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2199发布日期:2018-11-24 13:2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筑设计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

背景技术

公路立交桥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公路十字路口立交桥的结构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各种公路十字路口立交桥中,具有车辆通行全功能,即:可让各方向驶来十字路口的车辆同时直行、左转弯行驶及右转弯行驶的十字路口立交桥不多;而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立交桥通常设计过于复杂,常常会造成驾驶员的行车困扰,影响人们驾车出行和使用体验。并且目前已建成的功能比较全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其相对占地面积大,构造复杂,以至于建造工程量大,造价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可方便实现车辆直行的同时,实现左转快速通行和右转快速通行,减少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且建筑工程量和建筑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道路十字路口立交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交桥,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在直行、左转或右转时行车复杂且立交桥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左转引桥,右转车道;

纵向车道为纵向地面车道,包括第一直行地面车道和第二直行地面车道;

横向车道包括横向地面车道和横向桥面车道,其中,横向地面车道包括横向车道一和横向车道二,横向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五路口、第六路口的第一直行桥和连通第七路口、第八路口的第二直行桥,第一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五路口到第六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或从第六路口到第五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二直行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七路口到第八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或从第八路口到第七路口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左转引桥包括第一左转引桥、第二左转引桥、第三左转引桥和第四左转引桥,第一左转引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六路口处沿着第一左转引桥到第七路口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二左转引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二路口处沿着第二左转引桥到第三路口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三左转引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八路口处沿着第三左转引桥到第五路口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四左转引桥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四路口处沿着第四左转引桥到第一路口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右转车道包括第一右转地面车道、第二右转地面车道、第三右转地面车道和第四右转地面车道。

进一步的,第一左转引桥的入口分别与第一直行桥和第一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第一左转引桥的出口分别与第二直行桥和第二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第二左转引桥的入口分别与第一直行地面车道和第二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第二左转引桥的出口分别与第二直行地面车道和第三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第三左转引桥的入口分别与第二直行桥和第三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第三左转引桥的出口分别与第一直行桥和第四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第四左转引桥的入口分别与第二直行地面车道和第四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第四左转引桥的出口分别与第一直行地面车道和第一右转地面车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立交桥中心位置处横向桥面车道上的第一直行桥与第二直行桥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

进一步的,在横向车道上的第一左转引桥、第三左转引桥和在纵向车道上的第二左转引桥、第四左转引桥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

本发明提供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使得位于任意路口的车辆均能实现直接通行和左转、右转,且各直行车辆和左转、右转车辆互不影响,路口无需使用红绿灯进行车辆通行控制,减少了路面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了出行效率,节省了等红绿灯时间,节省了交通管理方面的费用支出,同时,由于实现纵横向直行和两个左转引桥均能实现同一方向左转,在第一路口通过第一右转地面车道到第六路口,再通过第一左转引桥后变换车道直行或者在第一路口通过第一直行地面车道直行到第二路口,通过第二左转引桥后再通过第三右转地面车道直行即可(其他路口同理,本发明的左转不是直接左转,要实现左转行车需要先右转后再过左转引桥变换车道直行或直行后过左转引桥再右转直行),减少了现有立交桥设计过于复杂造成驾驶员行车困扰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本发明中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结构紧凑美观,占地面积较小,并且纵向车道和右转车道直接铺设于地面,进一步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的另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路口;2:第二路口;3:第三路口;4:第四路口;5:第五路口;6:第六路口;7:第七路口;8:第八路口;9:第一右转地面车道;10:第二右转地面车道;11:第三右转地面车道;12:第四右转地面车道;13:第一左转引桥;14:第二左转引桥;15:第三左转引桥;16:第四左转引桥;17:第一直行桥;18:第二直行桥;19:第一直行地面车道;20:第二直行地面车道;21:纵向车道一;22:纵向车道二;23:横向车道一;24:横向车道二;25:人行道;26:慢行通道;27:人行天桥。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包括:相互交叉的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纵向车道与横向车道相互交叉但并不相连通,左转引桥,右转车道;本实施例中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优选用于十字路口,连通相对路口的车道分别为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纵向车道与横向车道相互交叉但并不相连通。

纵向车道为纵向地面车道,包括纵向车道一21、纵向车道二22,其中,纵向车道一21包括第一直行地面车道19,纵向车道二22包括第二直行地面车道20,均为直接铺设在地面上的车道。

横向车道包括横向地面车道和横向桥面车道,其中,横向地面车道包括横向车道一23、横向车道二24,横向桥面车道包括连通第五路口5、第六路口6的第一直行桥17和连通第七路口7、第八路口8的第二直行桥18,第一直行桥17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五路口5到第六路口6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或从第六路口6到第五路口5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桥面离地高度是指桥面离路面(该路面为平铺在地表的水平路面)的高度;第二直行桥18的桥面离地高度从第七路口7到第八路口8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或第八路口8到第七路口7范围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左转引桥包括第一左转引桥13、第二左转引桥14、第三左转引桥15、第四左转引桥16;

右转车道包括第一右转地面车道9、第二右转地面车道10、第三右转地面车道11、第四右转地面车道12;

进一步的,第一左转引桥13、第二左转引桥14、第三左转引桥15、第四左转引桥16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呈u形,且第一左转引桥13的入口分别与第一直行桥17和第一右转地面车道9相连通,第一左转引桥13的出口分别与第二直行桥18和第二右转地面车道10相连通;第二左转引桥14的入口分别与第一直行地面车道19和第二右转地面车道10相连通,第二左转引桥14的出口分别与第二直行地面车道20和第三右转地面车道11相连通;第三左转引桥15的入口分别与第二直行桥18和第三右转地面车道11相连通,第三左转引桥15的出口分别与第一直行桥17和第四右转地面车道12相连通;第四左转引桥16的入口分别与第二直行地面车道20和第四右转地面车道12相连通,第四左转引桥16的出口分别与第一直行地面车道19和第一右转地面车道9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立交桥中心位置处第一直行桥17与第二直行桥18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

进一步的,在纵向车道一21、纵向车道二22上的第四左转引桥16、第二左转引桥14和在横向车道一23、横向车道二24上的第三左转引桥15、第一左转引桥13具有相同的桥面离地高度。

本实施例中的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位于任意路口的车辆均能实现直接通行和左转、右转,且各直行车辆和左转、右转车辆互不影响,路口无需使用红绿灯进行车辆通行控制,减少了路面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了出行效率,节省了等红绿灯时间,节省了交通管理方面的费用支出,同时,由于实现纵横向直行和两个左转引桥均能实现同一方向左转,在第一路口1通过第一右转地面车道9到第六路口6,再通过第一左转引桥13后变换车道直行或者在第一路口1通过第一直行地面车道19直行到第二路口2,通过第二左转引桥14再通过第三右转地面车道11后直行即可(其他路口同理,本发明的左转不是直接左转,要实现左转行车需要先右转后再过左转引桥变换车道直行或直行后过左转引桥再右转直行),减少了现有立交桥设计过于复杂造成驾驶员行车困扰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本发明中的立交桥结构紧凑美观,占地面积较小,并且纵向直行地面车道19、纵向直行地面车道20和第一右转地面车道9、第二右转地面车道10、第三右转地面车道11、第四右转地面车道12直接铺设于地面,进一步减少了施工难度和建造成本。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左转引桥13、第三左转引桥15与第一直行桥17、第二直行桥18相连通,第二左转引桥14、第四左转引桥16与第一直行地面车道19、第二直行地面车道20相连通。即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任意路口的车辆不仅能实现直接直行和左转、右转快速通行,还能实现快速调头,在第一路口1直行到第二路口2,通过第二左转引桥14后直行即可实现车辆的调头(其他路口同理),且朝各个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影响,进一步减少了路面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了出行效率。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纵向车道包括纵向车道一21和纵向车道二22,其中,纵向车道一21包括第一直行地面车道19和路口1、路口2,纵向车道二22包括第二直行地面车道20和路口3、路口4;横向车道包括横向车道一23和横向车道二24,其中,横向车道一23包括第一直行桥17和路口5、路口6,横向车道二24包括第二直行桥18和路口7、路口8;并且纵向车道路口1、路口2、路口3、路口4,横向车道路口5、路口6、路口7、路口8按照车道前行方向从左往右依次为直行车道、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右转车道排列方式,均铺设在地面(横向车道一23中的第一直行桥17、横向车道二24中的第二直行桥18、第一左转引桥13、第二左转引桥14、第三左转引桥15、第四左转引桥16除外)。

在本实施例中,行驶在各车道上的车辆,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包括直行、左转和右转,行驶在相应的车道上即可实现行驶在直行车道上的车辆仍旧直行、行驶在左转车道的车辆得以左转(本发明的左转不是直接左转,要实现行驶左转行车的车辆需要先沿着直行车道直行后过左转引桥再右转直行)、行驶在右转车道上的车辆得以右转,同时,行驶在右转车道上的车辆还能实现左转(先右转后再过左转引桥直行),使得在十字路快速通行立交桥上的行驶过程简单明了且快速,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第一右转地面车道9、第二右转地面车道10、第三右转地面车道11、第四右转地面车道12的远离立交桥的一侧均设置有人行道25。在各相邻路口中间位置处的人行道25上设置有慢行通道26的入口和出口,慢行通道26优选设为地下通道,慢行通道26设置为x型通道,使得从任意人行道25上的行人均可通过慢行通道26入口和出口进入任意一条人行道25上,并且无需等待红绿灯,实现十字路口行人与车辆的无干扰通行,进一步缓解交通通行压力,减少交通事故。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路口1至路口4、路口2至路口3、路口6至路口7、路口5至路口8处均设置有人行天桥27。人行天桥27上下出入口与人行道25相连通,使得从任意人行道25上的行人均可通过人行天桥27进入任意一条人行道25上,并且无需等待红绿灯,实现十字路口行人与车辆的无干扰通行,进一步缓解交通通行压力,减少交通事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为地下人行通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地上人行天桥结构示意图。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一些具体的细节,例如材料等,以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本发明无需上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细节便可实现,或者也可采取其它方法、组件、材料等实现。在其它示例中,周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并未详细示出或描述以免模糊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虽然上述示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在一个或多个应用中的原理,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思想的情况下,明显可以在形式上、用法及实施的细节上作各种修改而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