。

与现有技术的织物相比,本发明织物具有小于织物宽度的载体宽度。因此,在织物的纵向侧,存在没有载体而只有加固元件的区域。因此,可以在仅存在一级载体或不存在载体的情况下实现重叠区域,使得粘性涂层或沥青层可以容易地实现良好粘附。

织物中的载体可以是非织造物或塑料栅格或任意其它合适材料。非织造物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酰胺等或其组合。非织造物可以是纺粘的、针刺的、水刺的。塑料栅格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酰胺等或其组合制成。塑料栅格可以被织造、挤出、或热粘合。载体的优点是尺寸稳定性以及轻质开放结构。非织造物的优点在于,被施加为待翻新道路上的第一层的粘性涂层可以渗透到载体中,并且因此在安装期间确保良好的粘附性。塑料栅格具有广泛可用且价格便宜的优点。

载体的功能是便于安装。在处理、存储、运输和安装期间,载体使离散且被间隔开的加固元件保持平行。因此,载体不提供加固作用。

术语“在织物宽度上延伸的加固元件”不一定意味着加固元件被垂直于织物的纵向方向定向。加固元件也可以是被倾斜定向。

加固元件可以是金属丝、金属丝束或金属帘线、碳纤维、合成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或由其制成的纱、挤出加固元件等。优选的是钢帘线,因为钢帘线由于其细钢线或钢单丝的绞捻而同时具有高强度和柔性。钢帘线可以设置有弱化区域,例如以沿钢帘线长度方向定位的脆性点的形式的弱化区域,其中连续点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从10cm至100cm。脆性点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弱化钢帘线的另一形式可以是沿钢帘线的长度施加一系列压痕。

加固元件可以以各种方式被固定或结合,例如,通过胶水或者通过纱。

虽然加固元件可以在两侧突出,但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横向加固元件仅在织物的一个纵向侧突出。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加固元件中的一些加固元件在织物的一个纵向侧突出,而织物的另一纵向侧设置有标记,用于指示当将两个织物在粘性涂层层上被彼此靠近铺设时应该发生重叠的区域。

可以应用不同的标记方式。一种实用的标记方式是通过颜色标记。

一种颜色标记方式是:标记区域中的二至六个纵向加固元件具有与其它细长纵向加固元件不同的颜色。这种不同颜色可以通过用不同颜色喷涂或通过施加具有不同颜色的不同涂层获得,例如,黄铜或铜涂层与锌或锌铝涂层。作为另一实例,可以通过乳液或挤出来施加聚合物涂层,并且聚合物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

另一颜色标记方式如下:织物还包括用于将纵向加固元件缝合至载体的纱。位于标记区域中的纱具有与载体的其余部分的纱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例如,标记区域中的纱可以具有红颜色,而载体的其余部分的纱具有白颜色。

另一颜色标记方式是通过标记载体:载体在标记区域中具有与载体的其余部分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替不同颜色,也可以应用其它视觉上不同的标记。

优选地,横向加固元件突出于载体的突出宽度的范围为从40mm至450mm,例如从50mm至300mm,例如从50mm至200mm。在本文中,突出宽度是沿垂直于织物的纵向方向的线被测量的。

同样优选地,标记区域的宽度的范围为从40mm至450mm,例如从50mm至300mm,例如从50mm至200mm。在本文中,标记宽度也是沿垂直于织物的纵向方向的线被测量的。

最优选地,标记区域的宽度与突出宽度相差不大,即,相差小于40mm,例如小于30mm,例如小于25mm。

织物宽度的范围为从1.0m至4.0m,例如从1.0m至3.0m,例如从1.0m至2.5m。突出宽度和标记区域的宽度优选独立于织物宽度。

如已经提到的,加固元件的优选实施例是钢帘线。最优选地,这些钢帘线在其端部不会散头,尤其是不会在突出于载体的端部散头。

优选地,钢帘线的端部被焊接在一起。

为了便于运输,本发明的织物优选被卷绕成卷。这可以通过(包括其他方式在内)加固元件的柔性性质来实现。最优选地,塑料被卷绕在卷上,并且加固元件的突出部分在运输和处理期间保持在塑料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翻新现有道路或路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现有道路或路面上提供粘性涂层的层;

b)在道路或路面的一个纵向侧处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织物的第一卷,使得加固元件至少在与道路或路面的纵向侧相对的一侧突出于织物的载体;

c)沿道路或路面的一个纵向侧在粘性涂层的层上展开第一织物,由此加固元件在与一个纵向侧相对的一侧突出,从而创建没有载体的纵向区域;

d)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织物的第二卷,其中第二织物包括载体,并且还包括被固定至载体的加固元件;

e)展开第二卷,使得第二织物的载体或突出加固元件与第一织物的没有载体的纵向区域重叠。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织物是具有突出加固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织物。第二织物的第二卷被展开,使得第二织物的载体邻接第一织物的载体铺设。

因此,第二卷的实施例存在两种通用类型。第一实施例在重叠区域中可以具有突出的加固元件或延伸的加固元件。第二实施例在重叠区域中可以具有带标记区域的载体或没有标记区域的载体。两个实施例的组合,在重叠区域中具有载体和突出元件也是可行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织物的俯视图,其中横向加固元件在织物的两侧突出;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织物的俯视图,其中加固元件仅在织物的一侧突出;

图4是如何在翻新道路或路面时安装两个相邻织物的透视图。

图5是如何在翻新道路或路面时安装两个相邻织物的替代方式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织物10的第一替代方案的俯视图。织物10具有载体12,横向加固钢帘线14被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至载体12。织物10还具有纵向加固钢帘线16。

横向加固钢帘线14的直接结合可以通过胶水或纱来完成。间接结合可以以下述方式实现:横向加固钢帘线14被定位在纵向加固钢帘线16下方,并且纵向加固钢帘线16通过合成纱而被缝合至载体12。这种直接或间接结合不必限于该第一替代方案,并且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替代方案和实施例。

第一替代织物10的特殊性如下:载体12具有小于整个织物的宽度w2的宽度w1。载体12具有左纵向侧17'和右纵向侧17"。横向加固钢帘线14在左侧区域18'上方的左侧突出并延伸直至虚线19',并且横向加固钢帘线14也在左侧区域18"上方的右侧区域突出并且延伸直至虚线19"。

当通过织物10翻新道路或路面时,具有或不具有突出横向加固元件的其它织物可以被定位为在织物10的左侧和右侧两侧略微重叠。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织物20的第二替代方案的俯视图。织物20具有载体22,加固钢帘线24'和24"被结合至载体22。加固钢帘线24'和24"被倾斜地布置并形成菱形图案。载体22的宽度为w1,而织物20的宽度为w2,w2大于w1。加固钢帘线24'和24"在载体22的右侧突出至虚线26,并且因此形成不存在载体22的右侧区域28"。

在左侧,与右侧区域28"大致相同宽度的左侧区域28'已经通过彩色合成纱29标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织物30的第三及优选替代方案的俯视图。织物30具有载体32,横向加固钢帘线34被结合至载体32。还存在纵向加固钢帘线36。载体32的宽度为w2,并且小于织物宽度w1。横向加固钢帘线34延伸超过载体32直至虚线37,因此形成不存在载体的右侧区域38"。

在左侧,与右侧区域38"大致相同宽度的左侧区域38'已经通过彩色合成纱39标记。

用作加固元件的钢帘线优选包括直径范围从0.10mm至0.50mm、最优选从0.20mm至0.40mm的钢单丝。钢单丝优选被涂覆有诸如锌或锌合金的耐腐蚀金属层,或者被涂覆有诸如聚氯乙烯或聚酯的耐腐蚀聚合物涂层。优选地,这种钢帘线中的钢单丝的数目是有限的,并且其范围为从二至十二。适当的钢帘线构造是2x1、3x1、4x1、1+6、3+9。

钢帘线具有双重优势。

第一优势在于,由于单丝直径小并且由于钢帘线的经绞捻的性质,钢帘线允许织物容易地被卷绕成卷并在翻新道路或路面时容易地被展开。这与ep-b1-0961857中公开的加固垫形成对比,在ep-b1-0961857中,加固元件是丝直径为约2.2mm的单个丝。

第二优势在于,由于钢材料,钢帘线仍然具有足够刚度,以防止突出的钢帘线端部彼此缠绕。这与具有较低刚度且其中突出端部有彼此缠绕风险的合成加固元件形成对比。

图4是如何在翻新道路或路面时安装两个相邻织物的透视图。首先,在现有道路或路面(未示出)上沉积粘性涂层或沥青层。然后,沿箭头42的方向沿道路或路面的左边缘或边界展开第一织物40。该织物40在右侧具有突出钢帘线端部。然后,沿箭头42的方向展开第二织物44。第二织物44被定位在第一织物40的右侧并与第一织物40重叠。第二织物44被设置有载体以及颜色标记的左侧区域48'被铺设在第一织物40的没有载体而具有突出钢帘线端部的右侧区域48"上。

根据道路或路面的总宽度,更多的织物将被展开,并且将与已经存在的最右侧织物部分重叠。最终织物优选是其中的横向加固钢帘线不会突出于载体的织物。

图5是如何在翻新道路或路面时安装两个相邻织物的替代方式的透视图。首先,在现有道路或路面(未示出)上沉积粘性涂层或沥青层。然后,沿箭头52的方向沿道路或路面的左边缘或边界展开第一织物50。第一织物50在两侧具有突出钢帘线端部。然后,沿箭头52的方向展开第二织物54。第二织物54被定位在第一织物50的右侧并且与第一织物50重叠,但第一织物50的载体不与第二织物54的载体重叠。第二织物54被设置有突出钢帘线的左侧区域58'被铺设在第一织物50的载体上。第一织物50的具有突出钢帘线端部的右侧区域58"铺设在第二织物54的载体下方。

附图标记列表

10织物的第一替代方案

12载体

14横向加固钢帘线

16纵向加固钢帘线

17'载体的左边界

17"载体的右边界

18'左侧区域

18"右侧区域

19'织物的左边界

19"织物的右边界

w1载体的宽度

w2织物的宽度

20织物的第二替代方案

22载体

24'、24"加固钢帘线

26织物的右边界

28'左侧区域

28"右侧区域

29颜色标记

30织物的第三替代方案

32载体

34横向加固钢帘线

36纵向加固钢帘线

37织物的右边界

38'左侧区域

38"右侧区域

39颜色标记

40第一左侧织物

42指示展开方向的箭头

44第二右侧织物

48'第二右侧织物的左侧区域

48'第一左侧织物的右侧区域

50第一左侧织物

52指示展开方向的箭头

54第二右侧织物

58'第二右侧织物的左侧区域

58'第一左侧织物的右侧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