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5057发布日期:2019-01-05 09:3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浇支架施工时,卸荷装置通常采用卸荷砂箱和钢垫墩两种方式,此两种方式都存在无法通过自身向上或向下精确调整支架承重主横梁标高的缺陷,实际施工中都是通过塞填厚薄不等的钢板进行标高向上调整,钢垫墩向下标高无法调整,卸荷砂箱向下标高又无法精确调整,操作上既繁琐也不精确。同时,卸荷砂箱受降雨影响大,为避免箱内砂子受潮无法自动排除,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包裹防水,在支架后期落架阶段,卸荷砂箱拔出阀门后砂子自动排除,下落速度无法控制,存在支架承重主横梁支撑部位局部脱空现象,容易造成支架结构构件滑落;钢垫墩则是采取直接气割破坏垫墩的方式落架,突然卸荷极易造成支架结构部件滑落和坠落,同时钢垫墩为一次性消耗,不但浪费较大,且较卸荷砂箱落架更容易带来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至少一个调节杆;

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面设置为第一承重面,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套筒的一面设置为第二承重面;

所述调节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杆滑动配合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套筒位置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配合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套筒位置相对固定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包括螺纹段,所述第一配合端设置在所述螺纹段上,所述第一套筒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穿过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个端口的两颗螺帽,所述螺帽与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为螺栓,所述第二套筒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和所述第二配合端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螺栓头和螺帽,所述螺栓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端,所述螺栓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另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杆平行的导向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套筒安装所述第一配合端的一面为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承重面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承力筋。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套筒安装所述第二配合端的一面为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承重面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承力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精确调节。

2、卸荷落架的速度可控,避免了落架时结构突沉带来的安全风险。

3、不受降水影响,无需包裹防护。

4、可重复利用,不浪费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i-ii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卸荷装置;100-第一套筒;200-第二套筒;300-调节杆;310-螺栓头;101-第一承重面;201-第二承重面;103-第一安装面;203-第二安装面;330-螺帽;400-第一限位件;500-第二限位件;110-第一承力筋;210-第二承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001,请参阅图1和图2,这种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001包括第一套筒100、第二套筒200和四个调节杆300。

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相向对称设置,第一套筒100远离第二套筒200的一面设置为第一承重面101,第一承重面101用于支撑在支架承重主横梁下表面。第二套筒200远离第一套筒100的一面设置为第二承重面201,第二承重面201用于安放在支架立柱顶部的桩帽上。具体的,第一承重面101和第二承重面201的纹路可以安装主横梁和桩帽进行设计。

第一套筒100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面103,第二套筒200靠近第一套筒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面2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103实际为设置在第一套筒100靠近第二套筒200一端的法兰盘的端面,第二安装面203实际为设置在第二套筒200靠近第一套筒100一端的法兰盘端面。在第一套筒100的法兰盘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套筒200的法兰盘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300为螺栓,螺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螺栓的螺纹段从第二安装孔伸入从第一安装孔伸出,螺纹段的第一配合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处,第二配合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处。

在第一配合端处设置有第一限位件400,第一限位件400包括两个螺帽330,两颗螺帽330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孔的两个端口处,即第一套筒100的法兰盘被两个螺帽330夹设于其间,第一限位件400与第一套筒100的位置相对固定。两个螺帽330都与螺栓的螺纹段螺纹连接,使得螺帽330相对螺栓的轴向滑动时,也可以带动第一套筒100相对螺栓沿着螺栓的轴向运动。

在第二配合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500,第二限位件500包括螺栓的螺栓头310和一颗螺帽330,螺栓头310和螺帽330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孔的两端,即第二套筒200的法兰盘被螺帽330和螺栓头310夹设于其间,第二限位件500与第二套筒200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由于螺栓头310与螺杆段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200与调节杆300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不使用螺栓,而使用螺纹杆,第二限位件500通过两颗螺帽330构成,那么可以使得第二套筒200可以相对调节杆300滑动。

本实施例中的四个调节杆300,即四个螺栓周向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套筒100及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受荷大小,改变调节杆300的数量。如果只设置一个调节杆300,那么容易在调节时导致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连接失去平衡,就需要还在与调节杆300相对的位置设置一个导向杆,实现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连接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第一套筒100的强度,在第一安装面103和第一承重面101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承力筋110。相应的,为了加强第二套筒200的强度,在第二安装面203和第二承重面201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承力筋2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300采用的螺栓,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使用液压杆、蜗轮蜗杆等其他具有自锁功能的可调长度的杆。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001时:在支架搭设阶段,将本卸荷装置001的第二套筒200安放于支架立柱顶部的桩帽上,第一套筒100支撑在支架承重主横梁的下表面,通过旋拧第一限位件400的两颗螺帽330,自由精确地调节第一套筒100与第二套筒200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实现对支架结构顶标高的精确调节。在支架卸荷阶段,可以通过旋拧第一限位件400的两颗螺帽330,控制第一限位件400向靠近第二套筒200的方向移动,缓慢地使得第一套筒100向第二套筒200靠近,从而实现安全卸荷落架。

本发明提供的高度可精调的卸荷装置001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精确调节。

2、卸荷落架的速度可控,避免了落架时结构突沉带来的安全风险。

3、不受降水影响,无需包裹防护。

4、可重复利用,不浪费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