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体流通性而改变高度的市政减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6820发布日期:2019-01-14 19:45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气体流通性而改变高度的市政减速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减速带,特别的,是一种基于气体流通性而改变高度的市政减速带。



背景技术:

减速带常安设在车流较多以及人行道附近用于强制提醒驾驶人员减速,有些车主的不注意的情况下刹车不及以较高的速度经过减速带会对减速带造成位移久而久之导致减速带脱落,一部分驾驶人员就会旋转缺口快速驶过,底部残留的螺栓裸露容易扎胎发生危险,对于行人的减速保护进而也消失,并且对于底盘较低的车辆在低速经过的时候也有一定几率出现托底对底盘造成划伤甚至是车辆油底壳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气体流通性而改变高度的市政减速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气体流通性而改变高度的市政减速带,其结构包括:伸缩梁板、过度垫板、反光贴、垫圈、底槽,所述伸缩梁板垂直嵌套在过度垫板顶部的凹槽内,所述反光贴设有三个紧密契合在过度垫板前端的凹槽内,所述垫圈顶部连接在过度垫板底部的外圈,所述底槽焊接固定在过度垫板的底部并且与伸缩梁板相连接,所述伸缩梁板其内部结构包括:支撑板、传力柱、防卡滑轮、限位器、气压限位装置,所述传力柱顶部垂直安设在支撑板的中段,所述防卡滑轮设有四个并且两两固定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与底槽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气压限位装置顶部的中心与传力柱底部表壁融为一体,所述防卡滑轮固定在传力柱的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压限位装置由转换阀、蓄能气囊、弹性箍、辅助气阀、承力底组成,所述转换阀水平固定在蓄能气囊囊腔的中心,所述弹性箍嵌套在蓄能气囊的中心并且二者融为一体,所述辅助气阀安设在承力底的顶部并且相互平行,所述承力底紧密贴合在底槽的内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阀由密封阀头、活动气腔、支撑外腔、透气环套、回位弹簧组成,所述密封阀头紧密固定在活动气腔的左侧,所述活动气腔与支撑外腔之间相互嵌套,所述透气环套水平固定在支撑外腔的顶部,所述回位弹簧的外壁与支撑外腔的腔体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外腔与蓄能气囊中心融为一体,所述活动气腔水平安设在弹性箍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卡滑轮中心设有轴承进行活动,其外壁通过橡胶包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气阀内部的阀瓣具有一定的弹性,未收气体挤压的时候呈弧形,保持内部气体流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内壁设有许多加强支撑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外腔顶部的透气环套左侧还有设置一个用于泄压的气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承力底由低至高的朝向为车辆行驶减速带受力的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内部蓄能气囊对车速的变换进行检测,根据车速的快慢进而改变伸缩梁板的高度,车速快的时候蓄能气囊无法快速泄气进而保持高度,强制迫使车辆进行降速,在车速较慢时伸缩梁板有足够的时间下降,不仅能够起一个减速的作用同时对车辆的减震系统不会带来损坏。

综上所述,改进后的减速带能够根据车辆的车速进行控制自身的高度,对于减速缓行的车辆能够带来舒适的体验,而快速行驶的车辆带来的则是强烈的颠簸感,通过两种极端引导驾驶员进行减速,避免出现危险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气体流通性而改变高度的市政减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伸缩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a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板内部加强片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辅助气阀密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伸缩梁板的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中:伸缩梁板-1、过度垫板-2、反光贴-3、垫圈-4、底槽-5、支撑板-11、传力柱-12、防卡滑轮-13、限位器-14、气压限位装置-15、转换阀-151、蓄能气囊-152、弹性箍-153、辅助气阀-154、承力底-155、密封阀头-1511、活动气腔-1512、支撑外腔-1513、透气环套-1514、回位弹簧-15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6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减速带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气体流通性而改变高度的市政减速带,其结构包括:伸缩梁板1、过度垫板2、反光贴3、垫圈4、底槽5,所述伸缩梁板1垂直嵌套在过度垫板2顶部的凹槽内,所述反光贴3设有三个紧密契合在过度垫板2前端的凹槽内,所述垫圈4顶部连接在过度垫板2底部的外圈,所述底槽5焊接固定在过度垫板2的底部并且与伸缩梁板1相连接,所述伸缩梁板1其内部结构包括:支撑板11、传力柱12、防卡滑轮13、限位器14、气压限位装置15,所述传力柱12顶部垂直安设在支撑板11的中段,所述防卡滑轮13设有四个并且两两固定在支撑板11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板11与底槽5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气压限位装置15顶部的中心与传力柱12底部表壁融为一体,所述防卡滑轮13固定在传力柱12的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平行;

上述的伸缩梁板1在车速较慢的情况下与过度垫板2高度一致减速带整体坡度放缓,使经过的车辆减少颠簸,并且减震弹簧冲击力下降;

上述的防卡滑轮13使车辆经过后支撑板11能够快速回位,使滑轮始终与表壁进行接触,避免在交替的间隙间出现直接接触表壁容易损坏卡住的情况;

所述气压限位装置15由转换阀151、蓄能气囊152、弹性箍153、辅助气阀154、承力底155组成,所述转换阀151水平固定在蓄能气囊152囊腔的中心,所述弹性箍153嵌套在蓄能气囊152的中心并且二者融为一体,所述辅助气阀154安设在承力底155的顶部并且相互平行,所述承力底155紧密贴合在底槽5的内壁;

上述辅助气阀154在没有受到挤压压力的情况下会使蓄能气囊152内部的处于通气状态,蓄能气囊152恢复自身不受挤压的状态的时候内部会储存一定的空气来对蓄能气囊152进行日常支撑,避免出现减速带凹陷的情况;

所述转换阀151由密封阀头1511、活动气腔1512、支撑外腔1513、透气环套1514、回位弹簧1515组成,所述密封阀头1511紧密固定在活动气腔1512的左侧,所述活动气腔1512与支撑外腔1513之间相互嵌套,所述透气环套1514水平固定在支撑外腔1513的顶部,所述回位弹簧1515的外壁与支撑外腔1513的腔体相连接;

上述的活动气腔1512收到大的推力的时候会被快速挤压到支撑外腔1513的右侧,向外通气的口径变小进而能够使蓄能气囊152保压对快速行驶的车辆进行限速;

上述的透气环套1514安设在支撑外腔1513的顶部主要是因为通气孔位较大因此会造成一部分泄气的情况,在透气环套1514的包裹下能够减少泄气的情况;

所述支撑外腔1513与蓄能气囊152中心融为一体,所述活动气腔1512水平安设在弹性箍153的中部,所述防卡滑轮13中心设有轴承并且连接,其外壁通过橡胶包裹,通过橡胶的包裹能够避免金属间摩擦的噪音,同时对滚轮能够进行保护避免氧化生锈;

所述辅助气阀154内部的阀瓣具有一定的弹性,未收气体挤压的时候呈弧形,保持内部气体流通,通过阀瓣与气压限位装置15相互配合使蓄能气囊152能够快速回位以便于及时对车辆进行快速的限速,并且由于蓄能气囊152回弹有一定的时间避免了保证缓慢行驶的车辆前后轮都能够平缓经过;

所述支撑板11内壁设有许多加强支撑片,支撑片在提高硬度的同时能够减轻支撑板11的重量,对底部的蓄能气囊152静止的时候施加的作用力就能够减少;

所述支撑外腔1513顶部的透气环套1514左侧还有设置一个用于泄压的气孔,气孔用于对快速经过的车辆时对蓄能气囊152进行防爆保护;

上述承力底155由低至高的朝向为车辆行驶的方向,通过承力底155高度的变化来车辆在经过减速带时候的力量进行分散避免长期使用出现变形。

工作原理:

在安装的过程中先进行安装底槽5然后使过度垫板2在垫圈4的支撑下与地面贴合,过度垫板2上面的反光贴3在夜间会与车灯反光对驾驶人员进行提醒,最后将伸缩梁板1嵌套在底槽内。

伸缩梁板1内部的支撑板11底部通过传力柱12与气压限位装置15相固定,为了保证支撑板11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足够顺畅两边设置了防卡滑轮13,在限位器14的保护下来应对车辆碾压过程中的上下移动防止卡死的情况出现。

中部的气压限位装置15在车辆快速经过的时候蓄能气囊152受力快速压缩,顶部的辅助气阀154的阀瓣会被关闭,转换阀151内部的活动气腔1512由于受力较大直接经过透气环套1514然后向右侧挤压了回位弹簧1515,活动气腔1512此时就会停留在支撑外腔1513靠右侧的位置,顶部剩下一个较小的泄气孔,蓄能气囊152此刻较难压缩,支撑板11无法活动因此车辆就会很颠簸。

相反车辆慢速经过的情况下,蓄能气囊152受挤压的力量较小,活动气腔1512向右侧挤压的力量无法顶过回位弹簧1515,活动气腔1512的出气口会停留在支撑外腔1513顶部的透气环套1514下方蓄能气囊152快速泄气伸缩梁板1高度降低此时车辆经过十分平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