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4385发布日期:2019-01-05 09:3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大中小城市大幅增长的车流和人流,已经与城市有限的公共交通空间产生了直接矛盾,以往对车流和人流单纯采用时间差(即交通信号灯控制)进行疏导的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对于机动车辆而言,为了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不得不频繁减速或停车,导致行驶速度大大降低,而油耗却直线上升,减速或停车期间额外排放的汽车尾气加重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行人横穿马路时安全隐患较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都相当严重。加之居民私家车数量剧增,城区已经出现阶段性、地段性交通拥堵。

地下人行通道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传统现浇人行通道,施工周期长,建设过程中对周围交通影响大,急需一种解决方法。

现阶段人行通道的修建方式通常为明挖法施工,需对道路进行大范围围挡施工,对交通影响大,且因现场以湿作业为主,需多次支模板,包括底模、侧模、顶模,必须依次施工完成后才能完成一标准段的施工推进,现场工人数量多,工序多、施工周期长,绑钢筋、支模板、立支撑,浇筑混凝土等,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现场文明施工差,噪音污染,扬尘污染难以有效控制。且工人施工技术参差不齐,混凝土养护常常不到位,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易造成人行通道漏水、渗水问题,对业主后期使用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针对上述问题,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修建地下人行通道,将原本大量的现浇混凝土湿作业转移到工厂内,以工序少、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的优势,降低对周围市政交通的影响,解决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压力问题,现场湿作业少,减小现场施工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现有的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预制构件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人行通道的截面尺寸较大,如果采用整体一环为一标准节将会导致构件重量超过40吨,不利于道路运输与现场吊装施工,同时对吊装设备要求非常高。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7268676a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地下通道上部节段的移运拼装系统及方法,该地下通道采用顶推平移施工,需要现场支模,浇筑较困难,且施工成本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919607u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通道用预制件,这种预制件施工复杂,效率较低,推广较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的施工方式工期长,现场工序复杂,由大量的现场湿作业,对周围环境影响大,严重影响了周围的市政道路交通等困难,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及其施工方法,该人行通道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的优势,可降低对周围市政交通的影响,解决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压力问题,减小现场施工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具有通道腔的标准节,各标准节之间串接相连,使得各通道腔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整体通道;

每个标准节包括顶板、底板、左侧墙和右侧墙;所述顶板、底板、左侧墙和右侧墙均纵向延伸且为预制构件;

所述左侧墙和右侧墙均整体呈l形;所述左侧墙包括左侧墙竖直段和水平布置的左折弯段,该左折弯段向底板一侧延伸并通过现浇段与底板的左侧端固定相连;所述右侧墙包括右侧墙竖直段和水平布置的右折弯段,该右折弯段向底板一侧延伸并通过现浇段与底板的右侧端固定相连;

所述顶板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顶板内叶墙纵向翼缘,相邻两个标准节的顶板的顶板内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顶板接头现浇槽。

由此,施工时,顶板的顶板内叶墙兼作顶板接头现浇槽的浇筑模板,从而避免了现场支模。

本发明的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安装施工便捷,施工速度快,施工难度低,完成部分标准节后即可覆土恢复市政道路交通。

本发明所述的纵向是指地下人行通道的长度方向,本发明所指的内侧是指靠近地下人行通道中心线的一侧,外侧是指靠近基坑的两各侧壁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所述左侧墙竖直段的顶端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左侧墙支撑台,所述顶板的左端部的内叶墙向外侧横向延伸形成内叶墙左翼缘,该内叶墙左翼缘支撑在所述左侧墙支撑台上;所述右侧墙竖直段的顶端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右侧墙支撑台;所述顶板的右端部的内叶墙向外侧横向延伸形成内叶墙右翼缘,该内叶墙右翼缘支撑在所述右侧墙支撑台上;所述左侧墙竖直段的顶端与顶板的左端部结合处、右侧墙竖直段的顶端与顶板的右端部结合处均形成顶板侧墙现浇区。

所述左侧墙的外叶墙相对于内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左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或所述左侧墙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左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

所述右侧墙的外叶墙相对于内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右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或所述右侧墙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右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

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左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左侧墙接头现浇槽、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右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右侧墙接头现浇槽,或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左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左侧墙接头现浇槽、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右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右侧墙接头现浇槽。

所述顶板、底板、左侧墙和右侧墙均设有纵向延伸的连接钢筋;所述顶板的连接钢筋伸入所述顶板接头现浇槽内,所述左侧墙的连接钢筋伸入所述左侧墙接头现浇槽内,所述右侧墙的连接钢筋伸入所述右侧墙接头现浇槽内。

所述左侧墙竖直段的顶端、右侧墙竖直段的顶端均具有伸入所述顶板侧墙现浇区内的锚固钢筋,所述顶板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具有伸入所述顶板侧墙现浇区内的锚固钢筋。

所述左侧墙的左折弯段和所述右侧墙的右折弯段均具有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的侧墙预留底板连接钢筋;所述底板的两端部均具有横向向外延伸的底板预留侧墙连接钢筋。

为了保证现浇位置位于受力最小处,所述左折弯段相对于左侧墙竖直段向内侧延伸的长度为0.8m-2m,优选为1m-1.4m;所述右折弯段相对于右侧墙竖直段向内侧延伸的长度为0.8m-2m,优选为1m-1.4m。

一种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开挖地下通道的基坑;

s2、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安装在所述基坑内,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i、首先在基坑中放置第一标准节的底板、左侧墙和右侧墙,然后现浇将底板和左侧墙的左折弯段、底板和右侧墙的右折弯段固定连接在一起;

ii、吊装第一标准节的顶板,将顶板的左端部搭接在左侧墙的竖直段顶部、将顶板的右端部搭接在右侧墙的竖直段顶部,然后现浇将顶板与左侧墙、右侧墙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整体式第一标准节;

iii、按照步骤i、ii进行第二标准节的安装,且在第一标准节和第二标准节之间形成顶板接头现浇槽,然后在所述顶板接头现浇槽内浇筑混凝土将第一标准节和第二标准节连接在一起;

iv、重复步骤i、ii、iii,从而形成各标准节之间串接相连从而构成一个整体通道。

所述左侧墙的外叶墙相对于内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左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或所述左侧墙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左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所述右侧墙的外叶墙相对于内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右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或所述右侧墙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右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左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左侧墙接头现浇槽、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右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右侧墙接头现浇槽,或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左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左侧墙接头现浇槽、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右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抵接形成右侧墙接头现浇槽;在第一标准节和第二标准节连接时,在左侧墙接头现浇槽和右侧墙接头现浇槽内浇筑混凝土。

上述步骤iv中,多个标准节固定连接形成一定长度的地下通道后,进行基坑回填及路面结构施工,然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标准节安装和固定。由此,施工到一定阶段后,即可实行基坑回填及路面结构施工,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本发明各现浇区均采用了钢板止水带进行防水处理,能够保证防水技术的可靠性。

相邻两个标准节之间通过现浇在标准节接头现浇槽内的膨胀混凝土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本发明的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在钢板止水带的基础上采用膨胀混凝土,为钢筋提供预应力,能够大幅度减少裂缝的产生,防水效果更好。

由此,本发明的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采用明挖法施工,先分区块进行基坑施工、土石方清运、箱涵装配式施工,再进行路面结构施工。

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四段式设计,即顶板、两块侧墙、底板,降低了构件的自重,易于运输及现场安装,且本发明通过长期研究后对底板构件与侧墙连接处进行拆分,构件间的连接均采用构件内出筋互锚的连接形式,减少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并通过本发明顶板预留钢筋锚固缺口,满足规范中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解决了传统预制构件使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对精度要求高的缺点,且使用灌浆套筒存在结构接缝,地下水易从接缝处渗漏,防水性难以保证。标准节间的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防水性,且通过装配式的施工方式,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

本发明的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减少了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且构件出厂时已达到安装强度,顶板可以之间吊装至侧墙上方,可承担自重无需再安装时对构件进行临时支撑,且起到内模板的作用,减少现场混凝土湿作业一半的模板量,绿色环保。通过绑扎少量钢筋及现浇部分混凝土,使四块预制构件形成一个标准节,重复上述工序得到另一标准节,通过绑扎标准节间的连接钢筋及浇筑混凝土,使得标准节间得到有效连接,保证了地下通道的防水性,极大的提高了工程质量,减少了现场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降低了现场施工噪音及扬尘。

本发明将地下人行通道拆分成多个标准节,每个标准节拆分为上下两块预制构件,通过在现场安装形成整体式地下人行通道。由于构件出厂时已具备安装强度,且因本发明的构造连接形式,减少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并满足规范中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整体性、防水性优秀,解决了传统预制构件使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对精度要求高的缺点,且使用灌浆套筒存在结构接缝,地下水易从接缝处渗漏,防水性难以保证。

本发明通过装配式施工将原本大量的现浇混凝土湿作业转移到工厂内,在现场先安装预制底板与预制侧墙,由于构件出厂时已具备安装强度,且因本发明的构造形式,所以现场无需对预制构件使用支撑体系,可直接将上部顶板安放至侧墙上部,通过绑扎少量钢筋及现浇部分混凝土,使一环预制构件形成一个标准节,标准节间也采用少量现浇的方式连接,保证了地下通道的防水性,极大的提高了工程质量,减少现场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是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预制构件产品,采用四段式设计,降低构件的自重,易于运输及现场安装。

本发明的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是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预制构件产品,采用四段式设计,降低了预制构件的自重,单块预制构件重量约10吨,采用普通汽车吊即可安装,最小工作宽度为10米,易于运输及现场安装交通影响小。节点现场关模现浇,但无需搭设支架,施工控制简单。

本发明创造性地将侧墙外叶墙翼缘与顶板内叶墙延长翼缘,使得后期浇筑混凝土时减少一半的支模工作量。上部顶板预留钢筋锚固缺口,使得侧墙与顶板的连接钢筋能在后期通过浇筑混凝土得到有效连接。构件间的连接均采用构件内出筋互锚的形式,减少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并满足规范中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整体性、防水性优秀。

本发明的地下人行通道安装简单,施工工序少,现场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少,无需现场搭设零时支撑,连接可靠、整体性好。

本发明还原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同时采用了膨胀混凝土,并增设了橡胶密封条,加上装配式施工方便,工程质量易于保证,防水性能高。

本发明的地下人行通道施工现场的噪音及扬尘得到有效控制,施工速度快,降低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侧墙和底板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侧墙和顶板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俯视图;

图6是图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两个标准节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立面图;

图8是图6的仰视图;

图9是图6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仰视立面图;

图12是图10的正视图。

在图中

1-顶板;2-底板;3-左侧墙;4-右侧墙;5-侧墙预留底板连接钢筋;6-底板预留侧墙连接钢筋;7,8-锚固钢筋;9-连接钢筋;13-内叶墙左翼缘;14-内叶墙右翼缘;15-顶板内叶墙纵向翼缘;16-顶板接头现浇槽;21-底侧墙现浇段;31-左折弯段;41-右折弯段;32-左侧墙支撑台;42-右侧墙支撑台;33-左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43-右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34-左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44-右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35-左侧墙接头现浇槽;45-右侧墙接头现浇槽;100-第一标准节;200-第二标准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如图6-9所示,其包括多个具有通道腔的标准节,各标准节之间串接相连,如图2和6所示,使得各通道腔依次连接构成一个整体通道。如图1-5所示,每个标准节包括顶板1、底板2、左侧墙3和右侧墙4。顶板1、底板2、左侧墙3和右侧墙4均为预制构件,现场组合安装而成,先将底板与两侧墙安装完毕,再安装顶板,四块预制板通过绑扎钢筋与现浇混凝土形成标准节100。标准节间预留连接钢筋9与另一标准节200的预留连接钢筋通过现场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完整的地下人行通道。

如图1和3所示,所述左侧墙3和右侧墙4均整体呈l形;所述左侧墙3包括左侧墙竖直段和水平布置的左折弯段31,该左折弯段31向底板一侧延伸并通过现浇段与底板2的左侧端固定相连;所述右侧墙4包括右侧墙竖直段和水平布置的右折弯段41,该右折弯段41向底板一侧延伸并通过底侧墙现浇段21与底板2的右侧端固定相连,底侧墙现浇段21内浇筑的混凝土最好是膨胀混凝土。为了方便形成底部模板,所述顶板1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顶板内叶墙纵向翼缘15,相邻两个标准节的顶板1的顶板内叶墙纵向翼缘15抵接形成顶板接头现浇槽16。这样浇筑时顶板的内壁面不用支模,可以节省一半的模板,同时,由于两个标准节的顶板1的顶板内叶墙纵向翼缘15抵接,从而形成比较光滑的表面,方便装修。

为了方便支撑顶板,同时扩大浇筑区域,以便于更稳定地实现顶板和侧墙的连接,避免从连接处渗水,所述左侧墙竖直段的顶端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左侧墙支撑台32,所述顶板1的左端部的内叶墙向外侧横向延伸形成内叶墙左翼缘13,该内叶墙左翼缘13支撑在所述左侧墙支撑台32上;所述右侧墙竖直段的顶端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右侧墙支撑台42;所述顶板1的右端部的内叶墙向外侧横向延伸形成内叶墙右翼缘14,该内叶墙右翼缘14支撑在所述右侧墙支撑台42上;所述左侧墙竖直段的顶端与顶板1的左端部结合处、右侧墙竖直段的顶端与顶板1的右端部结合处均形成顶板侧墙现浇区。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顶板侧墙现浇区浇筑质量。

为了方便实现相邻两个标准节的侧墙之间的连接,如图1-4所示,所述左侧墙3的外叶墙相对于内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左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33,所述右侧墙4的外叶墙相对于内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右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43,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左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33抵接形成左侧墙接头现浇槽、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右侧墙外叶墙纵向翼缘43抵接形成右侧墙接头现浇槽。这样浇筑区域设置在侧墙的内侧壁,外侧壁兼作浇筑模板,从而可以省一半支模费用。

进一步地,如图10-12所示,作为一种更优化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左侧墙3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左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34;或所述右侧墙4的内叶墙相对于外叶墙纵向伸出形成右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44;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左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34抵接形成左侧墙接头现浇槽35、相邻两个标准节的右侧墙内叶墙纵向翼缘44抵接形成右侧墙接头现浇槽45。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浇筑施工在侧墙的外壁面,内壁保证了整体的完整性,在节约一半的支模费用外,还方便后续装修,且防水效果更好。

为了提高相邻两个标准节的连接可靠性,如图1所示,所述顶板1、底板2、左侧墙3和右侧墙4均设有纵向延伸的连接钢筋9;所述顶板1的连接钢筋伸入所述顶板接头现浇槽16内,所述左侧墙3的连接钢筋伸入所述左侧墙接头现浇槽35内,所述右侧墙4的连接钢筋伸入所述右侧墙接头现浇槽45内。

为了保证顶板和侧墙之间连接可靠,如图4所示,所述左侧墙竖直段的顶端、右侧墙竖直段的顶端均具有伸入所述顶板侧墙现浇区内的锚固钢筋8,所述顶板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均具有伸入所述顶板侧墙现浇区内的锚固钢筋7。

如图1、3和11所示,所述左侧墙3的左折弯段31和所述右侧墙4的右折弯段41均具有向所述底板2方向延伸的侧墙预留底板连接钢筋5;所述底板2的两端部均具有横向向外延伸的底板预留侧墙连接钢筋6。

如图3所示,所述左折弯段31相对于左侧墙竖直段向内侧延伸的长度为0.8m-2m,最好是1m-1.4m;所述右折弯段41相对于右侧墙竖直段向内侧延伸的长度为0.8m-2m,最好是1m-1.4m。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浇筑位置位于受力最小处。

所述底板与侧墙在底部应力最小处断开,底板与侧墙由预留连接钢筋5,6通过后期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

预制时预留顶板内叶墙延长翼缘15、侧墙外叶墙延长翼缘33,43,使得后期施工方便,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工程量。

顶板上部预留钢筋锚固缺口,使得侧墙预留连接顶板锚固钢筋7,顶板预留连接侧墙钢筋8能通过后浇混凝土形成锚固连接。

在现场先预制底板与两侧墙吊装就位,再将预制顶板安装至预制侧墙上,由于侧墙带有牛腿,能够起到支撑预制顶板的作用,现场可免支撑体系,安装就位后将侧墙上部预留连接钢筋弯折至顶板预留钢筋锚固缺口内,与顶板钢筋形成搭接,通过连接处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所有保证了整体结构完整性,便形成标准节,重复上述工序得到另一标准节,标准节间通过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得到有效连接,即可完成一条地下人行通道。

上述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施工时包括如下步骤:

s1、开挖地下通道的基坑;

s2、将上述的四段装配式地下人行通道安装在所述基坑内,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i、首先在基坑中放置第一标准节的底板2、左侧墙3和右侧墙4,然后现浇将底板2和左侧墙3的左折弯段31、底板2和右侧墙4的右折弯段41固定连接在一起;

ii、吊装第一标准节的顶板1,将顶板1的左端部搭接在左侧墙3的竖直段顶部、将顶板1的右端部搭接在右侧墙4的竖直段顶部,然后现浇将顶板1与左侧墙3、右侧墙4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整体式第一标准节;

iii、按照步骤i、ii进行第二标准节的安装,且在第一标准节和第二标准节之间形成顶板接头现浇槽16,然后在所述顶板接头现浇槽16内浇筑混凝土将第一标准节和第二标准节连接在一起;

iv、重复步骤i、ii、iii,从而形成各标准节之间串接相连从而构成一个整体通道。

在上述侧墙设置外伸的内叶墙或外叶墙的方案中,在第一标准节和第二标准节连接时,在左侧墙接头现浇槽35和右侧墙接头现浇槽45内浇筑混凝土。

如果采用左侧墙接头现浇槽35和右侧墙接头现浇槽45的开口均朝向外侧的方案,在回填的时候,现浇面朝向回填土体,内壁面进行有接缝,从而保证了地下通道的整体性,同时便于装修。

上述步骤iv中,多个标准节固定连接形成一定长度的地下通道后,进行基坑回填及路面结构施工,然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标准节安装和固定。施工完毕或施工到一定阶段后,即可实行基坑回填及路面结构施工,便于尽快恢复交通。

本发明的地下人行通道具有如下优点:

1、施工速度快

由于采用装配式的方式施工,待安装的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已满足使用要求,现场只需安装就位、绑扎部分钢筋及混凝土即可完成一标准节施工,在完成一定标准节后即可覆土,恢复市政交通。

2、防水效果好

城市地下水丰富,容易造成地下市政设施漏水等问题,由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本身密实度较高,且连接部位通过现浇混凝凝土及部分防水措施,有效保证了整体结构的防水性。

3、施工方便

由于采用四段式组合方式,现场先将底部预制构件与两侧墙构件安装就位,再吊装顶板,四段式结构安装完成后,通过绑扎连接处的钢筋及浇筑混凝土即可完成以标准节的施工,标准节间也采用现浇连接,通过节与节的连接,即可形成一条人行地下通道。由于竖向侧墙强度足以支撑上部顶板,所以现场可免去支撑工序,大大减少施工周期,且竖向挡墙外叶墙与上部顶板内叶墙均有延长翼缘,可减少后期现浇混凝土时的模板工程量。为满足锚固长度要求,上部顶板预留钢筋缺口,通过后浇混凝土达到连接要求。

4、整体性好

本发明通过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在整体受力较小处(底板构件与侧墙连接处)进行拆分,再通过后期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且通过装配式的施工方式,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

应用实例

以某城市某地段地下通道施工为例,该项目采用明挖法施工,先分区块进行基坑施工、土石方清运、箱涵装配式施工,再进行路面结构施工。

整个主体结构共分为5次围挡,主体施工周期共45天。

第一次围挡,施工路段北侧,施工周期8天。

施工期间利用合理利用中央分隔带作为临时车道,施工全程不占用车道,保证施工全程交通畅通。同时需设置相应的施工警示牌、绕行指示牌等标志,对向车道间设置硬隔离。进入围挡范围渐变区设置反光锥以及相应的向左诱导标志。

第二次围挡,施工路段南侧,施工周期8天。

第三次围挡:施工路段西侧,施工周期9天。

第四次围挡:交叉口环岛,施工周期9天。

第五次围挡:施工路段东侧,施工周期9天,恢复道路。

本发明大幅度了缩短施工周期,全程施工周期约为43天(1.5个月),采用现浇施工至少5个月。同时,车道占用更少,施工全程交通畅通,

现浇施工噪音大,施工周边50米范围内噪音分贝超过60分贝,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采用本发明的装配式现场安装施工,装配式现场安装噪音现场实测仅为36分贝,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现浇施工对现场周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由于现浇施工工序繁多,现场建筑垃圾、扬尘污染、排放污染均比较严重,加上工期较长,对环境影响很大。

采用本发明的装配式施工绿色环保,装配式现场施工继承了其一贯的绿色环保优势,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有毒气体及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现浇施工存在以下质量风险:

1、现浇施工受施工技术控制和工人水平素质影响大,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

2、现场浇筑方量大容易导致浇筑不及时,造成更多质量问题。

3、现场振捣密实度控制难度大,留下渗水和结构质量隐患。

装配式施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1、现场施工的工人数量比起传统工艺施工的工人要少很多,能大幅度减小危险操作工作面。

2、无事故率高的施工工序。

3、专业技术团队安全素质更高,质量更好。

4、工厂操作环境更安全,工期更短。

三种施工方案的比较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