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抵抗泄洪急流冲击的钢栈桥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64692发布日期:2018-10-26 19:5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搭设在水库下游区域能抵抗泄洪急流冲击的钢栈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中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搭设钢栈桥的方式拉通两岸,形成水上作业通道,用于物资运输及施工机械设备通行。由于钢管桩插打工艺简单、结构受力强等优点常用于水中钢栈桥下部基础。但是若在水库下游区域施工,河床在水库泄洪冲刷下无软弱覆盖层,表层大多为砂砾、卵石,其下为岩层条件时,水中栈桥的下部基础全部采用插打式钢管桩的缺点是有效锚固长度短,易受短时泄洪急流速冲击,导致钢栈桥整体稳定性变差,进而造成失稳垮塌等不利后果;而钢管桩下衔接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则需要大面积水中作业,不仅施工周期长,且水上设备及物资投入多,人员作业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钢栈桥下部基础稳定、能抵抗泄洪急流冲击的钢栈桥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抵抗泄洪急流冲击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水下基础设置和铺设装配式桥面板,具体施工步骤为:

第一步,根据钢栈桥设计,分别准备直径920mm的ⅰ型钢管桩和直径426mm的ⅱ型钢管桩,其中ⅱ型钢管桩的底口带有桩尖,顶口开设有嵌放分配梁的凹槽;

第二步,按设计要求,由履带吊机站位于岸上滩地或已施工桥面采用悬打法对ⅰ型钢管桩和ⅱ型钢管桩依次交错进行插打,其中ⅰ型钢管桩横桥向间隔插打两根,ⅱ型钢管桩横桥向间隔插打三根;

第三步,待ⅱ型钢管桩的桩尖插打到岩石顶面后,将分配梁嵌入其顶部凹槽中,上部与主梁密贴,之后在横桥向的相邻两ⅱ型钢管桩之间安装抱箍式连接系;

第四步,待ⅰ型钢管桩底口插打至岩石顶面后,沿顺桥向在ⅰ型钢管桩顶口两侧焊接临时牛腿,再摆放分配梁与主梁密贴,之后在两ⅰ型钢管桩之间的主梁顶面铺设装配式钢桥面板,其中ⅰ型钢管桩顶部留空,留空宽度≥1米;

第五步,当栈桥往该排钢管桩前方拼装长度不小于2倍孔跨时,在靠近该排ⅰ型钢管桩的装配式钢桥面板上设置冲击钻机,利用ⅰ型钢管桩做护筒进行铣孔并跟进至岩层内设计标高;然后取下分配梁并割除第四步焊接的临时牛腿,按设计标高位置重新在ⅰ型钢管桩上焊接正式牛腿,再摆放上分配梁;在分配梁和主梁之间用钢板抄垫密实,切割ⅰ型钢管桩顶口与主梁平齐;

第六步,从ⅰ型钢管桩顶口向内灌注水下混凝土至岩石顶面,形成抗锚桩;然后在横桥向两ⅰ型钢管桩之间安装抱箍式连接系;在留空处铺设装配式钢桥面板;

第七步,重复第二步至第六步,完成整个钢栈桥施工。

所述第六步中灌注的抗锚桩的深度≥5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施工快捷,施工时能快速形成水上通道,在陆上进行抗锚桩施工,作业环境好,资金投入少;钢栈桥下部基础设计更加合理、经济,施工好的钢栈桥下部基础稳定,直径较大的ⅰ型钢管桩作为强桩,直径较小的ⅱ型钢管桩作为弱桩,强、弱桩间隔布置,既满足通行状态下栈桥的受力需要,又可抵抗短时急流速水流的冲击,保证了水库泄洪时下栈桥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钢栈桥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钢栈桥运营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加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抵抗泄洪急流冲击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水下基础设置和铺设装配式桥面板,具体施工步骤为:

第一步,根据钢栈桥设计,分别准备直径920mm的ⅰ型钢管桩1和直径426mm的ⅱ型钢管桩2,其中ⅱ型钢管桩2的底口带有桩尖,顶口开设有嵌放分配梁的凹槽(由于ⅰ型钢管桩1和ⅱ型钢管桩2的直径不同,对应的,放置在ⅰ型钢管桩1上的分配梁型号可以大一些,而放置在ⅱ型钢管桩2上的分配梁型号可以小一些,既需要满足整体钢栈桥的承重要求,又较为经济。分配梁可按照设计要求提前预制);

第二步,如图1所示,按设计要求,由履带吊机3站位于岸上滩地或已施工桥面(图1显示的是站位于已施工桥面上)采用悬打法对ⅰ型钢管桩1和ⅱ型钢管桩2依次交错进行插打,其中ⅰ型钢管桩1横桥向间隔插打两根,ⅱ型钢管桩2横桥向间隔插打三根;

第三步,待ⅱ型钢管桩2的桩尖穿过卵石层4插打到岩石5顶面后,将小型号分配梁6嵌入其顶部凹槽中,上部与主梁7密贴,之后在横桥向的相邻两ⅱ型钢管桩2之间安装抱箍式连接系8,如图1、图3所示;

第四步,待ⅰ型钢管桩1底口插打至岩石5顶面后,沿顺桥向在ⅰ型钢管桩1顶口两侧焊接临时牛腿9,再摆放大型号分配梁10与主梁7密贴,之后在两ⅰ型钢管桩1之间的主梁顶面铺设装配式钢桥面板11,其中ⅰ型钢管桩顶部留空,留空距离不小于1米;

第五步,当栈桥往该排钢管桩前方拼装长度不小于2倍孔跨时(如图1所示),在靠近该排ⅰ型钢管桩1的装配式钢桥面板11上设置冲击钻机12,利用ⅰ型钢管桩1做护筒进行铣孔并跟进至岩层4内设计标高;然后取下大型号分配梁10并割除第四步焊接的临时牛腿9,按设计标高位置重新在ⅰ型钢管桩1上焊接正式牛腿13(如图2所示),再重新摆放上大型号分配梁10;并在分配梁10和主梁7之间用钢板14抄垫密实,切割ⅰ型钢管桩1顶口与主梁7平齐;

第六步,从ⅰ型钢管桩1顶口向内灌注水下混凝土至岩石顶面,形成抗锚桩15(为抵抗泄洪时急流的冲击,正常情况下,抗锚桩15的深度要≥5米);然后在横桥向两ⅰ型钢管桩1之间安装抱箍式连接系16,如图4所示;最后在留空处铺设装配式钢桥面板11;

第七步,重复第二步至第六步,完成整个钢栈桥施工。

施工完成后投入运营的钢栈桥如图2所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抵抗泄洪急流冲击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其基础包括纵桥向间隔布置的大、小钢管桩,相邻横桥向钢管桩之间安装抱箍式连接系;小钢管桩底口插打至岩面,通过桩顶凹槽嵌入分配梁与栈桥主梁密贴;大钢管桩底口插打至岩面后,先在桩身沿顺桥向两侧焊接临时牛腿,再摆放分配梁与栈桥主梁密贴,待栈桥往该排钢管桩前方拼装长度不小于2倍孔跨时,在该排钢管桩位置的栈桥主梁上设置冲击钻机,利用大钢管桩做护筒铣孔并跟进至岩层内设计标高,割除临时牛腿,重新焊接正式牛腿,切割大钢管桩顶口与栈桥主梁平齐,并在大钢管桩下端填充水下混凝土形成抗锚桩。本发明施工快捷,能快速形成水上通道,在陆上进行抗锚桩施工,作业环境好,资金投入少。

技术研发人员:李二伟;王英;刘建伟;郝云超;桂文才;冯小敏;徐旭升;邢闯锋;朱卫威;周成新;杨秀清;吕建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8.05.24
技术公布日:2018.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