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5070发布日期:2019-01-05 09:3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爬架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



背景技术:

新时期我国桥梁建设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不断挑战跨度、高度极限的同时,桥梁结构造型设计亦愈加新颖,桥梁不仅仅是承担交通运输任务,更是景观工程,独特的结构造型设计让桥梁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近年来出现了多座空间曲线异形设计造型的主塔,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工艺方法需更加科学合理,以保证施工安全、质量、进度。

空间曲线异形塔柱施工中,如爬架体系设计不合理,只能边施工边人工调节爬架结构,造成施工工效低,工期延长,施工成本高,施工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施工方便,工效高,而且施工成本低,易于操作,可以实现自动化对爬模结构进行调节,使其适应于曲线异形塔柱。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包括:

承重爬升架;

爬架层,通过所述承重爬升架实现其沿着爬轨爬升;爬架层包括环状分布在异形塔柱外部的多个架体;

其中,每个架体包括:

承重平台,在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承重爬升架的支撑下安装于所述承重爬升架上,通过承重爬升架的第一液压杆的调节下实现水平;

爬架承重立柱,其固定于所述承重平台上方,所述爬架承重立柱包括铰接于承重平台上的内承重立柱、固定于承重平台上的外承重立柱;

第二液压杆,倾斜设置,其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承重平台,伸缩端连接于所述内承重立柱远离塔柱的外侧面,通过第二液压杆长度的调节,从而调节内承重立柱的倾斜角度,使得其能够适应异形的该塔段的施工;

角度传感器,其实时监测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角度;

中心处理器,收集所有角度传感器传递过来的实时角度数据,并分别将每个角度传感器的实时角度数据与其对应的预设角度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发送调节指令;

控制单元,其接收中心处理器发送的调节指令,对第二液压杆实现长度调节,直至对应该塔段的所有的角度传感器均达到预设值,即每个架体对应的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角度达到预设角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所述预设角度数据由施工前施工人员根据异形塔柱的结构分析得到,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的角度在此预设角度下,对应该段塔段的施工效果最佳。

优选的是,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中心处理器根据该比较结果发送调节相应的第二液压杆的长度的指令,具体为:

若二者差值超过预设范围,则发出调节相应的第二液压杆的长度的指令;

若二者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不发送任何指令。

优选的是,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所述控制单元可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发送相应的调节指令。

优选的是,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在润滑装置:

注油筒,为针筒结构;所述注油筒的出油口尖端朝向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之间的夹角铰接处;

活塞,其在活塞杆的推动下在注油筒内沿其高度方向往复运动;

储油海绵,吸附满润滑油,所述储油海绵内置于所述注油筒内,在活塞的往复运动下实现挤压变形,从而将其内的润滑油挤压并喷洒至内承重立柱远离塔柱的外侧面与承重平台之间的夹角铰接处,从而进行润滑;

其中,所述活塞杆的操作端铰接于所述内承重立柱远离塔柱的外侧面,注油筒的封闭端铰接于所述承重平台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所述注油筒的出油口尖端安装类l型注油针。

优选的是,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所述中心处理器与外部的显示终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每个架体还包括:水平仪,其检测承重平台水平与否,并将该测量结果发送给中心处理器;

若不水平,则中心处理器则发送调节指令,控制单元接收指令并控制调节第一液压杆的长度,直至承重平台水平。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施工方便,工效高,而且施工成本低,易于操作,可以实现自动化对爬模结构进行调节,使其适应于曲线异形塔柱。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爬架系统的功能控制图;

图2为本发明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包括:

承重爬升架1;爬架层,通过所述承重爬升架1实现其沿着爬轨10爬升,该爬升过程利用目前工程中的普通液压爬升装置11;爬架层包括环状分布在异形塔柱外部的多个架体;其中,每个架体包括:承重平台2,在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承重爬升架1的支撑下安装于所述承重爬升架1上,通过承重爬升架的第一液压杆3的调节下实现水平;爬架承重立柱4,其固定于所述承重平台2上方,所述爬架承重立柱4包括铰接于承重平台2上的内承重立柱410、固定于承重平台2上的外承重立柱420;第二液压杆5,倾斜设置,其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承重平台2,伸缩端连接于所述内承重立柱410远离塔柱的外侧面,通过第二液压杆5长度的调节,从而调节内承重立柱410的倾斜角度,使得其能够适应异形的该塔段的施工;角度传感器,其实时监测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角度中心处理器,收集所有角度传感器传递过来的实时角度数据,并分别将每个角度传感器的实时角度数据与其对应的预设角度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发送调节指令;控制单元,其接收中心处理器发送的调节指令,对第二液压杆实现长度调节,直至对应该塔段的所有的角度传感器均达到预设值,即每个架体对应的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角度达到预设角度;若经比较,二者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发送调节第二液压杆指令。可以随着施工的逐步进行,爬架层通过所述承重爬升架实现其沿着爬轨爬升之后,再进行调节第二液压杆的长度,从而调节架体对应的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之间的角度达到预设角度,使得爬架层变形适应曲线塔柱,以方便施工。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所述预设角度数据由施工前施工人员根据异形塔柱的结构分析得到,内承重立柱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的角度在此预设角度下,对应该段塔段的施工效果最佳。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中心处理器根据该比较结果发送调节相应的第二液压杆的长度的指令,具体为:若二者差值超过预设范围,则发出调节相应的第二液压杆的长度的指令;若二者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不发送任何指令。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所述控制单元可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发送相应的调节指令。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还包括润滑装置8,其包括注油筒6,为针筒结构;所述注油筒6的出油口尖端朝向内承重立柱410靠近塔柱的内侧面与承重平台2之间的夹角铰接处;活塞7,其在活塞杆8的推动下在注油筒6内沿其高度方向往复运动;储油海绵9,吸附满润滑油,所述储油海绵9内置于所述注油筒6内,在活塞7的往复运动下实现挤压变形,从而将其内的润滑油挤压并喷洒至内承重立柱410远离塔柱的外侧面与承重平台2之间的夹角铰接处,从而进行润滑;其中,所述活塞杆的操作端铰接于所述内承重立柱远离塔柱的外侧面,注油筒的封闭端铰接于所述承重平台2上。随着第二液压杆长度的变化,从而推拉活塞杆8,进而带动活塞7的往复运动,挤压储油海绵的变形挤压,将其内储存的润滑油给挤压出来,进行润滑。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所述中心处理器与外部的显示终端连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看相关指令。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空间曲线异形塔柱的智能爬架系统,每个架体还包括:水平仪,其检测承重平台水平与否,并将该测量结果发送给中心处理器;若不水平,则中心处理器则发送调节指令,控制单元接收指令并控制调节第一液压杆的长度,直至承重平台水平。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