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776发布日期:2018-10-26 19:5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声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得到快速发展,这些道路在建造时难免要穿过人口集中的居住区,所产生的交通噪声给道路附近居民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干扰。针对交通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受声点进行控制,而在道路沿线设立声屏障则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理交通噪声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现有的声屏障高度高的抗风性能差,可将声屏障高度调低之后降噪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声屏障。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声屏障,包括两立柱、底座、第一隔声板、第二隔声板以及调节机构,两立柱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隔声板设置在两立柱之间且设置在底部,第一隔声板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立柱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立柱上,第一隔声板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两立柱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隔声板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立柱凹槽内,并可沿凹槽上下调整高度;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转轴以及两组升降装置,所述电机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上,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相连,转轴位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之间为螺杆段,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第三连杆的中部与第四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三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三销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第四连杆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连接;第二隔声板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滑槽,位于左侧的升降装置的第二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安装件上,第一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正旋螺母上,所述正旋螺母旋接在螺杆段上,第三连杆上端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第四连杆上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凸台上;位于右侧的升降装置的第一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安装件上,第二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逆旋螺母上,所述逆旋螺母旋接在螺杆段上,第三连杆上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凸台上,所述第四连杆上端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所述第二隔声板顶部设有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在外壳两侧,所述所述外壳整体呈椭球形,所述外壳包括外层椭球面、中层椭球面以及内层椭球面,外层椭球面、中层椭球面和内层椭球面均布若干微孔,外层椭球面和中层椭球面之间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中层椭球面和内层椭球面之间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玻璃棉,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吸音泡膜,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在第二隔声板顶部。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调节机构可调节第二隔声板,第二隔声板两端卡接在两立柱的凹槽内并可沿凹槽上下调整高度,来实现声屏障整体的高度调节;第二隔声板顶部的吸音装置在第二隔声板处于低位时,可大大提高减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底座,3‐第一隔声板,4‐第二隔声板,5‐电机,6‐转轴,7‐第一安装件,8‐第二安装件,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凸台,14‐滑槽,15‐正旋螺母,16‐第一滑块,17‐逆旋螺母,18‐第二滑块,19‐吸音装置,20‐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2‐外层椭球面,23‐中层椭球面,24‐内层椭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可调节声屏障,包括两立柱、底座、第一隔声板、第二隔声板以及调节机构,两立柱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隔声板设置在两立柱之间且设置在底部,第一隔声板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立柱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立柱上,第一隔声板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两立柱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隔声板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立柱凹槽内,并可沿凹槽上下调整高度;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电机、转轴以及两组升降装置,所述电机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上,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相连,转轴位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之间为螺杆段,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第三连杆的中部与第四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三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三销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第四连杆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连接;第二隔声板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滑槽,位于左侧的升降装置的第二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安装件上,第一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正旋螺母上,所述正旋螺母旋接在螺杆段上,第三连杆上端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第四连杆上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凸台上;位于右侧的升降装置的第一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安装件上,第二连杆下端可转动的设置在逆旋螺母上,所述逆旋螺母旋接在螺杆段上,第三连杆上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凸台上,所述第四连杆上端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所述第二隔声板顶部设有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在外壳两侧,所述所述外壳整体呈椭球形,所述外壳包括外层椭球面、中层椭球面以及内层椭球面,外层椭球面、中层椭球面和内层椭球面均布若干微孔,外层椭球面和中层椭球面之间设有第一腔体,所述中层椭球面和内层椭球面之间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玻璃棉,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吸音泡膜,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在第二隔声板顶部。

调节机构在调高第二隔声板高度时电机正转,转轴与电机同轴转动,正旋螺母和逆旋螺母旋接在转轴的螺杆段,正旋螺母向左移动,逆旋螺母向右移动,调节机构将第二隔板向上提升;调低第二隔声板高度时电机反转,正旋螺母向右移动,逆旋螺母向左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调节机构可调节第二隔声板,第二隔声板两端卡接在两立柱的凹槽内并可沿凹槽上下调整高度,来实现声屏障整体的高度调节;第二隔声板顶部的吸音装置在第二隔声板处于低位时,可大大提高减噪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声屏障,包括两立柱、底座、第一隔声板、第二隔声板以及调节机构,两立柱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隔声板设置在两立柱之间且设置在底部,第一隔声板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立柱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立柱上,第一隔声板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两立柱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隔声板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立柱凹槽内,并可沿凹槽上下调整高度;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调节机构可调节第二隔声板,第二隔声板两端卡接在两立柱的凹槽内并可沿凹槽上下调整高度,来实现声屏障整体的高度调节;第二隔声板顶部的吸音装置在第二隔声板处于低位时,可大大提高减噪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郝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阳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3
技术公布日:2018.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