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桥梁安装线形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5646发布日期:2018-10-09 19:3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桥梁安装线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基准块定位中测量误差无法完全消除,在进行定位调整后若仍存在较大空间位置偏差,会导致后续梁段安装线形偏差持续放大。在传统的梁段线形控制时采用的方法是在一片梁架设完工后,在接缝处增加垫片进行偏移调整,在满足需要后,再进行下一片梁的拼装。但此种方法涉及到垫片使用数量的问题,不仅影响接缝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还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控制节段预制梁安装线形偏移,而提供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桥梁安装线形控制方法。

由于在进行节段梁定位时,测量误差无法完全消除,定位后仍存在较大空间位置偏差,因此为避免后续梁段安装线形偏差持续放大,提出一种安装阶段三片梁整体转动的调整方法对基准块线形进行优化,通过三片整体转动调整法来控制梁段线形。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桥梁安装线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节段梁预制完成后,安装测点,测出测点在工厂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坐标转换,计算得出节段梁在安装坐标系下的测点坐标;

安装第一片节段梁后,测量测点坐标与计算得出的坐标进行校验,保证误差≤±2mm,将第一片节段梁与墩顶块进行临时固定;

根据现有线形在三片节段梁安装完成后,进行坐标检验,测量第三片节段梁的安装坐标,与计算第三片节段梁的测点坐标进行对比,若第三片节段梁的误差>±2mm,解除第一片梁的临时固定,利用小型千斤顶顶第一片节段梁端面,实现三片节段梁的整体转动,在第三片节段梁的误差≤±2mm,重新固定第一片节段梁。基于误差放大效应,对过大误差进行调整,此时第一片梁的坐标误差必然满足要求。

第一片节段梁安装满足需要后,将第一片节段梁与墩顶块进行临时固定,继续安装第二片节段梁,第二片节段梁与第一片节段梁之间粘接固定;再安装第三片节段梁,第三片节段梁与第二片节段梁之间粘接固定,在坐标调整满足需要后再进行节段梁安装锁定。

节段梁预制完成后,安装测点的方法为:先布置6个常规测点,在节段梁横向位置设置两个新增测点,6个常规测点采用相对称的结构设置位于节段梁的两侧中部,节段梁的每侧均设置三个常规测点,三个常规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新增测点位于节段梁的一侧,与节段梁同侧的三个常规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两个新增测点靠近节段梁的长度方向的侧端设置,新增测点具体布置原则为:新增测点距离节段梁宽度方向的最近侧端的距离,即纵桥向距离为0.05m≤dz≤0.10m;新增测点距离节段梁长度方向的最近侧端的距离,即横桥向距离为0.05m≤dh≤0.10m。

在进行节段梁定位时,建立局部坐标系,局部坐标系中布置原则如下:

x轴:垂直于两墩中心连线,

y轴:平行于两墩中心连线,

原点:架设节段梁基准块最近墩中心线。

本发明中,在进行节段梁基准块定位之后,由于测量误差无法完全消除,在第一片节段梁架设完成后,若误差不满足需要,暂不进行偏差调整,根据现有线形连续安装三片节段梁,基于误差线性放大原理,第一片节段梁的转角误差在第三片节段梁上得到显著放大,利用三片节段梁整体法转动调整第三片节段梁的坐标,来控制前两片节段梁的坐标在合理范围内。

本发明对节段梁的调整是基于误差放大效应,通过对过大误差的调整,来控制较小误差的偏差。

节段梁安装时调整方法采用的是三片整体转动调整,可以有效减少垫片的使用频率,保证接缝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保证了误差在较小范围内;

2、三片梁整体转动调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减少了垫片使用数量,控制了接缝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梁段线形偏差平面示意图;

图2为梁段线形纵向偏差示意图;

图3为梁段线形偏差调整示意图;

图4为节段梁测点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1、图2、图3,一种用于节段预制桥梁安装线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节段梁预制完成后,安装测点,测出测点在工厂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坐标转换,计算得出节段梁在安装坐标系下的测点坐标;

安装第一片节段梁3后,测量测点坐标与计算得出的坐标进行校验,保证误差≤±2mm,将第一片节段梁3与墩顶块1进行临时固定;

继续安装第二片节段梁4,第二片节段梁4与第一片节段梁3之间粘接固定;再安装第三片节段梁5,第三片节段梁5与第二片节段梁4之间粘接固定,根据现有线形在三片节段梁3、4、5安装完成后,进行坐标检验,测量第三片节段梁5的安装坐标,与计算第三片节段梁5的测点坐标进行对比,若第三片节段梁5的误差>±2mm,解除第一片梁的临时固定,利用小型千斤顶2顶第一片节段梁3端面,实现三片节段梁3、4、5的整体转动,在第三片节段梁5的误差≤±2mm,重新固定第一片节段梁3。

参考图4,节段梁预制完成后,安装测点的方法为:先布置6个常规测点a\b\c\d\e\f,在节段梁横向位置设置两个新增测点g\h,6个常规测点采用相对称的结构设置位于节段梁的两侧中部,节段梁的每侧均设置三个常规测点,三个常规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新增测点位于节段梁的一侧,与节段梁同侧的三个常规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新增测点靠近节段梁的长度方向的侧端设置,新增测点具体布置原则为:新增测点距离节段梁宽度方向的最近侧端的距离,即纵桥向距离为0.05m≤dz≤0.10m;新增测点距离节段梁长度方向的最近侧端的距离,即横桥向距离为0.05m≤dh≤0.10m。

在进行节段梁定位时,建立局部坐标系,局部坐标系中布置原则如下:x轴:垂直于两墩中心连线,y轴:平行于两墩中心连线,原点:架设节段梁基准块最近墩中心线。

本发明中,在进行节段梁基准块定位之后,由于测量误差无法完全消除,在第一片节段梁架设完成后,若误差不满足需要,暂不进行偏差调整,根据现有线形连续安装三片节段梁,基于误差线性放大原理,第一片节段梁的转角误差在第三片节段梁上得到显著放大,利用三片节段梁整体法转动调整第三片节段梁的坐标,来控制前两片节段梁的坐标在合理范围内。本发明对节段梁的调整是基于误差放大效应,通过对过大误差的调整,来控制较小误差的偏差。节段梁安装时调整方法采用的是三片整体转动调整,可以有效减少垫片的使用频率,保证接缝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