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砟轨道长轨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6366发布日期:2019-01-14 19:4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砟轨道长轨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砟轨道长轨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的无砟道床的形式为无枕式整体道床、短枕式整体道床和长枕式整体道床。无枕式整体道床施工方法繁琐,道床承轨台抹面精度不易保证。短枕式整体道床突出的问题是轨底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易保证,导致运营中轮轨关系不良,影响列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所以在轨道交通中不宜采用无枕式整体道床或短枕式整体道床。鉴于长枕埋入式整体道床在提高轨道施工精度、加快施工进度方面优势明显,且其整体性更好,有利于抑制不均匀沉降,所以在轨道交通中适宜采用长枕埋入式整体道床。

目前国铁标准长轨枕均设计用于碎石道床,断面尺寸大,施加预应力大。直接用于轨道交通无砟轨道整体道床,存在着轨枕与道床结合面粘结性能较差,道床的整体性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砟轨道长轨枕,能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性能,提高了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承载力,并且能进一步增强轨枕与混凝土道床板的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砟轨道长轨枕,包括长轨枕本体,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承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轨枕本体上设置有预留孔、预埋套管和预应力钢丝,其中,所述预留孔设置在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侧面,并贯穿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侧面;所述预埋套管设置在承轨面的下方;所述预应力钢丝纵向贯穿所述长轨枕本体,并且所述预应力钢丝的两端均伸出至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的形状为两个上底面对接在一起的圆台体。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的直径为40mm~80mm。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的数量为3个~7个。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套管为玻纤增强聚酰胺66套管或不锈钢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套管数量为4个或者8个。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钢丝沿所述长轨枕本体纵向分为上下两排,每排数量为2~8根。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钢丝的直径为3mm~7mm。

进一步的,所述长轨枕本体的高度为140~220mm,所述长轨枕本体的顶部宽为210~250mm,所述长轨枕本体的底部宽为250~290mm,所述长轨枕本体的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长轨枕本体为c50混凝土长轨枕或c60混凝土长轨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长轨枕本体侧面上设置预留孔,增强了道床与长轨枕结合面的粘结性能,在承轨面的下方设置有预埋套管与扣件系统相连,施工方便,提高了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承载力,在长轨枕本体纵向贯穿了预应力钢丝,同时减小了长轨枕的横截面,降低了轨枕预应力,有利于减少因预应力轨枕的徐变产生的道床轨枕间离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无砟轨道长轨枕的立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无砟轨道长轨枕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无砟轨道长轨枕的轨下剖面侧视图。

标记说明:

1-长轨枕本体;11-承轨面;2-预留孔;3-预埋套管;4-预应力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砟轨道长轨枕,如图1所示,包括长轨枕本体1,长轨枕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承轨面11,长轨枕本体1上设置有预留孔2、预埋套管3和预应力钢丝4,其中,预留孔2设置在长轨枕本体1的侧面,并贯穿长轨枕本体1的侧面;预埋套管3设置在承轨面11的下方;预应力钢丝4纵向贯穿长轨枕本体1,并且预应力钢丝4的两端均伸出至长轨枕本体的两端。

基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长轨枕埋置于现浇道床中,通过轨枕侧面设置预留孔2,道床板施工时,纵向钢筋4穿过预留孔2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性能;长轨枕通过预埋套管3与扣件系统相连,施工方便,提高了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承载力;长轨枕两端面的预应力钢丝4伸出长轨枕本体1的两端,两端均预留预应力钢丝4了一段与混凝土道床板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强轨枕与混凝土道床板的连接;与既有长轨枕相比,针对无砟轨道轨枕连接,在确保运输、堆放强度前提下,降低了轨枕预应力,有利于减少因预应力轨枕的徐变产生的道床轨枕间离缝;长轨枕不仅可以满足地铁,还可满足有轨电车、轻轨无砟轨道线路要求。

其中,预留孔2的形状为两个上底面对接在一起的圆台体,如图2所示,靠近长轨枕本体1侧面的的孔径略大于靠近长轨枕本体1中部的孔径,在浇注时,有利于砂浆流入,确保预留孔2密实,加强道床的整体性。

优选的,预留孔2的直径为40mm~80mm,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纵向钢筋。

优选的,预留孔2的数量为3个~7个,预留孔均匀分布在轨枕的侧面,以均匀的增加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性能。

优选的,预埋套管3为玻纤增强聚酰胺66套管或不锈钢套管,力学性能优异,并且耐腐蚀。

优选的,预埋套管3数量为4个或者8个,预埋套管3均匀分布在承轨面12下,使长轨枕本体1能够均匀受力。

优选的,如图3所示,预应力钢丝4沿长轨枕本体11纵向分为上下两排,每排数量均为3根。

优选的,预应力钢丝4的直径为3mm~7mm。

优选的,长轨枕本体1的高度为140~220mm,长轨枕本体1的顶部宽为210~250mm,长轨枕本体1的底部宽为250~290mm,该尺寸不仅能满足有轨电车的要求,还可满足地铁、轻轨无砟轨道线路要求;如图3所示,长轨枕本体1的横截面为梯形,减少了长轨枕的横截面,从而减小了所施加的预应力。

优选的,长轨枕本体1为c50混凝土长轨枕或c60混凝土长轨枕,耐腐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长轨枕置于现浇道床中,将纵向钢筋穿过预留孔2,同时,将砂浆从预留孔2灌入,进行长轨枕与道床的浇注,增强了道床与长轨枕结合面的粘结性能,此后,通过预埋套管3与扣件系统相连,提高了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承载力,长轨枕两端面预留一段预应力钢丝4与混凝土道床板连接,增强轨枕与混凝土道床板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砟轨道长轨枕,包括长轨枕本体,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承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轨枕本体上设置有预留孔、预埋套管和预应力钢丝,其中,所述预留孔设置在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侧面,并贯穿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侧面;所述预埋套管设置在承轨面的下方;所述预应力钢丝纵向贯穿所述长轨枕本体,并且所述预应力钢丝的两端均伸出至所述长轨枕本体的两端。本发明能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性能,提高了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承载力,并且能进一步增强轨枕与混凝土道床板的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史海欧;尹华拓;罗信伟;农兴中;刘堂辉;涂勤明;刘文武;李平;黄辉;吴嘉;孙元广;王仲林;姬霖;祝朋玮;潘鹏;欧熙;龙泽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30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