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6880发布日期:2018-08-21 10: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箱梁移动模板。



背景技术:

多跨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现浇法整体浇筑施工时,为了节省建造成本,模板多数采用倒用的形式重复利用。然而传统的简支梁模板由于安装、拆卸速度较慢,精度较低,造成施工效率低下,混凝土质量及线型标准下降的工程实例屡见不鲜。所以传统的简支梁模板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桥梁施工的技术需要,模板快速拼装、移动是目前多跨简支梁混凝土桥施工中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简支梁模板安装、拆卸速度较慢,混凝土浇筑的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

本发明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包括模板系统、模板支撑系统、滑移系统和支架系统;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外模、底模、角模和内模;

所述模板支撑系统包括上调节支撑、外模支撑架、内模支撑杆和千斤顶;

所述滑移系统包括滑移托梁、滑轮和轨道;

所述支架系统包括模板支架、滑移支架、小分配梁和大分配梁;

外模的外部两侧分别设有外模支撑架,所述外模两侧向外侧倾斜部分的底部分别设有模板垫梁,外模支撑架通过上调节支撑与模板垫梁连接,外模的竖直部分与外模支撑架栓接,

所述外模支撑架由内支撑竖杆、外支撑杆、上横联杆、下横联杆、中支撑竖杆、斜撑杆、中横撑杆拼焊而成,其中内支撑竖杆和外支撑杆之间由上至下分别设有上横联杆和下横联杆,上横联杆和下横联杆之间还竖直设置中支撑竖杆,外支撑杆和中支撑竖杆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横撑杆,内支撑竖杆和中支撑竖杆之间设有中横撑杆和斜撑杆,外支撑杆的外侧下部还设有顶撑牛腿;内模的内部设有内模支撑杆;

所述外模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滑移托梁,所述滑移托梁顶部设有顶撑挡块,顶撑牛腿与滑移托梁之间设有千斤顶,顶撑挡块与外支撑杆之间设有千斤顶;

所述滑移托梁底部对称设有滑轮卡槽,滑轮卡槽内卡设有滑轮,

所述滑移支架的顶部设置小分配梁,所述小分配梁顶部焊接有轨道,轨道与滑轮的位置对应,使滑轮正好置于轨道之上;

底模的底部设有模板支架,模板支架和滑移支架的底部设有大分配梁。

其中顶撑牛腿与滑移托梁之间设置的千斤顶用于对外模支撑架进行竖向垂直调位。顶撑挡块与外支撑杆之间设置的千斤顶用于对外模支撑架进行横向水平调位和拆模。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撑竖杆的上部的内部固定有上对拉纵梁,内支撑竖杆的下部的内部固定有下对拉纵梁;所述上对拉纵梁由上下两个相对的纵梁构成,两个纵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对拉纵梁由上下两个相对的纵梁构成,两个纵梁之间留有间隙;

上对拉杆穿过上对拉纵梁、外模和内膜,通过螺母拧紧,将外模支撑架和外模固定;下对拉杆穿过下对拉纵梁、外模的底部倒角处和底模,通过螺母拧紧,将外模支撑架和外模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托梁与滑轮卡槽点焊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卡槽采用钢板拼焊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之间设有限位横梁。限位横梁的作用是让轨道保持平行的距离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移托梁内部位于滑轮卡槽上方设置加固纵梁。加固纵梁的作用是纵向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还设有加劲肋,相邻加劲肋的间隔距离为500mm。加劲肋的作用是提高模板的刚度,防止模板变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混凝土梁浇筑后,利用千斤顶与顶撑挡块实现外模横向与竖向移动,拆分外模平移张开后,利用模板支撑架底部滑轮与轨道采用人工拖拉方式实现外模行走,待行走至下一个现浇梁位置,利用外模支撑架底部千斤顶进行模板平移组合,采用支撑架底部千斤顶调节模板精度。利用上、下对拉杆实现模板固定,然后进行下一次浇筑,以此重复动作完成多孔混凝土梁浇筑施工。所述外模支撑架可通过滑轮采用牵引形式对外模支撑架以及安装在外模支撑架上的外模进行整体拖拉式移动,从而实现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通过对模板支撑架加装滑轮,可实现整体顺桥向移动,高效、快捷,具有混凝土梁模板标准化组合拼装、重复利用率高等优点,有效提高了简支梁桥的施工效率,同时标准化整体现浇组合式模板可以保障结构线型,并提高混凝土现浇筑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移动模板的结构设计合理,模板的重复利用率得到了加强,改善了模板安装、拆卸、移动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线形精度,可将现浇梁纵向线形控制在±4mm以内,间接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移动模板的结构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或者工厂预制、加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广泛应用。

本发明组合式移动模板的长度、外形,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通过合理设计方法改变截面布局一适应不同长度和截面形式的简支梁施工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模板中外模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包括模板系统、模板支撑系统、滑移系统和支架系统;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外模1、底模3、角模4和内模2;

所述模板支撑系统包括上调节支撑7、外模支撑架5、内模支撑杆6和千斤顶8;

所述滑移系统包括滑移托梁12、滑轮13和轨道14;

所述支架系统包括模板支架19、滑移支架18、小分配梁17和大分配梁20;

外模1的外部两侧分别设有外模支撑架5,所述外模1两侧向外侧倾斜部分的底部分别设有模板垫梁24,外模支撑架5通过上调节支撑7与模板垫梁24连接,外模1的竖直部分与外模支撑架5栓接,

所述外模支撑架5由内支撑竖杆31、外支撑竖杆25、上横联杆26、下横联杆27、中支撑竖杆28、斜撑杆29、中横撑杆30拼焊而成,其中内支撑竖杆31和外支撑竖杆25之间由上至下分别设有上横联杆26和下横联杆27,上横联杆26和下横联杆27之间还竖直设置中支撑竖杆28,外支撑竖杆25和中支撑竖杆28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横撑杆30,内支撑竖杆31和中支撑竖杆28之间设有中横撑杆30和斜撑杆29,外支撑竖杆25的外侧下部还设有顶撑牛腿11;内模2的内部设有内模支撑杆6;

所述外模支撑架5的底部设有滑移托梁12,所述滑移托梁12顶部设有顶撑挡块9,顶撑牛腿11与滑移托梁12之间设有千斤顶8,顶撑挡块9与外支撑竖杆25之间设有千斤顶8;

所述滑移托梁12底部对称设有滑轮卡槽16,滑轮卡槽16内卡设有滑轮13,

所述滑移支架18的顶部设置小分配梁17,所述小分配梁17顶部焊接有轨道14,轨道14与滑轮13的位置对应,使滑轮13正好置于轨道14之上;

底模3的底部设有模板支架19,模板支架19和滑移支架18的底部设有大分配梁20。

本实施方式移动模板的结构简单,组合、拆分方便,可改善模板利用率及提高现浇混凝土梁施工效率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

所述内支撑竖杆31的上部的内部固定有上对拉纵梁23,内支撑竖杆31的下部的内部固定有下对拉纵梁22;所述上对拉纵梁23由上下两个相对的纵梁23-1构成,两个纵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对拉纵梁22由上下两个相对的纵梁23-1构成,两个纵梁之间留有间隙;

上对拉杆10穿过上对拉纵梁23、外模1和内膜2,通过螺母拧紧,将外模支撑架5和外模1固定;下对拉杆21穿过下对拉纵梁22、外模1的底部倒角处和底模3,通过螺母拧紧,将外模支撑架5和外模1固定。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滑移托梁12与滑轮卡槽16点焊固定。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滑轮卡槽16采用钢板拼焊而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轨道14之间设有限位横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滑移托梁12内部位于滑轮卡槽16上方设置加固纵梁1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底模3还设有加劲肋,相邻加劲肋的间隔距离为500m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运用在银川机场黄河特大桥工程项目。

本实施例现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包括模板系统、模板支撑系统、滑移系统和支架系统;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外模1、底模3、角模4和内模2;

所述模板支撑系统包括上调节支撑7、外模支撑架5、内模支撑杆6和千斤顶8;

所述滑移系统包括滑移托梁12、滑轮13和轨道14;

所述支架系统包括模板支架19、滑移支架18、小分配梁17和大分配梁20;

外模1的外部两侧分别设有外模支撑架5,所述外模1两侧向外侧倾斜部分的底部分别设有模板垫梁24,外模支撑架5通过上调节支撑7与模板垫梁24连接,外模1的竖直部分与外模支撑架5栓接,

所述外模支撑架5由内支撑竖杆31、外支撑竖杆25、上横联杆26、下横联杆27、中支撑竖杆28、斜撑杆29、中横撑杆30拼焊而成,其中内支撑竖杆31和外支撑竖杆25之间由上至下分别设有上横联杆26和下横联杆27,上横联杆26和下横联杆27之间还竖直设置中支撑竖杆28,外支撑竖杆25和中支撑竖杆28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中横撑杆30,内支撑竖杆31和中支撑竖杆28之间设有中横撑杆30和斜撑杆29,外支撑竖杆25的外侧下部还设有顶撑牛腿11;内模2的内部设有内模支撑杆6;

所述内支撑竖杆31的上部的内部固定有上对拉纵梁23,内支撑竖杆31的下部的内部固定有下对拉纵梁22;所述上对拉纵梁23由上下两个相对的纵梁23-1构成,两个纵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对拉纵梁22由上下两个相对的纵梁23-1构成,两个纵梁之间留有间隙;

上对拉杆10穿过上对拉纵梁23、外模1和内膜2,通过螺母拧紧,将外模支撑架5和外模1固定;下对拉杆21穿过下对拉纵梁22、外模1的底部倒角处和底模3,通过螺母拧紧,将外模支撑架5和外模1固定。

所述外模支撑架5的底部设有滑移托梁12,所述滑移托梁12顶部设有顶撑挡块9,顶撑牛腿11与滑移托梁12之间设有千斤顶8,顶撑挡块9与外支撑竖杆25之间设有千斤顶8;

所述滑移托梁12底部对称设有滑轮卡槽16,所述滑移托梁12与滑轮卡槽16点焊固定,滑轮卡槽16内卡设有滑轮13,

所述滑移支架18的顶部设置小分配梁17,所述小分配梁17顶部焊接有轨道14,所述轨道14之间设有限位横梁,轨道14与滑轮13的位置对应,使滑轮13正好置于轨道14之上;

底模3的底部设有模板支架19,模板支架19和滑移支架18的底部设有大分配梁20。

其中顶撑牛腿与滑移托梁之间设置的千斤顶用于对外模支撑架进行竖向垂直调位。顶撑挡块与外支撑杆之间设置的千斤顶用于对外模支撑架进行横向水平调位和拆模。

所述滑轮卡槽采用钢板拼焊而成。

所述的滑移托梁内部位于滑轮卡槽上方设置加固纵梁。

所述底模还设有加劲肋,相邻加劲肋的间隔距离为500mm。

本实施例通过对模板支撑架加装滑轮,可实现整体顺桥向移动,高效、快捷,具有混凝土梁模板标准化组合拼装,重复利用率高等优点,有效提高了简支梁桥的施工效率,同时标准化整体现浇组合式模板可以保障结构线型,并提高混凝土现浇筑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采用浇混凝土箱梁组合式移动模板将现浇梁纵向线形控制在了±4mm以内,提高了施工质量,并缩减了工期约5周,节约了施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