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179发布日期:2019-02-19 19:2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防护栏杆,具体涉及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斑马线上的行人进行保护的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的促进了道路的不断升级改造,其中在现在的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都会设置人行横道,从而能够通过人行横道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在交通出现红灯的情况下正常通行,虽然通过设置人行横道能够起到行人正常行走的目的,但是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闯红灯的情况,从而进一步的给行人造成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即使在红灯的情况下当行人正常的在人行横道上通行,也会有一定的危险发生。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在斑马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块,在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槽,在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支撑块,从而能够在红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两个设置的防护滑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上升到公路面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车辆进行防护,从而能够起到对行人进行保护的作用,从而避免行人发生危险。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包括有一个公路面,所述公路面上设置有斑马线,所述斑马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设置在公路面内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防护滑杆,所述防护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并排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孔内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防护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内腔,所述防护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排在所述第一内腔内滑动的第一滑轴,所述第一滑轴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啮合齿块,所述啮合齿块并排对应连接后呈锯齿状设置,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所述啮合齿块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内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顶压轴,所述顶压轴挤压所述第一滑轴滑动,所述第一滑轴滑动分别控制所述啮合齿块的滑动。在斑马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在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块,从而能够在红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两侧设置的防护滑杆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防护栏杆的升降,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车辆进行阻挡,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行人进行保护,从而进一步的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能够保证到行人的正常通行。

所述防护滑杆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控制端头,所述控制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控制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三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防护滑杆与所述控制端头相对应卡接后所述第五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相对应连接,所述防护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控制端头相对应连接的连接螺纹杆。在防护滑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端头,在所述控制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电机,从而能够通过第二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驱动所述第三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挨冻所述顶压轴的转动,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啮合齿块的滑动,从而控制所述啮合齿块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啮合连接,从而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滑杆的升降,进一步的对行人进行防护。

所述公路面内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一转轴同步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防护栏杆上分别设置有红外感应器。能够通过红外感应器进一步的感应车辆的位置,从而进一步的防止所述防护滑杆的升降对车辆造成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在第一支撑块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转槽,所述防护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啮合齿块分别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防护滑杆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一滑轴滑动的第二滑孔,所述防护滑杆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的顶压块,所述第一滑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顶压块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孔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的第二滑槽,所述控制端头与所述防护滑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腔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第五转轴转动,所述控制端头上设置有一个定位槽,所述防护滑杆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头,所述定位头与所述定位槽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定位槽内包括有一个设置在所述控制端头上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防护滑杆上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孔,所述连接螺纹杆在所述第三滑孔内滑动,所述连接螺纹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防护栏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三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四滑槽,所述防护栏杆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四滑槽相对应的端盖,所述端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四滑槽内;

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槽,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槽相对应的卡接轴,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轴分别呈方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二齿轮转动的第二转槽,所述控制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啮合齿条,所述滑动块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轴,所述控制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二滑轴滑动的第四滑孔,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轴,所述第二电机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螺纹轴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所述控制端头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四转轴转动的第五滑孔,所述红外感应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控制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公路面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支撑块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

进一步的,防护栏杆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照明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斑马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在固定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块,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第一滑孔,在所述第一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防护滑杆,在所述防护滑杆上分别设置有并排设置的啮合齿块,在所述第一支撑块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啮合齿块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滑杆的升降,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防护滑杆上升到公路面上以后,能够进一步的对行人进行防护,从而保证到行人的正常通行;

在所述防护滑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端头,在所述防护滑杆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顶压轴,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啮合齿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啮合齿块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的防护滑杆的升降,从而能够在车辆越过斑马线以后,防止所述防护滑杆的升降对车辆造成的撞击;

在防护和栏杆上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感应车辆的位置,从而控制所述防护滑杆的升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路面上防护栏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支撑块玉第二支撑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齿轮整体机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护滑杆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护滑杆与控制端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端头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护栏杆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公路面、2斑马线、3防护栏杆、4固定块、5第一支撑块、6第一滑孔、7第一滑槽、8第二支撑块、9防护滑杆、10第一转槽、11第一齿轮、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第一电机、15控制端头、16第一锥齿轮、17照明灯、18第二滑槽、19第一滑块、20第二滑槽、21啮合齿块、22第一滑腔、23第二滑孔、24第一滑轴、25顶压块、26第一弹簧、27第一内腔、28顶压轴、29定位头、30定位槽、31第一螺纹孔、32第三滑孔、33连接螺纹杆、34第二齿轮、35第二转槽、36第三转轴、37卡接槽、38卡接轴、39第一凹槽、40导线、41第三滑槽、42第四滑孔、43第二滑轴、44滑动块、45啮合齿条、46第五滑孔、47第四转轴、48第二螺纹孔、49第二电机、50螺纹轴、51第四滑槽、52端盖、53第五转轴、54支撑架、55红外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包括有一个公路面1,所述公路面1上设置有斑马线2,所述斑马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7,所述固定块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设置在公路面1内的第一支撑块5,所述第一支撑块5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第一滑孔6,所述第一滑孔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防护滑杆9,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防护栏杆3,所述防护栏杆3并排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5的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孔6内转动的第一齿轮11,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内腔27,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排在所述第一内腔27内滑动的第一滑轴24,所述第一滑轴2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啮合齿块21,所述啮合齿块21并排对应连接后呈锯齿状设置,所述第一齿轮11分别与所述啮合齿块21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内腔27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53,所述第五转轴5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顶压轴28,所述顶压轴28挤压所述第一滑轴24滑动,所述第一滑轴24滑动分别控制所述啮合齿块21的滑动。

在所述公路面1上设置有斑马线2,从而能够通过斑马线进一步的对行人进行导向,在所述斑马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设置在公路面1上,所述固定块4的长度与公路面1的宽度相同,在所述固定块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槽7,在所述固定块4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支撑块5,所述第一支撑块5的长度与所述固定块4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支撑块5分别埋藏在所述公路面1内,在所述第一支撑块5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第一滑孔6,所述第一滑孔6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孔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防护滑杆9,在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防护栏杆3,所述防护栏杆3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7内滑动,所述防护栏杆3并排对应连接有,在所述第一支撑块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一转轴12,在所述第一转轴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孔6内转动的第一齿轮11,在所述防护滑杆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内腔9,所述第一内腔27为一个空腔,在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排滑动的第一滑轴24,所述第一滑轴24分别在所述第一内腔27内滑动,在所述第一滑轴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啮合齿块21,所述啮合齿块21相对应并排连接后呈锯齿状设置,当所述啮合齿块21并排对应连接后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啮合齿块21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内腔27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53,在所述第五转轴5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顶压轴28,所述顶压轴28与所述第五转轴53偏心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顶压轴28为一个凸轮结构,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轴2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滑轴24进行同步的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啮合齿块21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啮合齿块21的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滑杆9的升降滑动,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齿轮1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顶压轴2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滑轴24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滑杆9的升降滑动。

所述防护滑杆9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控制端头15,所述控制端头1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转轴36,所述控制端头1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三转轴36转动的第二电机49,所述防护滑杆9与所述控制端头15相对应卡接后所述第五转轴53与所述第三转轴36相对应连接,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控制端头15相对应连接的连接螺纹杆33。

在所述防护滑杆9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端头15,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转轴36,从而能够在讲所述防护滑杆9连接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以后,能够通过所述连接螺纹杆33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滑杆9与所述控制端头15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防护滑杆9进行快速的安装和更换,当所述防护滑杆9连接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以后,所述第三转轴36与所述第五转轴53能够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4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顶压轴28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啮合齿块21的滑动,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防护滑杆9的升降滑动。

所述公路面1内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第一转轴12同步转动的第一电机14,所述防护栏杆3上分别设置有红外感应器55。

能够通过红外感应器55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49的协调转动,从而能够在车辆越过斑马线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二电机49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顶压轴28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啮合齿块21和所述第一齿轮11的啮合连接和分离,从而进一步的防止所述防护滑杆9的升降对车辆发生的顶撞。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在第一支撑块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一齿轮11转动的第一转槽10,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齿轮11相对应的第二滑槽20,所述啮合齿块21分别在所述第二滑槽20内滑动,所述防护滑杆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一滑轴24滑动的第二滑孔23,所述防护滑杆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滑孔23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腔22,所述第一滑轴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滑腔22内滑动的顶压块25,所述第一滑腔2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顶压块25的第一弹簧26,所述第一滑孔6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5上的第二滑槽18,所述控制端头15与所述防护滑杆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二滑槽18内滑动的第一滑块19。

在所述第一支撑块5上设置有第一转槽,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槽10对所述第一齿轮11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一齿轮11的正常转动,在所述防护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槽20,所述第一齿轮11分别在所述第二滑槽20内转动,所述啮合齿块21分别在所述第二滑槽20内滑动,在所述防护滑板9上设置有第二滑孔23,从而能够通过第二滑孔23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滑轴24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一滑轴24的正常转动,在所述防护滑杆9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孔23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腔22,所述第一滑腔22为一个空腔,在所述第一滑轴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顶压块25,所述顶压块25分别在所述第一滑腔22内滑动,在所述第一滑腔2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簧26,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6对所述顶压块25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滑轴24的滑动,在所述第一滑孔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槽18,在所述防护滑杆9的两侧和所述控制端头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块19,所述第一滑块19分别在所述第二滑槽18内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块19在所述第二滑槽18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防护滑杆9和所述控制端头15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防护滑杆9和所述控制端头15的正常滑动。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内腔27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54,所述支撑架54支撑所述第五转轴53转动,所述控制端头15上设置有一个定位槽30,所述防护滑杆9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定位槽30相对应的定位头29,所述定位头29与所述定位槽30分别呈锥形设置,所述定位槽30内包括有一个设置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的第一螺纹孔31,所述防护滑杆9上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孔32,所述连接螺纹杆33在所述第三滑孔32内滑动,所述连接螺纹杆33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1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防护栏杆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三滑孔32相对应连通的第四滑槽51,所述防护栏杆3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四滑槽51相对应的端盖52,所述端盖5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四滑槽51内。

在所述第一内腔27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54,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架54对所述第五转轴53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五转轴53的正常转动,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设置有一个定位槽30,在所述防护滑杆9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头29,从而能够在对所述防护滑杆9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定位头29卡接在所述定位槽30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防护滑杆9对接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同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螺纹杆33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防护滑杆9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在所述防护栏杆3上设置有一个第四滑槽51,能够通过所述端盖52进一步的对所述第四滑槽51进行密封,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所述连接螺纹杆33的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所述防护滑杆9和所述控制端头15的连接和分离,从而方便对所述防护滑杆9的更换。

所述第三转轴3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槽37,所述第五转轴5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卡接槽37相对应的卡接轴38,所述卡接槽37与所述卡接轴38分别呈方形设置。

当所述防护滑杆9连接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以后,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卡接轴38卡接在所述卡接槽37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将所述第三转轴36和所述第五转轴53进行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三转轴36带动所述第五转轴53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顶压轴28的转动。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控制端头1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二齿轮34转动的第二转槽35,所述控制端头1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槽35相对应连通的第三滑槽41,所述第三滑槽41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块44,所述滑动块44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34相对应啮合连接的啮合齿条45,所述滑动块44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轴43,所述控制端头1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二滑轴43滑动的第四滑孔42,所述滑动块4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轴59,所述第二电机4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转轴47,所述第四转轴4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螺纹轴50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螺纹孔48,所述控制端头1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所述第四转轴47转动的第五滑孔46,所述红外感应器55分别控制所述第二电机49的转动。

在所述控制端头15内设置有第二转槽35,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槽35对所述第二齿轮34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二齿轮34的正常转动,在所述控制端头1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槽41,所述第三滑槽41分别与所述第二转槽35相对应连通,在所述第三滑槽41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滑动块44,在所述滑动块4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啮合齿条45,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啮合齿条45与所述第二齿轮34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齿轮34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滑动块44的滑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34的转动,在所述控制端头15内设置有一个第二电机4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4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四转轴47的转动,在所述第四转轴4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孔48,在所述滑动块4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轴50,所述螺纹轴50分别与所述第二螺纹孔48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转轴4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块44的滑动,从而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啮合齿条45的滑动,在所述滑动块4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轴43,所述第二滑轴43分别在所述第四滑孔42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滑轴43对所述滑动块44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块44的正常滑动。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撑块上5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孔6相对应连通的第一凹槽39,所述控制端头1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导线40,所述导线40与所述第一凹槽39相对应。

在所述控制端头1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导线40,从而能够通过导线40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二电机49进行供电,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第一电机49的正常转动,在所述第一滑孔6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39,所述导线40分别在所述第一凹槽39内,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凹槽39对所述导线40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导线40的伸缩滑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公路面1内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撑块8,所述第二支撑块8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转轴1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电机14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块8内,所述第一电机14驱动所述第二转轴13转动。

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4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转轴13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16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转动,从而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防护滑杆9能够正常的滑动。

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栏杆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照明灯17。能够在防护栏杆3的一侧设置有照明灯17,从而能够通过照明灯17进一步的对公路面1进行照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行人的正常行走,能够在防护栏杆3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从而能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产电能以后,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照明灯17进行供电,从而能够保证到照明灯17的正常照明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