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12634发布日期:2018-12-08 07:56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基地是有轨电车工程项目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是每条线路必备的车辆检修设施,其选址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可达10ha以上。

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具有占地面积大且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特点,其建设对区域的道路、绿地、河道等具有一定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抗内涝能力。

现有车辆基地设计过程中引入了雨水回用系统,对车辆基地的雨水调蓄、利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对区域抗内涝能力的提升效果甚微。此外,车辆基地内绿化及水池以景观效果为主进行设计,未结合在防内涝中发挥作用。

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总平面设计时如何综合考虑抗内涝问题,丞待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及方法,提高了车辆基地工程对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解决了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工程建设会降低区域抗内涝能力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方法:

将车辆基地总平面按功能划分为房屋建筑、道路和可绿化闲散区三个单元;

并分别对房屋建筑进行大面积屋面立体绿化处理,对道路区域进行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对可绿化闲散区进行微地形设计。

优选地,对于包括联合车库、运用库、物资总库在内的单体房屋建筑,将建筑屋面作为第二层平台,以大面积平屋顶绿化结合局部升起的坡屋顶体块,实现屋面雨水的引导、留滞和净化;

在不适用绿化的坡屋面,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雨水贮蓄或下渗;

并对建筑外立面结合屋面进行立体绿化,实现对雨水的慢排缓释。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内对道路区域进行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的方法包括:

在车辆基地内道路区域沿道路纵向两侧敷设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生态沟,所述生态沟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的第一砾石层、素土层、混合土层和植被层。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内对道路区域进行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的方法还包括:

在运用库和检修库前的硬化道路采用鹅卵石、碎石、透水混凝土任一或任意组合的可渗透材质铺装;

房屋区域硬化地面采用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地面渗透砖,有效加速房屋区域地面的积水渗透。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内对道路区域进行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的方法还包括:

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铺装,并用植被覆盖集水、排水渠,实现疏散暴雨径流和移除污染物,改善水质。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内对道路区域进行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的方法还包括:

结合车辆基地及周边区域汇流方向,在车辆基地总平面中规划大型雨水滞留区,实现暴雨时的蓄水防洪作用,并结合雨水回用设备实现蓄水的利用。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内对可绿化闲散区进行微地形设计的方法包括:

在咽喉区充分利用轨面高于场坪的设计特点,每隔2~4股道设置排水沟,其余股道之间采用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在建筑物、道路周边采用浅挖、堆填的方法,营造大波浪式地形,当降雨时,可形成短期洼地,对雨水具有存储作用,实现雨水缓释最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

在车辆基地内的、包括联合车库、运用库、物资总库在内的单体房屋建筑的屋顶,设置大面积平屋顶绿化构造以及局部升起的坡屋顶体块;

在坡屋面上不设置绿化层,而在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在所述排水沟的两端悬挂设置雨水链;

在房屋建筑的外立面设置立体绿化构造。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内的道路区域,沿道路纵向两侧敷设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生态沟,所述生态沟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的第一砾石层、素土层、混合土层和植被层;

运用库和检修库前硬化道路设置有鹅卵石、碎石、透水混凝土任一或任意组合的可渗透材质铺装;

房屋区域硬化地面设置有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地面渗透砖;

停车位设置有植草砖铺装,并且植被覆盖集水、排水渠。

优选地,在咽喉区每隔2~4股道设置排水沟,其余股道之间铺设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带;

在建筑物、道路周边交替设置浅沟和堆填坡,构造为波浪式地形。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合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和方法,解决了工程建设会降低区域抗内涝能力的难题,提高了车辆基地工程对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实现了车辆基地“海绵”功能目标,具有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2、本发明将车辆基地总平面按功能划分为房屋建筑、道路和可绿化闲散区三个单元,并分别进行大面积屋面立体绿化处理、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微地形设计,车辆基地的抗内涝成体系发挥作用,提高了抗内涝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总平面抗内涝局部示意图一(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总平面抗内涝局部示意图二(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总平面抗内涝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图1-2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方法:将车辆基地总平面按功能划分为房屋建筑、道路和可绿化闲散区三个单元;并分别对房屋建筑进行大面积屋面立体绿化处理,对道路区域进行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对可绿化闲散区进行微地形设计。

对于联合车库、运用库、物资总库等建筑体量较大的单体房屋建筑,将建筑屋面作为第二层平台,以大面积平屋顶绿化结合局部升起的坡屋顶体块,实现屋面雨水的引导、留滞和净化;在不适用绿化的坡屋面,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雨水贮蓄或下渗;并对建筑外立面结合屋面进行立体绿化,实现对雨水的慢排缓释。

在车辆基地内对道路区域进行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的方法包括:

在车辆基地内道路区域沿道路纵向两侧敷设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生态沟,所述生态沟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的第一砾石层、素土层、混合土层和植被层。在运用库和检修库前的硬化道路采用鹅卵石、碎石、透水混凝土任一或任意组合的可渗透材质铺装;房屋区域硬化地面采用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地面渗透砖,有效加速房屋区域地面的积水渗透。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铺装,并用植被覆盖集水、排水渠,实现疏散暴雨径流和移除污染物,改善水质。结合车辆基地及周边区域汇流方向,在车辆基地总平面中规划大型雨水滞留区,实现暴雨时的蓄水防洪作用,并结合雨水回用设备实现蓄水的利用。

在车辆基地内对可绿化闲散区进行微地形设计的方法包括:

在咽喉区充分利用轨面高于场坪的设计特点,每隔2~4股道设置排水沟,其余股道之间采用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在建筑物、道路周边采用浅挖、堆填的方法,营造大波浪式地形,当降雨时,可形成短期洼地,对雨水具有存储作用,实现雨水缓释最大化。

在车辆基地的外围边界区域,采用梯田式种植方式,水体周围的植物高度由水体及岸呈现出由低向高的排列,这利用梯田高度和植物高低的落差逐级下渗,使雨水经过层层过滤,得到净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梯田式的景观设计有防洪作用还可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使人放松身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按照以上方法建造的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

在车辆基地内的、包括联合车库、运用库、物资总库在内的单体房屋建筑的屋顶,设置大面积平屋顶绿化构造以及局部升起的坡屋顶体块,实现屋面雨水的引导、留滞和净化;在坡屋面上不设置绿化层,而在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在所述排水沟的两端悬挂设置雨水链,引导雨水贮蓄或下渗;在房屋建筑的外立面设置立体绿化构造,对雨水有一定的慢排缓释作用。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内将透水铺装与雨水链有机结合。在车辆基地内的道路区域,沿道路纵向两侧敷设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生态沟,所述生态沟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的第一砾石层、素土层、混合土层和植被层;运用库和检修库前硬化道路设置有鹅卵石、碎石、透水混凝土任一或任意组合的可渗透材质铺装;房屋区域硬化地面设置有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地面渗透砖,有效加速房屋区域地面的积水渗透;停车位设置有植草砖铺装,并且植被覆盖集水、排水渠,实现疏散暴雨径流和移除污染物,改善水质。结合车辆基地及周边区域汇流方向,在车辆基地总平面中规划大型雨水滞留区,实现暴雨时的蓄水防洪作用,并结合雨水回用设备实现蓄水的利用。

优选地,利用车辆基地闲散地块营造微地形。在咽喉区充分利用轨面高于场坪的设计特点,在咽喉区每隔2~4股道设置排水沟,其余股道之间铺设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带;在建筑物、道路周边交替设置浅沟和堆填坡,构造为波浪式地形,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短期洼地,对雨水有一定的存储作用,实现了雨水缓释最大化。

优选地,在车辆基地的外围边界区域,构造梯田式植物种植高低层,水体周围的植物高度由水体及岸呈现出由低向高的排列,这利用梯田高度和植物高低的落差逐级下渗,使雨水经过层层过滤,得到净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梯田式的景观设计有防洪作用还可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使人放松身心。

本发明结合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有轨电车工程车辆基地抗内涝构造和方法,解决了工程建设会降低区域抗内涝能力的难题,提高了车辆基地工程对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实现了车辆基地“海绵”功能目标,具有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本发明将车辆基地总平面按功能划分为房屋建筑、道路和可绿化闲散区三个单元,并分别进行大面积屋面立体绿化处理、透水铺装与雨水链匹配处理、微地形设计,车辆基地的抗内涝成体系发挥作用,提高了抗内涝效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