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834发布日期:2018-10-26 19:5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桥梁设施,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



背景技术:

隔离栏有效的将道路分割开,使车辆按照轨迹前行,但现有的隔离栏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所以设计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本装置可以为普通的单排隔离栏,起到简单的隔离作用,也可以转换为较宽的隔离栏,还可以首尾相连,用于事故多发地带,对于车祸等突发状况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降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桥梁设施,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包括固定底座一、上连接转动件、中间支柱、固定连接杆、中间固定杆、固定底座二、顶端横梁二、上连接横梁、下连接横梁、底部固定件、连接短杆,本装置可以为普通的单排隔离栏,起到简单的隔离作用,也可以转换为较宽的隔离栏,还可以首尾相连,用于事故多发地带,对于车祸等突发状况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降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所述的固定底座一包括底座一主体、固定连接盖一、弧形轨道槽一,底座一主体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槽一,弧形轨道槽一与底部固定件相适应,固定连接盖一与底座一主体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接触连接,固定连接盖一与底部固定件通过通孔相适应,固定底座一与中间支柱通过螺纹相啮合;

上连接转动件包括主连接件、连接件固定件,连接件固定件与固定连接杆固定接触连接,主连接件与连接件固定件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主连接件与上连接横梁通过凹槽相适应;

主连接件上设置有卡位凹槽,卡位凹槽与凸起卡位件相适应;

中间支柱上设置有圆环形凸起、立方体凸起,圆环形凸起与轴承相适应,圆环形凸起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轴承上,立方体凸起与中间固定杆通过凹槽相适应,立方体凸起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中间固定杆的内部;

固定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主体、万向轮一、弧形凸起,连接杆主体上设置有弧形凸起,连接杆主体与固定底座二通过凹槽相适应,弧形凸起与固定底座二通过凹槽相适应,万向轮一与连接杆主体通过螺纹相啮合;

中间固定杆包括中间固定盖、强力缓冲弹簧带、卡位凹槽件、顶端固定盖、异形通孔、强力弹簧、t形卡位件、l形控制开关、定位件、多弯通孔、中间固定杆主体、双孔固定盖,中间固定盖与中间支柱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接触连接,卡位凹槽件与强力缓冲弹簧带的一端通过螺纹相啮合,强力缓冲弹簧带与中间固定杆主体通过螺纹相啮合,卡位凹槽件与中间固定杆主体接触连接,中间固定杆主体上设置有多弯通孔,强力缓冲弹簧带与多弯通孔相适应,强力缓冲弹簧带的另一端与中间固定杆主体的另一端通过通孔相适应,强力缓冲弹簧带的另一端与定位件通过螺纹相啮合,定位件与中间固定杆主体通过凹槽相适应,定位件与顶端固定盖通过通孔相适应,顶端固定盖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中间固定杆主体上,定位件上设置有异形通孔,异形通孔内放置有强力弹簧,t形卡位件的个数有两个,强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t形卡位件固定接触连接,l形控制开关的个数有两个,并且分别与两个t形卡位件通过螺纹相啮合,l形控制开关与双孔固定盖通过通孔相适应,t形卡位件与双孔固定盖通过通孔相适应,双孔固定盖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定位件上;

卡位凹槽件上设置有异形卡位凹槽,异形卡位凹槽与定位件相适应;

顶端固定盖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与定位件相适应;

固定底座二包括固定连接盖二、底座二主体、弧形轨道槽二,底座二主体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槽二,弧形轨道槽二与固定连接杆相适应,固定连接盖二与固定连接杆通过通孔相适应,固定连接盖二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底座二主体上;

顶端横梁二包括圆环拉手、圆形固定盖、小型强力弹簧、凸起定位件、轴承、底部隐藏固定盖、顶端横梁主体,顶端横梁主体与轴承通过凹槽相适应,轴承与中间支柱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接触连接,轴承与底部隐藏固定盖活动接触连接,底部隐藏固定盖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顶端横梁主体,轴承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顶端横梁主体,顶端横梁主体与凸起定位件通过通孔相适应,圆环拉手与凸起定位件通过螺纹相啮合,小型强力弹簧套在圆环拉手的外面,小型强力弹簧与凸起定位件固定接触连接,小型强力弹簧与圆形固定盖接触连接,圆形固定盖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顶端横梁主体上,凸起定位件与轴承通过凹槽相适应;

圆形固定盖上设置有活动通孔,活动通孔与圆环拉手相适应;

上连接横梁包括横梁主体、柱形凹槽、支撑弹簧、控制拉杆、凸起卡位件,顶端盖,横梁主体上设置有柱形凹槽,支撑弹簧与柱形凹槽相适应,支撑弹簧与凸起卡位件固定接触连接,顶端盖与凸起卡位件通过通孔相适应,顶端盖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横梁主体上,凸起卡位件与卡位凹槽相适应,控制拉杆与凸起卡位件通过螺纹相啮合,控制拉杆与条形通孔通过通孔相适应;

横梁主体上设置有条形通孔;

下连接横梁上设置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与t形定位件相适应;

底部固定件包括半圆形凸起、万向轮二,底部固定件上设置有半圆形凸起,半圆形凸起与固定底座一通过凹槽相适应,底部固定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二;

连接短杆上设置有短杆主体、短杆连接件,短杆主体与短杆连接件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短杆连接件与固定连接杆固定接触连接;

短杆主体包括控制活动拉杆、t形定位件、弹簧、凹槽、外部固定盖,短杆主体上设置有凹槽,t形定位件与凹槽相适应,弹簧与凹槽相适应,控制活动拉杆与t形定位件通过螺纹相啮合,t形定位件与下连接横梁通过凹槽相适应,控制活动拉杆与椭圆形通孔通过通孔相适应,外部固定盖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短杆主体上;

外部固定盖上设置有椭圆形通孔;

固定底座一与中间支柱通过螺纹相啮合,固定底座二与中间支柱通过螺纹相啮合,固定连接杆与固定底座二活动接触连接,上连接转动件与连接短杆分别固定在固定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杆与中间固定杆通过凹槽相适应,中间支柱与中间固定杆固定接触连接,底部固定件与固定底座一活动接触连接,下连接横梁与底部固定件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上连接横梁与下连接横梁活动接触连接,顶端横梁二与上连接横梁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顶端横梁二与中间支柱活动接触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所述的固定底座一和固定底座二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道路桥梁表面上。

本发明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本装置可以为普通的单排隔离栏,起到简单的隔离作用,也可以转换为较宽的隔离栏,还可以首尾相连,用于事故多发地带,对于车祸等突发状况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降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c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d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e-e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f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2中g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h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i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j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的外部固定盖11-1-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底座一1;底座一主体1-1;固定连接盖一1-2;弧形轨道槽一1-3;上连接转动件2;主连接件2-1;卡位凹槽2-1-1;连接件固定件2-2;中间支柱3;圆环形凸起3-1;立方体凸起3-2;固定连接杆4;连接杆主体4-1;万向轮一4-2;弧形凸起4-3;中间固定杆5;中间固定盖5-1;强力缓冲弹簧带5-2;卡位凹槽件5-3;异形卡位凹槽5-3-1;顶端固定盖5-4;圆形通孔5-4-1;异形通孔5-5;强力弹簧5-6;t形卡位件5-7;l形控制开关5-8;定位件5-9;多弯通孔5-10;中间固定杆主体5-11;双孔固定盖5-12;固定底座二6;固定连接盖二6-1;底座二主体6-2;弧形轨道槽二6-3;顶端横梁二7;圆环拉手7-1;圆形固定盖7-2;活动通孔7-2-1;小型强力弹簧7-3;凸起定位件7-4;轴承7-5;底部隐藏固定盖7-6;顶端横梁主体7-7;上连接横梁8;横梁主体8-1;条形通孔8-1-1;柱形凹槽8-2;支撑弹簧8-3;控制拉杆8-4;凸起卡位件8-5;下连接横梁9;定位凹槽9-1;底部固定件10;半圆形凸起10-1;万向轮二10-2;连接短杆11;短杆主体11-1;控制活动拉杆11-1-1;t形定位件11-1-2;弹簧11-1-3;凹槽11-1-4;外部固定盖11-1-5;椭圆形通孔11-1-5-1;短杆连接件11-2。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桥梁设施,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的道路桥梁用多功能隔离栏,包括固定底座一1、上连接转动件2、中间支柱3、固定连接杆4、中间固定杆5、固定底座二6、顶端横梁二7、上连接横梁8、下连接横梁9、底部固定件10、连接短杆11,本装置可以为普通的单排隔离栏,起到简单的隔离作用,也可以转换为较宽的隔离栏,还可以首尾相连,用于事故多发地带,对于车祸等突发状况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降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所述的固定底座一1包括底座一主体1-1、固定连接盖一1-2、弧形轨道槽一1-3,底座一主体1-1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槽一1-3,弧形轨道槽一1-3与底部固定件10相适应,固定连接盖一1-2与底座一主体1-1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接触连接,固定连接盖一1-2与底部固定件10通过通孔相适应,固定底座一1与中间支柱3通过螺纹相啮合,底座一主体1-1起到与地面固定连接的作用,弧形轨道槽一1-3为零件固定运行的轨道;

上连接转动件2包括主连接件2-1、连接件固定件2-2,连接件固定件2-2与固定连接杆4固定接触连接,主连接件2-1与连接件固定件2-2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主连接件2-1与上连接横梁8通过凹槽相适应,主连接件2-1起到连接的作用,连接件固定件2-2起到固定主连接件2-1的作用;

主连接件2-1上设置有卡位凹槽2-1-1,卡位凹槽2-1-1与凸起卡位件8-5相适应;

中间支柱3上设置有圆环形凸起3-1、立方体凸起3-2,圆环形凸起3-1与轴承7-5相适应,圆环形凸起3-1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轴承7-5上,立方体凸起3-2与中间固定杆5通过凹槽相适应,立方体凸起3-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中间固定杆5的内部,圆环形凸起3-1起到连接的作用;

固定连接杆4包括连接杆主体4-1、万向轮一4-2、弧形凸起4-3,连接杆主体4-1上设置有弧形凸起4-3,连接杆主体4-1与固定底座二6通过凹槽相适应,弧形凸起4-3与固定底座二6通过凹槽相适应,万向轮一4-2与连接杆主体4-1通过螺纹相啮合,万向轮一4-2便于零件的移动,弧形凸起4-3保证了零件沿着固定的轨道移动;

中间固定杆5包括中间固定盖5-1、强力缓冲弹簧带5-2、卡位凹槽件5-3、顶端固定盖5-4、异形通孔5-5、强力弹簧5-6、t形卡位件5-7、l形控制开关5-8、定位件5-9、多弯通孔5-10、中间固定杆主体5-11、双孔固定盖5-12,中间固定盖5-1与中间支柱3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接触连接,卡位凹槽件5-3与强力缓冲弹簧带5-2的一端通过螺纹相啮合,强力缓冲弹簧带5-2与中间固定杆主体5-11通过螺纹相啮合,卡位凹槽件5-3与中间固定杆主体5-11接触连接,中间固定杆主体5-11上设置有多弯通孔5-10,强力缓冲弹簧带5-2与多弯通孔5-10相适应,强力缓冲弹簧带5-2的另一端与中间固定杆主体5-11的另一端通过通孔相适应,强力缓冲弹簧带5-2的另一端与定位件5-9通过螺纹相啮合,定位件5-9与中间固定杆主体5-11通过凹槽相适应,定位件5-9与顶端固定盖5-4通过通孔相适应,顶端固定盖5-4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中间固定杆主体5-11上,定位件5-9上设置有异形通孔5-5,异形通孔5-5内放置有强力弹簧5-6,t形卡位件5-7的个数有两个,强力弹簧5-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t形卡位件5-7固定接触连接,l形控制开关5-8的个数有两个,并且分别与两个t形卡位件5-7通过螺纹相啮合,l形控制开关5-8与双孔固定盖5-12通过通孔相适应,t形卡位件5-7与双孔固定盖5-12通过通孔相适应,双孔固定盖5-1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定位件5-9上,中间固定盖5-1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强力缓冲弹簧带5-2起到拦截和缓冲的作用,顶端固定盖5-4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强力弹簧5-6支撑t形卡位件5-7,t形卡位件5-7起到定位连接的作用,l形控制开关5-8起到控制t形卡位件5-7的作用,定位件5-9起到连接的作用;

卡位凹槽件5-3上设置有异形卡位凹槽5-3-1,异形卡位凹槽5-3-1与定位件5-9相适应;

顶端固定盖5-4上设置有圆形通孔5-4-1,圆形通孔5-4-1与定位件5-9相适应;

固定底座二6包括固定连接盖二6-1、底座二主体6-2、弧形轨道槽二6-3,底座二主体6-2上设置有弧形轨道槽二6-3,弧形轨道槽二6-3与固定连接杆4相适应,固定连接盖二6-1与固定连接杆4通过通孔相适应,固定连接盖二6-1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底座二主体6-2上,固定连接盖二6-1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弧形轨道槽二6-3为零件运行的轨道;

顶端横梁二7包括圆环拉手7-1、圆形固定盖7-2、小型强力弹簧7-3、凸起定位件7-4、轴承7-5、底部隐藏固定盖7-6、顶端横梁主体7-7,顶端横梁主体7-7与轴承7-5通过凹槽相适应,轴承7-5与中间支柱3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接触连接,轴承7-5与底部隐藏固定盖7-6活动接触连接,底部隐藏固定盖7-6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顶端横梁主体7-7,轴承7-5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顶端横梁主体7-7,顶端横梁主体7-7与凸起定位件7-4通过通孔相适应,圆环拉手7-1与凸起定位件7-4通过螺纹相啮合,小型强力弹簧7-3套在圆环拉手7-1的外面,小型强力弹簧7-3与凸起定位件7-4固定接触连接,小型强力弹簧7-3与圆形固定盖7-2接触连接,圆形固定盖7-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顶端横梁主体7-7上,凸起定位件7-4与轴承7-5通过凹槽相适应,圆环拉手7-1为控制凸起定位件7-4的开关,小型强力弹簧7-3支撑凸起定位件7-4,圆形固定盖7-2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轴承7-5便于装置的转动,底部隐藏固定盖7-6固定的作用;

圆形固定盖7-2上设置有活动通孔7-2-1,活动通孔7-2-1与圆环拉手7-1相适应;

上连接横梁8包括横梁主体8-1、柱形凹槽8-2、支撑弹簧8-3、控制拉杆8-4、凸起卡位件8-5,顶端盖8-6,横梁主体8-1上设置有柱形凹槽8-2,支撑弹簧8-3与柱形凹槽8-2相适应,支撑弹簧8-3与凸起卡位件8-5固定接触连接,顶端盖8-6与凸起卡位件8-5通过通孔相适应,顶端盖8-6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横梁主体8-1上,凸起卡位件8-5与卡位凹槽2-1-1相适应,控制拉杆8-4与凸起卡位件8-5通过螺纹相啮合,控制拉杆8-4与条形通孔8-1-1通过通孔相适应,控制拉杆8-4控制着凸起卡位件8-5的位移,凸起卡位件8-5起到连接的作用,支撑弹簧8-3起到支撑凸起卡位件8-5的作用,顶端盖8-6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

横梁主体8-1上设置有条形通孔8-1-1;

下连接横梁9上设置有定位凹槽9-1,定位凹槽9-1与t形定位件11-1-2相适应;

底部固定件10包括半圆形凸起10-1、万向轮二10-2,底部固定件10上设置有半圆形凸起10-1,半圆形凸起10-1与固定底座一1通过凹槽相适应,底部固定件10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二10-2,半圆形凸起10-1防止零件脱离轨道,万向轮二10-2有助于零件的移动;

连接短杆11上设置有短杆主体11-1、短杆连接件11-2,短杆主体11-1与短杆连接件11-2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短杆连接件11-2与固定连接杆4固定接触连接,短杆主体11-1起到连接的作用,短杆连接件11-2起到固定的作用;

短杆主体11-1包括控制活动拉杆11-1-1、t形定位件11-1-2、弹簧11-1-3、凹槽11-1-4、外部固定盖11-1-5,短杆主体11-1上设置有凹槽11-1-4,t形定位件11-1-2与凹槽11-1-4相适应,弹簧11-1-3与凹槽11-1-4相适应,控制活动拉杆11-1-1与t形定位件11-1-2通过螺纹相啮合,t形定位件11-1-2与下连接横梁9通过凹槽相适应,控制活动拉杆11-1-1与椭圆形通孔11-1-5-1通过通孔相适应,外部固定盖11-1-5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短杆主体11-1上,控制活动拉杆11-1-1为t形定位件11-1-2的控制开关,t形定位件11-1-2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弹簧11-1-3支撑着t形定位件11-1-2,外部固定盖11-1-5起到了固定零件的作用;

外部固定盖11-1-5上设置有椭圆形通孔11-1-5-1;

固定底座一1与中间支柱3通过螺纹相啮合,固定底座二6与中间支柱3通过螺纹相啮合,固定连接杆4与固定底座二6活动接触连接,上连接转动件2与连接短杆11分别固定在固定连接杆4上,固定连接杆4与中间固定杆5通过凹槽相适应,中间支柱3与中间固定杆5固定接触连接,底部固定件10与固定底座一1活动接触连接,下连接横梁9与底部固定件10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上连接横梁8与下连接横梁9活动接触连接,顶端横梁二7与上连接横梁8通过紧固螺栓活动接触连接,顶端横梁二7与中间支柱3活动接触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12、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固定底座一1和固定底座二6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道路桥梁表面上。

装置的使用方法:本装置的初始形态为单排隔离栏,在此基础上,向上拉动圆环拉手7-1,使凸起定位件7-4脱离轴承7-5,此时可转动顶端横梁二7,顶端横梁二7的移动使上连接横梁8和下连接横梁9沿着弧形轨道槽一1-3移动,当移动到与原来的位置垂直的时候,使凸起定位件7-4与轴承7-5重新通过凹槽相适应,以上述的方法操作固定连接杆4,使固定连接杆4与原来的位置垂直,啮合两端的l形控制开关5-8,使t形卡位件5-7与隐藏在定位件5-9内,将定位件5-9与另一个装置上的卡位凹槽件5-3通过凹槽相适应后,松开l形控制开关5-8,使两个装置相连接,此为双排较宽的隔离栏,

在双排较宽的隔离栏的基础上,将主连接件2-1转动到与连接件固定件2-2平行的位置,拉动控制拉杆8-4后,转动上连接横梁8,使上连接横梁8与主连接件2-1位置平行,松开控制拉杆8-4,使凸起卡位件8-5与主连接件2-1通过凹槽相适应,同样的方式转动下连接横梁9和短杆主体11-1,使t形定位件11-1-2与定位凹槽9-1相适应,上述的操作零件均在同一侧,操作完成后,将另一侧的上连接横梁8和下连接横梁9与另一个装置做上述同样的操作,使双排较宽的隔离栏首尾相连更加牢固,具有防护作用,用于事故多发地带。

当装置遭到撞击的时候,连成线的强力缓冲弹簧带5-2会起到缓冲和拦截的作用,避免事故扩大。

本装置可以为普通的单排隔离栏,起到简单的隔离作用,也可以转换为较宽的隔离栏,还可以首尾相连,用于事故多发地带,对于车祸等突发状况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降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