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停车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820发布日期:2018-11-27 23:53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停车桩。



背景技术:

在汽车保有量高的今天,一个停车位往往会使司机疯抢,但在专用停车上停了别人的车往往给专用停车位使用人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停车桩,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在不使用时可以竖立在停车位的进口保证个人车位或专属车位不让无关车辆进入。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停车桩,其组成包括:直线电机Ⅰ1与直线电机Ⅱ2,所述的直线电机Ⅰ1的轨道设置在敞口箱3的左侧,所述的直线电机Ⅱ2的轨道设置在敞口箱3的右侧,所述的敞口箱3的顶端固定安装三角限位条Ⅰ4与三角限位条Ⅱ5,所述的直线电机Ⅰ1的机身与直线电机Ⅱ2的机身之间设置承重板6,所述的承重板6的上方设置限位弹簧Ⅰ7与限位弹簧Ⅱ8,所述的限位弹簧Ⅰ7设置在承重板6的左侧,所述的限位弹簧Ⅰ7的左侧设置挡板Ⅰ15,所述的挡板Ⅰ15的外侧设置防滑层Ⅰ,所述的防滑层Ⅰ配合三角限位条Ⅰ4使用,所述的挡板Ⅰ15的底端固定连接配重块Ⅰ9,所述的配重块Ⅰ9插入承重板6的上表面方形凹槽Ⅰ10内,所述的限位弹簧Ⅱ8设置在承重板6的右侧,所述的限位弹簧Ⅱ8的左侧设置挡板Ⅱ11,所述的挡板Ⅱ11的外侧设置防滑层Ⅱ,所述的防滑层Ⅱ配合三角限位条Ⅱ12使用,所述的挡板Ⅱ11的底端固定连接配重块Ⅱ13,所述的配重块Ⅱ13插入承重板6的上表面方形凹槽Ⅱ14内,所述的挡板Ⅰ15与挡板Ⅱ11之间连接防尘罩12,所述的防尘罩12设置在限位弹簧Ⅰ7与限位弹簧Ⅱ8的上方;所述的敞口箱3装入地面凹槽内,所述的地面凹槽开在停车位的进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1接收无线接收模块的信号,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直线电机Ⅰ1与直线电机Ⅱ2上下运动带动承重板6与挡板Ⅰ15、挡板Ⅱ11上下运动,当挡板Ⅰ15与挡板Ⅱ11向下运动时三角限位条Ⅰ4压迫挡板Ⅰ15从而使弹簧Ⅰ7变形向内收缩,三角限位条Ⅱ5压迫挡板Ⅱ11从而使限位弹簧Ⅱ8变形向内收缩,达到挡板Ⅰ15与挡板Ⅱ11装入敞口箱3内的目的;

2.本发明的承重板6向上运动时配重块Ⅰ9根据重力原理落入方形凹槽Ⅰ10,承重板6向上运动时配重块Ⅱ13根据重力原理落入方形凹槽Ⅱ14内,弹簧Ⅰ7与弹簧Ⅱ8向外弹出使挡板Ⅰ15与挡板Ⅱ11向外打开。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信号流程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单片机电路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电机A电路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电机B电路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按键电路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复位电路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无线发射电路图。

附图9是本发明的无线接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停车桩,其组成包括:直线电机Ⅰ1与直线电机Ⅱ2,所述的直线电机Ⅰ1的轨道设置在敞口箱3的左侧,所述的直线电机Ⅱ2的轨道设置在敞口箱3的右侧,所述的敞口箱3的顶端固定安装三角限位条Ⅰ4与三角限位条Ⅱ5,所述的直线电机Ⅰ1的机身与直线电机Ⅱ2的机身之间设置承重板6,所述的承重板6的上方设置限位弹簧Ⅰ7与限位弹簧Ⅱ8,所述的限位弹簧Ⅰ7设置在承重板6的左侧,所述的限位弹簧Ⅰ7的左侧设置挡板Ⅰ15,所述的挡板Ⅰ15的外侧设置防滑层Ⅰ,所述的防滑层Ⅰ配合三角限位条Ⅰ4使用,所述的挡板Ⅰ15的底端固定连接配重块Ⅰ9,所述的配重块Ⅰ9插入承重板6的上表面方形凹槽Ⅰ10内,所述的限位弹簧Ⅱ8设置在承重板6的右侧,所述的限位弹簧Ⅱ8的左侧设置挡板Ⅱ11,所述的挡板Ⅱ11的外侧设置防滑层Ⅱ,所述的防滑层Ⅱ配合三角限位条Ⅱ12使用,所述的挡板Ⅱ11的底端固定连接配重块Ⅱ13,所述的配重块Ⅱ13插入承重板6的上表面方形凹槽Ⅱ14内,所述的挡板Ⅰ15与挡板Ⅱ11之间连接防尘罩12,所述的防尘罩12设置在限位弹簧Ⅰ7与限位弹簧Ⅱ8的上方;所述的敞口箱3装入地面凹槽内,所述的地面凹槽开在停车位的进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1接收无线接收模块的信号,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送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U1的3号端连接接口J1的1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1的4号端连接接口J1的2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1的5号端连接接口J1的3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1的6号端连接接口J1的4号端,所述的单片机U1的20号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U1的27号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2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c连接直线电机Ⅰ1后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单片机U1的28号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c连接直线电机Ⅱ2后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接口J1的1号端还连接开关K1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1的2号端还连接开关K2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1的3号端还连接开关K3的一端,所述的接口J1的4号端还连接开关K4的一端,所述的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K2的另一端、开关K3的另一端与开关K4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工作电压VCC端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e,所述的三极管Q5的集电极c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接口J2的3号端,所述的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5的基极b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与开关RSTK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开关RSTK的另一端后连接工作电压VCC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号端连接接口JI2的3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2号端连接接口JI2的4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3号端连接接口JI2的5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4号端连接接口JI2的6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5号端连接接口JI2的7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6号端连接接口JI2的8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7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8号端、无线发送模块U5的15号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8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4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9号端连接晶振CY4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0号端连接晶振CY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与电感L6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12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3号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9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0的一端与接口J9的1号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接口J9的2号端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6号端串联电阻R17后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7号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20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9号端串联电容C15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连接关系与无线接收模块U6的连接关系相同、电路相同。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