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0799发布日期:2018-09-04 20:49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高墩翻爬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目前桥梁高墩模板施工的方法有:滑模施工、爬模施工、滑翻结合施工、爬翻结合施工、翻模施工、支架翻模施工。滑模、爬模、滑翻结合、爬翻结合这几种施工方法技术上均需在施工的桥墩混凝土中安装专用埋件作为提升模板时的承力构件。这些埋件质量及成型工艺要求高,安装定位精确严格,埋件施工与墩柱其他工序施工相互干扰,这些专用埋件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循环使用。除上述缺点外,滑模、滑翻结合技术严格要求桥墩四周模板同步滑升,施工对设备、已浇混凝土凝固时间及人员的要求极高;爬架翻模施工技术需在浇筑的混凝土中预留较多的孔洞,上横梁穿越待浇混凝土墩柱顶部空间使桥墩钢筋施工受到干扰,爬架上升操作复杂,施工人员多,同步性要求高;爬模施工对专用埋件质量及安装质量要求很严,施工实例中多次发生埋件破坏引起的安全事故,爬模以预埋的爬锥个数及单个爬锥承载力作为安全的保证措施,措施单一,爬锥质量及受力不均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爬模上爬时需考虑混凝土强度。

传统翻模施工需塔吊或汽车吊作为模板翻升动力,在拆模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支架翻模均需使用塔吊提升支架,操作安全风险大,支架横梁占据已浇混凝土墩顶部空间,各工序相互干扰。

授权公告号为cn105839542b,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09月15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高墩自升外架翻模装置,包括外支架系统、伸缩装置、上层模板系统和下层模板系统;所述上层模板系统位于下层模板系统的上方;所述上层模板系统和下层模板系统均包括一层围成桥梁高墩浇注腔的模板;所述上层模板系统和下层模板系统的模板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加强横背楞;所述相邻两块模板上的加强横背楞均通过加强横背楞连接件连接,使得加强横背楞抱紧在模板的外表面;所述上层模板系统每块模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外支架系统;所述外支架系统包括曲臂横梁、直横梁、竖向导梁;所述直横梁两端均设置有曲臂横梁;所述曲臂横梁一端与加强横背楞连接,另一端与直横梁连接;所述直横梁与模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曲臂横梁、直横梁以及加强横背楞围成模板可穿过的模板提升区间;所述竖向导梁设置在模板的外侧;所述竖向导梁由下层模板系统的下端延伸到上层模板系统的上方,且所述竖向导梁的长度大于三倍模板的高度;所述竖向导梁与直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设置在竖向导梁与模板之间;所述伸缩装置一端与竖向导梁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模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竖向导梁上设置有驱动伸缩装置上下滑动的提升装置。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翻爬模施工时,提升装置仅能驱动伸缩装置上下滑动,当需要提升导梁结构时,还必须在模板系统上设置另一个提升装置,这样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工人的工作量大,通用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桥梁高墩自升外架翻模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翻爬模板和支架系统的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模板和安装在上层的模板上的支架系统;采用安装在模板外侧的提升装置对模板和支架系统进行翻爬,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系统上、且竖向设置的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伸缩装置、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第一换向盒与伸缩装置连接;第二换向盒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伸缩装置连接;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若干个挡块;所述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内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棘齿;所述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均具有两个状态,分别是向上行走状态和向下行走状态;当第一换向盒、第二换向盒处于向上行走状态时,棘齿的下端与挡块的顶部卡接配合;当第一换向盒、第二换向盒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时,棘齿的上端与挡块的底部卡接配合;

还包括以下步骤:

a、控制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分别处于向上行走状态;将伸缩装置与下层的模板连接;解除下层的相邻模板之间的连接;控制伸缩装置收缩,使得模板从混凝土上脱落;

b、步骤a完成后,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直至下层的模板翻升到上层的模板上方规定的位置;然后控制伸缩装置伸长,将模板移动到规定的位置上进行固定;

c、步骤b完成后,控制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处于向下行走状态;解除支架系统与模板之间的连接;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直至将支架系统爬升到规定的位置;将支架系统与上层的模板连接;

d、步骤c完成后,控制第一换向盒处于上升防坠状态;然后解除伸缩装置与上层的模板之间的连接;

e、步骤d完成后,控制第二换向盒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控制升降驱动装置伸长行程;然后控制第二换向盒处于向上行走状态,控制第一换向盒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控制升降驱动装置收缩行程,然后控制第一换向盒处于向上行走状态;

f、重复步骤e,直至伸缩装置向下移动到下层的模板的位置;

g、重复步骤a~f,实现模板和支架系统的循环翻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内均横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上套装有可转动的棘齿;棘齿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套装在转轴上的弹簧;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换向手柄;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当换向手柄卡在第一限位柱上时,棘齿的上端与挡块的底部卡接配合;当换向手柄卡在第二限位柱上时,棘齿的下端与挡块的顶部卡接配合;

在步骤a~g中,控制换向手柄卡在第一限位柱上,使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分别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控制换向手柄卡在第二限位柱上,使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分别处于向上行走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箱座和伸缩臂;所述箱座的一侧设置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与箱座滑动配合;所述箱座的后端设置有轨道限位装置;所述轨道限位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箱座后端的一对座板;每个座板的内侧面上、沿垂直于伸缩臂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限位轮组;每组限位轮组包括轨道内导轮和轨道外导轮,轨道内导轮的外周面和轨道外导轮的外周面之间具有轨道安装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臂包括设置在箱座一侧的支撑梁;支撑梁与箱座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梁上还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箱座的两个侧面上都设置有支撑梁;两个支撑梁平行设置、且分别与箱座滑动配合;两个支撑梁之间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座的侧面固定有限位板;所述支撑梁滑动设置在箱座与限位板之间;所述限位板与箱座的侧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下层定位转轮和至少两个上层定位转轮;每个下层定位转轮的外圆周面与支撑梁的下表面滚动接触;每个上层定位转轮的外圆周面与支撑梁的上表面滚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向盒和第二换向盒上分别还设置有驱动棘齿转动的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液压缸。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伸缩装置,两个伸缩装置之间相连接;

在步骤a中,两个伸缩装置同时与模板连接;在步骤d中,同时解除两个伸缩装置与模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上还滑动连接有手动防坠换向盒;所述手动防坠换向盒与伸缩装置连接;所述手动防坠换向盒内横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上套装有可转动的棘齿;棘齿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套装在转轴上的弹簧;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换向手柄;手动防坠换向盒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当换向手柄卡在第一限位柱上时,棘齿的上端与挡块的底部卡接配合;当换向手柄卡在第二限位柱上时,棘齿的下端与挡块的底部卡接配合;

在步骤a~b中,控制所述手动防坠装置的换向手柄卡在第二限位柱上;在步骤c~f中,控制所述手动防坠装置的换向手柄卡在第一限位柱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设置有第一换向盒、第二换向盒、升降驱动装置和伸缩装置,通过步骤a和b,使伸缩装置在导轨上向上移动,实现下层的模板的翻升;通过步骤c,实现导轨的提升;通过步骤d、步骤e、步骤f,使伸缩装置在导轨上向下移动,使提升装置能继续对位于下层的模板进行翻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无需其他吊装设备,就能分别实现模板的翻升和支架系统的提升,操作更方便,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提升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提升装置安装在模板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提升装置在上升循环过程中升降驱动装置准备进行伸长行程的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提升装置在上升循环过程中升降驱动装置准备进行回缩行程的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中提升装置在下降循环过程中升降驱动装置准备进行回缩行程的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中提升装置在下降循环过程中升降驱动装置准备进行伸长行程的状态图;

图8是本发明中提升装置的第一换向盒、第二换向盒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伸缩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伸缩装置安装在导轨上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手动防坠换向盒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支架系统,2-上层模板系统,3-下层模板系统,10-导轨,11-曲臂横梁,12-直横梁,20-伸缩装置,21-模板,22-加强横背楞,23-加强背楞连接件,24-模板提升区间,30-第一换向盒,40-升降驱动装置,50-手动防坠换向盒,60-第二换向盒,101-挡块,201-箱座,202-伸缩臂,203-座板,204-限位轮组,205-限位板,206-下层定位转轮,207-上层定位转轮,301-转轴,302-棘齿,303-弹簧,304-第一限位柱,305-第二限位柱,306-换向手柄,307-驱动件,308-连接插销,309-弹簧挡片,310-弧形槽,2021-支撑梁,2022-伸缩驱动装置,2041-轨道内导轮,2042-轨道外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模板21和安装在上层的模板21上的支架系统1;采用安装在模板21外侧的提升装置对模板21和支架系统1进行翻爬,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系统1上、竖向设置的导轨10;导轨10上滑动连接有伸缩装置20、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第一换向盒30与伸缩装置20连接;第二换向盒60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0与伸缩装置20连接;所述导轨10上设置有若干个挡块101;所述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内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棘齿302;所述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均具有两个状态,分别是向上行走状态和向下行走状态;当第一换向盒30、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上行走状态时,棘齿302的下端与挡块101的顶部卡接配合;当第一换向盒30、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时,棘齿302的上端与挡块101的底部卡接配合;

还包括以下步骤:

a、控制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分别处于向上行走状态;将伸缩装置20与下层的模板21连接;解除下层的相邻模板21之间的连接;控制伸缩装置20收缩,使得模板21从混凝土上脱落;

b、步骤a完成后,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直至下层的模板21翻升到上层的模板21上方规定的位置;然后控制伸缩装置20伸长,将模板21移动到规定的位置上进行固定;

c、步骤b完成后,控制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解除支架系统1与模板21之间的连接;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直至将支架系统1爬升到规定的位置;将支架系统1与上层的模板21连接;

d、步骤c完成后,控制第一换向盒30处于上升防坠状态;然后解除伸缩装置20与上层的模板21之间的连接;

e、步骤d完成后,控制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然后控制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上行走状态,控制第一换向盒3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收缩行程,然后控制第一换向盒30处于向上行走状态;

f、重复步骤e,直至伸缩装置20向下移动到下层的模板21的位置;

g、重复步骤a~f,实现模板21和支架系统1的循环翻爬。

上层的模板21和下层的模板21中的上层和下层的含义是:当两层模板21在任意一个状态时,位于上方的叫上层的模板21,位于下方的叫下层的模板21;例如,将下层的模板21翻升到上层的模板21上方后,那么原来的下层的模板21就成为了新的上层的模板21,原来的上层的模板21就成为了新的下层的模板21。

导轨10竖向设置,安装在模板21的外侧;伸缩装置20、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分别滑动连接在导轨10上;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可以同时设置在伸缩装置20的上方,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伸缩装置20的下方;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第一换向盒30设置在伸缩装置20的上方,第二换向盒60设置在伸缩装置20的下方。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0为动力装置,其目的是驱动伸缩装置20沿导轨10上下移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0可以是气缸、丝杆升降机构等,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0为液压缸。

所述挡块101的顶部具有与棘齿302下端配合的支撑面,挡块101的底部具有与棘齿302上端配合的提升面。为叙述方便,将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统称为换向盒,换向盒在导轨10上滑动时,分为两个状态,分别是向上行走状态和向下行走状态;当换向盒处于向上行走状态时,换向盒能沿导轨10向上滑动,当换向盒内的棘齿302越过挡块101后,棘齿302的下端卡在挡块101顶部的支撑面上,通过棘齿302的下端与挡块101的顶部的配合,能防止换向盒向下坠落;当换向盒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时,换向盒能沿导轨10向下滑动,当换向盒内的棘齿302越过挡块101后,棘齿302的上端卡在挡块101底部的提升面上,通过棘齿302的上端与挡块101底部的配合,当换向盒向上移动时,能带动导轨10一起向上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通过步骤a和b,使伸缩装置20在导轨10上向上移动,实现下层的模板21的翻升;通过步骤c,实现导轨10的提升;通过步骤d、步骤e、步骤f,使伸缩装置20在导轨10上向下移动,使提升装置能继续对位于下层的模板21进行翻升。

步骤a中,控制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分别处于向上行走状态,使它们能在导轨10上向上移动。将伸缩装置21的一端与下层的模板21连接,解除下层的相邻模板21之间的连接,控制伸缩装置20收缩,带动模板21从混凝土上脱落,也使得下层的模板21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不与上层的模板21相干涉。

步骤b中,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指的是:1、第二换向盒60中的棘齿302的下端卡在挡块101的顶部,以此位置为承重支点,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带动伸缩装置20和第一换向盒30同时向上移动;2、当升降驱动装置40的一个伸长行程完成后,此时第一换向盒30的棘齿302的下端卡在挡块101的顶部,以此位置为承重支点,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收缩行程,带动第二换向盒60向上移动;3、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0的一个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使伸缩装置20和换向盒在导轨10向上移动,然后再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0的多个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就能将下层的模板21翻升到上层的模板21的上方。将模板21固定好后,此时下层的模板21形成新的上层的模板21,原来上层的模板21就成为了新的下层的模板21。

在步骤c中,以伸缩装置20为承重支撑,控制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然后解除支架系统1与模板21之间的连接后,导轨10通过挡块101支撑在与伸缩装置20连接的换向盒上;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指的是:1、第一换向盒30中的棘齿302的上端卡在挡块101的底部,以此位置为提升支点,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带动第二换向盒60向下移动;2、当升降驱动装置40的一个伸长行程完成后,此时第二换向盒60的棘齿302的上端卡在挡块101的底部,以此位置为提升支点,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收缩行程,带动导轨10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架系统1向上移动;3、通过升级驱动装置40的一个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使导轨10和支架系统1向上移动,然后再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0的多个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就能将支架系统1提升到新的上层的模板21的位置,然后将支架系统1与新的上层的模板21连接。

步骤d中,控制第一换向盒30处于向上行走状态,在解除伸缩装置20与模板21之间的连接后,使第一换向盒30的棘齿302的下端卡在挡块101的顶部,以该位置为承重支点。

步骤e中,以第一换向盒30的棘齿302的下端卡在挡块101的顶部的位置为承重支点,控制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带动第二换向盒60向下移动;当升降驱动装置40的一个伸长行程完成后,控制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上行走状态,使第二换向盒60的棘齿的下端卡在挡块101的顶部,以此位置为承重支点,控制第一换向盒3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通过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收缩行程,带动伸缩装置20和第一换向盒30向下移动;实现换向盒和伸缩装置20在导轨上向下移动。

通过重复步骤e,就能使伸缩装置20下降到下层的模板21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步骤a~e,就能实现模板21和支架系统1的循环翻爬。

本发明所述的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无需其他吊装设备,就能分别实现模板21的翻升和支架系统1的提升,操作更方便,安全性更高。

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不仅可以在导轨10上滑动,而且在提升模板系统1和支架系统中还起到起支点的作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内均横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301;转轴301上套装有可转动的棘齿302;棘齿302与转轴301之间设置有套装在转轴301上的弹簧303;转轴301的一端安装有换向手柄306;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04和第二限位柱305;当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一限位柱304上时,棘齿302的上端与挡块101的底部卡接配合;当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二限位柱305上时,棘齿302的下端与挡块101的顶部卡接配合;

在步骤a~g中,控制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一限位柱304上,使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分别处于向下行走状态;控制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二限位柱305上,使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分别处于向上行走状态。

转轴301可在换向盒内转动,棘齿302可在转轴301上转动。当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二限位柱305上时,转轴301带动弹簧303产生弹力,使棘齿302转动,棘齿302的下端与导轨10的表面或挡块101的表面接触,当换向盒在导轨10上向上运动时,棘齿302越过挡块101后,在弹簧303弹力的作用下,棘齿302的下端卡在挡块101的顶部。当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一限位柱304上时,转轴301带动弹簧303产生弹力,使棘齿302转动,棘齿302的上端与导轨10的表面或挡块101的表面接触,当换向盒在导轨10上向下运动时,棘齿302越过挡块101后,在弹簧303弹力的作用下,棘齿302的上端卡在挡块101的底部。所述换向盒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棘齿302设置在换向盒内,换向盒上还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与棘齿302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棘齿302在换向盒内转动。

所述伸缩装置20的主要作用是对模板21进行拆卸,同时使得拆卸后的模板21能水平移动到模板提升区间24;所述伸缩装置2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例如直接采用液压缸,将液压缸的一端与导轨10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模板21可拆卸连接。

为了降低成本,便于操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伸缩装置20包括箱座201和伸缩臂202;所述箱座201的一侧设置有伸缩臂202;所述伸缩臂202与箱座201滑动配合;所述箱座201的后端设置有轨道限位装置;所述轨道限位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箱座201后端的一对座板203;每个座板203的内侧面上、沿垂直于伸缩臂202轴线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限位轮组204;每组限位轮组204包括轨道内导轮2041和轨道外导轮2042,轨道内导轮2041的外周面和轨道外导轮2042的外周面之间具有轨道安装间隙。

所述箱座201为由上壁、下壁、前壁、后壁和两个侧壁焊接而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伸缩臂202设置在箱座201的其中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上;伸缩臂202能相对于箱座201的侧壁水平滑动,进而实现相对于箱座201的伸缩。所述箱座201的后端指的是与导轨10滑动连接的那一端;所述座板203可以固定在箱座201的后壁上,也可以与箱座201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座板203平行设置,每个座板20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定位导轨10的轨道内导轮2041和轨道外导轮2042。

使用时,通过至少四个轨道内导轮2041和四个轨道外导轮2042将伸缩装置安装到竖向设置的导轨10上,调整轨道内导轮2041外圆周面与轨道外导轮2042外圆周面之间的轨道安装间隙与导轨10相配合,使得伸缩装置20通过轨道限位装置沿导轨10可上下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伸缩装置20,通过在箱座201的后端设置一对座板203以及与导轨10配合的限位轮组204,就能将该伸缩装置20滑动安装到一个导轨10上,实现伸缩装置20在导轨10上的上下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伸缩装置20,只需要一个导轨10就能实现伸缩装置20的上下移动,不仅减小了导轨10的数量,节约了制造成本;而且不需要设置u形加强背楞,避免了伸缩臂202与导轨10相干涉的风险,而且不占用导轨10后的空间。

所述伸缩臂202的作用是,首先起支撑作用,其次实现伸缩功能;所述伸缩臂202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比如伸缩臂202可以直接采用气缸,为了方便伸缩臂202与模板21的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伸缩臂202包括设置在箱座201一侧的支撑梁2021;支撑梁2021与箱座201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梁2021上还设置有伸缩驱动装置2022。

支撑梁2021滑动安装在箱座20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支撑梁2021的作用是,与箱座201滑动配合,用于支撑模板21;伸缩驱动装置2022的作用是实现支撑梁2021相对于箱座201的伸缩。

当将模板21与支撑梁2021连接时,为保证箱座201的受力平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座201的两个侧面上都设置有支撑梁2021;两个支撑梁2021平行设置、且分别与箱座201滑动配合;两个支撑梁2021之间相连接。两个支撑梁2021的端部分别与模板21连接;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梁2021,使箱座201的两侧分别承受支撑梁2021和模板21的重量,保证其受力平衡,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为了延长支撑梁2021的使用寿命,减小支撑梁2021在滑动的过程中与箱座201之间的摩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座201的侧面固定有限位板205;所述支撑梁2021滑动设置在箱座201与限位板205之间;所述限位板205与箱座201的侧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下层定位转轮206和至少两个上层定位转轮207;每个下层定位转轮206的外圆周面与支撑梁2021的下表面滚动接触;每个上层定位转轮207的外圆周面与支撑梁2021的上表面滚动接触。

通过设置限位板205,避免支撑梁2021在沿下层定位转轮206轴向的方向移动;保证支撑梁2021伸缩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下层定位转轮206和至少两个上层定位转轮207,防止支撑梁2021上下移动,同时降低支撑梁2021伸缩时的摩擦力。

伸缩装置20在下降的过程中,每下降一个循环,就需要改变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中棘齿302的方向,为降低工人的劳动量,提高操作效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上分别设置有驱动棘齿302转动的驱动件307。所述驱动件307可以为气缸,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307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盒体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插销308连接;连接插销308与棘齿302连接;液压缸通过连接插销308带动棘齿302转动,通过设置液压缸作为动力,工人不必爬到换向盒的位置进行操作,只需控制液压缸克服弹簧303的弹力,就能实现换向盒的自动换向,降低了工人操作的难度,减小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换向盒的壁上与连接插销308两端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弧形槽310,所述连接插销308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弧形槽310内伸出、且可在弧形槽310内移动。通过设置弧形槽310,使连接插销308受理更均匀,避免连接插销308出现卡死现象。

由于模板21的重量较重,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伸缩装置20的承重能力,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轨10上滑动连接有两个伸缩装置20,两个伸缩装置20之间相连接。在步骤a中,两个伸缩装置20同时与模板21连接;在步骤d中,同时解除两个伸缩装置20与模板21的连接。

为了避免当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上的液压缸失效,而造成伸缩装置20下坠的风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轨10上还滑动连接有手动防坠换向盒50;所述手动防坠换向盒50与伸缩装置20连接;所述手动防坠换向盒50内横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301;转轴301上套装有可转动的棘齿302;棘齿302与转轴301之间设置有套装在转轴301上的弹簧303;转轴301的一端安装有换向手柄306;手动防坠换向盒5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04和第二限位柱305;当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一限位柱304上时,棘齿302的上端与挡块101的底部卡接配合;当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二限位柱305上时,棘齿302的下端与挡块101的底部卡接配合。在步骤a~b中,控制所述手动防坠装置50的换向手柄卡在第二限位柱305上;在步骤c~f中,控制所述手动防坠装置50的换向手柄卡在第一限位柱304上。

当手动防坠换向盒50在导轨10上向上滑动时,所述手动防坠换向盒50的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二限位柱305上,此时,即使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上的液压缸均失效后,通过手动防坠换向盒50中棘齿302与挡块101的配合,也能防止伸缩装置20下坠,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实施例:

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提升装置安装在翻爬模装置外侧的结构示意图;翻爬模装置包括支架系统1、上层模板系统2和下层模板系统3,上层模板系统2位于下层模板系统3的上方。上层模板系统2和下层模板系统3均包括一层围成桥梁高墩浇筑腔的模板21;上层模板系统2和下层模板系统3的模板21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加强横背楞22;相邻两块模板21上的所述加强横背楞22通过加强横背楞连接件23连接,使得加强横背楞22抱紧在模板21的外表面。

所述上层模板系统2每块模板40的上端和下端上均设置有支架系统1,支架系统1包括曲臂横梁11和直横梁12;所述直横梁12的两端均设置有曲臂横梁11;所述曲臂横梁11的一端与加强横背楞22连接,另一端与直横梁12连接;所述支撑梁12与模板21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曲臂横梁11、直横梁12以及加强横背楞22围成模板21可穿过的模板提升区间24。

所述相邻两块模板21上的加强横背楞22通过加强背楞连接件23连接,使得加强横背楞22抱紧在上层模板系统2和下层模板系统的模板21的外表面,是为了在浇筑完成后使得模板21能够紧箍在混凝土上,从而为后续提升下层的模板21提供支撑力。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桥梁高墩翻爬模模板的翻爬方法对图2和图3中的翻爬模装置中的模板21和支架系统1进行翻爬的方法如下:

1、将伸缩装置20与下层模板系统3的模板21连接;具体的将伸缩装置20与下层模板系统3的模板21上的加强横背楞22连接;

2、控制第一换向盒30、第二换向盒60和手动防坠换向盒50同时处于向上行走状态,具体为将第一换向盒30和第二换向盒60上的换向手柄306均卡在第二限位柱305上;使第二换向盒60上的棘齿302的下端卡在导轨10上挡块101的顶部,该位置作为承重支点;

3、拆除下层模板系统3相邻两块模板21之间的加强横背楞连接件23,使得模板21可以从混凝土上脱离;然后启动伸缩装置20使得伸缩装置20收缩,从而带动模板21脱离下层混凝土;

4、启动升降驱动装置40,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进而通过伸缩装置20带动模板21向上移动,直到将下层模板系统3的模板21翻升到上层模板系统2的上方规定位置;然后启动伸缩装置20使得伸缩装置20伸长,从而将模板21移动到对应的位置上,将下层模板系统3在上层模板系统2的上方进行重新安装,通过加强横背楞连接件23将相邻的两块模板21上的加强横背楞22连接;

5、分别控制第一换向盒30、第二换向盒60上的液压缸,使第一换向盒30、第二换向盒60同时处于向下行走状态;将手动防坠换向盒50的换向手柄306卡在第一限位柱304上;使手动防坠换向盒5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然后解除支架系统1与模板21之间的连接;循环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和回缩行程,进而导轨10将支架系统1向上提升到规定的位置,然后将支架系统1上的曲臂横梁11与下层的模板系统3的模板21上的加强横背楞22连接;然后控制第一换向盒30上的液压缸,使第一换向盒30处于上升防坠状态,然后解除伸缩装置20与模板21之间的连接;

6、控制第二换向盒60上的液压缸,使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然后控制升降驱动装置40伸长行程,使第二换向盒60向下移动;升降驱动装置40的一个伸长行程完成后,控制第二换向盒60上的液压缸,使第二换向盒60处于向上行走状态,同时控制第一换向盒30上的液压缸,使第一换向盒30处于向下行走状态,然后启动升降驱动装置40收缩行程,使伸缩装置20和第一换向盒30向下移动;当升降驱动装置40的一个收缩行程完成后,控制第一换向盒30的液压缸,使第一换向盒30处于向上行走状态;

7、重复步骤6,直到伸缩装置20下降到上层模板系统3的位置;然后将伸缩装置20与上层模板系统3的模板21连接;

8、重复步骤1~7,就能完成模板21的翻升和支架系统1的提升,实现模板21的循环使用,直到桥墩浇筑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