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热再生拌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5017发布日期:2019-10-09 04:5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就地热再生拌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具体地说是涉及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中的拌合器。



背景技术:

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现有的德国、加拿大、日本的设备都是将路面利用多台加热机加热到120℃左右,进行再生拌合摊铺,温度达不到新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试验证明沥青混合料在150℃拌合及摊铺的效果比120℃拌合摊铺的综合物理指标好很多,在这个温度下沥青混合料拌合更均匀碾压更密实。国外由于货车基本不超载,120℃施工后的路面可以达到养护再生标准,而中国道路超载严重,使用德国这些先进的再生设备再生后的路面普遍问题是寿命低,一般5-8年,而国外可以达到8-15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就地热再生拌合器,该拌合器用于对加热机已经加热的再生路面的再生料,进行再提温加热,解决再生料再生融合不充分,碾压不密实的多种问题,整体提升就地再生料的综合物理指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就地热再生拌合器,包括车架,在车架上设置有发动机,在车架的前部设置有前驱动转向桥,在车架的后部设置有后驱动转向桥;在车架的中部下方设置有加温拌缸,所述加温拌缸包括缸体,在缸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在缸体的内部设置有再生料推送装置,在缸体的两侧设置有保温层,在缸体的一端设置有热风进口,在缸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热风出口;在加温拌缸的上方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室的出风口与缸体的热风进口连通,缸体的热风出口通过风机与燃烧室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燃烧室的外壳外侧设置有保温风道,保温风道的一端与缸体的热风出口连通,保温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保温层的进风口,保温层的出风口排空;热风对缸体内部的再生料加热完成后,部分经风机进入燃烧室,经继续燃烧后再次进入缸体,部分经保温风道进入保温层,对加温拌缸的两侧充分保温后排空;所述再生料推送装置包括转动轴,在转动轴上设置有具有拌合及向后推料功能,且可将再生料扬起的多个异形拌叶,再生料扬起后自然下落形成料帘,缸体内的热风通过料帘充分对再生料进行加热,完成换热过程。

优选的,在车架上还设置有驾驶平台、液压油箱、燃油箱、维护吊架和再生剂箱。

优选的,所述缸体的热风进口包括顶部进口、左侧进口和右侧进口,所述燃烧室通过顶部风管与顶部进口连通,燃烧室通过左侧风管与左侧进口连通,燃烧室通过右侧风管与右侧进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热风出口开设在缸体的端部顶面上。

优选的,所述多个异形拌叶在转动轴上呈螺旋排列。

优选的,所述异形拌叶包括弧形固定部,在弧形固定部上设置有扇形叶片,在扇形叶片的外缘设置有异形扬料边,所述异形扬料边的一端弯折,形成铲料槽,异形扬料边从扇形叶片弧形外缘的一端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异形拌叶上设置有热风流向扰动口。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及国家近年严苛的环保标准,本申请发明人经过了3年多的研发试验,发明了利用带有以空气为载体热风循环加热的特殊扬料拌缸将再生料从120℃加热到150℃左右,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厂拌新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50℃左右的要求,为后续的设备摊铺提供了基础。目前国内外没有这种功能的设备,属国内首创。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再生料再生融合不充分,碾压不密实的多种问题,整体提升了就地再生料的综合物理指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就地热再生拌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加温拌缸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燃烧器热风从两侧进入加温拌缸的正面图;

图5为燃烧器热风进入加温拌缸的立体图;

图6为热风在加温拌缸后端从顶部回风进入风机的示意图;

图7为加温拌缸外壁保温的热风流向示意图;

图8为加温拌缸外壁保温的平面图;

图9a为异形拌叶的结构示意图;图9b为异形拌叶的另一角度视图;图9c为异形拌叶的正视图;图9d为异形拌叶的侧视图;

图10为异形拌叶将再生料扬起形成料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热风穿过料帘将再生料加热的示意图;

图12为加温拌缸前进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13为加温拌缸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加温拌缸内部的热风走向图;

图15为本发明整机的正面图;

图16为加温拌缸的进料口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可调整进风量的可升降卷帘;

图17为加温拌缸的进料口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卷帘后的主动导料耙;

图18为加温拌缸的出料口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加温拌缸高度调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就地热再生拌合器,包括车架1,在车架1上设置有发动机2,在车架1的前部设置有前驱动转向桥3,在车架1的后部设置有后驱动转向桥4。在车架1的中部下方设置有加温拌缸5,所述加温拌缸5包括缸体501,在缸体50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502,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503,在缸体501的内部设置有再生料推送装置8,用于将再生料从进料口502向出料口503输送。在缸体501的两侧设置有保温层504,在缸体501的一端设置有热风进口,在缸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热风出口。在加温拌缸5的上方设置有燃烧室6,所述燃烧室6包括外壳601,在外壳601的一端设置有低氧燃烧器602,燃烧室6的出风口与缸体的热风进口连通,缸体的热风出口通过风机7与燃烧室6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燃烧室的外壳外侧设置有保温风道603,保温风道603的一端与缸体的热风出口连通,保温风道的另一端连通保温层的进风口,保温层的出风口排空。热风对缸体内部的再生料加热完成后,部分经风机7进入燃烧室,经继续燃烧后再次进入缸体501,部分经保温风道进入保温层,对加温拌缸5的两侧充分保温后排空。所述再生料推送装置8包括转动轴801,在转动轴801上设置有具有拌合及向后推料功能,且可将再生料扬起的多个异形拌叶802,再生料扬起后自然下落形成料帘,缸体内的热风通过料帘充分对再生料进行加热,完成换热过程。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设计,在车架1上还设置有驾驶平台9、液压油箱10、燃油箱11、燃料箱12、维护吊架13和再生剂箱14。

更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的热风进口包括顶部进口、左侧进口和右侧进口,所述燃烧室6通过顶部风管与顶部进口连通,燃烧室通过左侧风管15与左侧进口连通,燃烧室通过右侧风管16与右侧进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出口开设在缸体的端部顶面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异形拌叶802在转动轴801上呈螺旋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异形拌叶802包括弧形固定部8021,在弧形固定部8021上设置有扇形叶片8022,在扇形叶片8022的外缘设置有异形扬料边8023,所述异形扬料边8023的一端弯折,形成铲料槽8024,异形扬料边8023从扇形叶片弧形外缘的一端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的,所述异形拌叶802上还设置有热风流向扰动口8025。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结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就地热再生拌合器包括驾驶平台、加温拌缸、再生剂箱等多个部件,关键点是机器中部带有异形拌叶的热风循环加温拌缸、以及上部的以空气为载体的低氧热风循环系统,本发明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是无沥青烟气的。

如图3-6所示,主要示出加温拌缸与其上方燃烧器的结构原理,图中箭头方向代表热风的流向。上部的燃烧器为以空气为载体热风循环加热器,热风进入拌缸,热风的工作温度为500--850℃,拌缸叶片有刮料结构,将前端加热机已加热到120℃的再生料从进料口利用耙松器强制进入拌缸,拌缸叶片角度30--60度,在向后推料的同时,利用拌叶边缘的异形结构将料带起到最高处落下,形成料帘,使热风经过时充分加热,拌缸叶片同时有向后推料的功能,路面再生料加热后从出料口排出,热风从拌缸后上方的回风口经风机后,有50%--70%部份进入燃烧室继续燃烧,20%--40%从燃烧器外壳进入保温层后排出,大部分热能都是以空气为载体在循环利用,非常节约燃料,燃烧器是低氧燃烧器,燃料为柴油。

如图7-8所示,主要示出加温拌缸外壁保温的热风流向,图中箭头方向代表热风的流向。热风对拌缸的再生料加热完后,余下的20%--40%从燃烧器外壳进入保温层后排出这部分烟气,拌缸两侧有保温层,余热经保温层后对空排放,由于这部分热风余热还有100-200℃,充分利用这部分热量对拌缸的两侧进行充分的保温,排空后的热空气温度在50--80℃。

图9a-9d,图10-图14示出本发明拌合器的第二关键点。传统的拌缸拌叶一般是45度,只有拌合与向后推料的功能,而本发明这个拌叶边部增加了个异型的边部,利用这个边将拌缸内的再生料刮推后,再利用这个边将再生料扬起到最高处,再生料自然落下形成料帘,热风可以通过料帘充分对再生料进行加热,再生料可以充分吸收热风的热量完成换热过程。图9a-9d示出本发明异形拌叶的结构。图10示出异形拌叶将再生料扬起形成料帘落下。图11示出热风穿过料帘即热风的走向图。图12是这个加热拌缸前进时工作图。图13为拌缸内部的结构原理图。图14示出热风在拌缸内波形的前进方向,图中箭头方向代表热风走向。在图9a-9d中可以看到这个异形拌叶中间开了一个扇形的口,这个口的功能是扰动热风的流向,由于拌叶在工作旋转过程中,螺旋排列的拌叶安装位置及拌叶上的扇形口,阻碍了热风直接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速度,本发明就是让热风的风速在拌缸内减慢,这样的好处就是增加热风与再生料的换热时间,使再生料在拌合的同时加热更充分。

图15为本发明整机的正面图。图16为加温拌缸的进料口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可调整进风量的可升降卷帘。在加温拌缸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可升降卷帘17,可升降卷帘在保证进料的同时,可以调节进入拌缸内部的新空气量,由于本加热器外排20%--40%空气,就必须再补充这些新空气,低氧燃烧器就是利用补充的这20%--40%新空气与已燃烧后无氧的同时含有大量的沥青烟气再进行燃烧。

图17为加温拌缸的进料口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卷帘后的主动导料耙。在可升降卷帘17的后面设置有主动导料耙18,主要功能是将加热机加热路面后耙松器将料耙松形成料垄,主动导料耙18则将料强制耙进加热拌缸。

图18为加温拌缸的出料口处结构示意图,在出料口处设置有后出料舱门19,通过后出料舱门19可根据出料量来自动调节开关的大小。

图19为加温拌缸高度调整的结构示意图,加温拌缸的一端通过连杆20与车架1连接,加温拌缸的另一端通过提升油缸21与车架1连接。通过控制提升油缸21可调整加温拌缸的竖直高度。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仅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