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163发布日期:2018-09-07 21:4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道路的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



背景技术:

现有很多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并屡屡造成内陆城市看海的景观,成为网络吐槽话题。为此,人们提出以海绵城市的理念来治理或防止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的原因众多,但原因之一在于城市的路面硬化导致水流无法下渗,同时,内涝多发生在强降雨时,此时积水需快速排出。同时,城市路面硬化也导致城市内植物生存条件恶劣,只能依靠园林绿化部门的人造雨维持所需水分。

公开日为2017年10月27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206591617U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集水滞洪系统,包括:渗水性路牙、护栏绿化带、雨水滞留沟、集水系统和储水系统;渗水性路牙连接护栏绿化带,护栏绿化带的另一侧连接雨水滞留沟,雨水滞留沟的另一侧连接集水系统,集水系统的另一侧连接储水系统。该技术方案无助于解决城市内涝,原因在于,渗水性路牙的排水能力无法应对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而且因为护栏绿化带对道路、雨水滞留沟形成隔离,且加剧城市内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其提出一种兼具收集雨水功能的排水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包括:设在道路旁边的、由路牙石围成的沉床绿化带,在所述路牙石内设有自道路侧向绿化带内侧下倾的疏水通道,所述疏水通道与道路相接处形成有入水孔,所述入水孔的最高点高于道路路面,其最低点低于或等于道路路面;在所述绿化带内设有高于所述绿化带的沉床、但低于道路路面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下水道连通。在降雨时,雨水自路面经入水孔、疏水通道进入绿化带,由于绿化带采用沉床绿化带,其相当于一水池,但其内为土壤,可下渗水;当雨水超出绿化带的下渗能力并在绿化带内蓄积时,由于溢流口低于道路路面,道路路面的水仍然会向绿化带内排放,当绿化带内水漫过溢流口后,水自溢流口进入,并经下水道排出,溢流口的高度使绿化带能够蓄水的同时还有另一个作用:使水流中携带的杂质在蓄积过程中沉积,减少排入下水道内的水的浊度。

优选的,所述疏水通道设置在所述路牙石的两端处。在路牙石的两端处开口以形成疏水通道造价低,易制作。

进一步的,在所述路牙石的端面处,设有梯形拉伸而形成的开槽,在所述开槽的底面处设有向下的穿孔。开槽的作用一是,在形成疏水通道的同时,尽量减小对两个相邻的路牙石相接面的影响,穿孔内可浇注混凝土以增强路牙石对地的抓力用于弥补两个相邻路牙石作用力减弱的影响。

进一步的,在所述路牙石的端面处,自所述路牙石的底面向上设有开槽。此种方式更容易制作。

优选的,在所述溢流口的上方安装有栅格板,所述栅格板的孔眼小于5×5cm。小于5×5cm的孔眼基本上可避免人自溢流口落入下水道,但仍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

优选的,在所述沉床绿化带内种植有草,所述草的成熟叶长高于所述溢流口顶面与所述沉床之间的高程。当草成熟后,其叶子、根可形成一层过滤效果,以减少注入溢流口内雨水的浊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 提供一条城市排水通道,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2. 提供一条自然蓄水方式,减轻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的速率;

3. 减少绿化带内植物对人为降雨的依赖;

4. 通过将排水口设置在绿化带内,由路牙石作为围挡,即发挥路牙石对车的防护,又能作为人的防护,可避免人落入下水道,在强降雨时既可削减守护下水道口的路政人员,又可完全打开下水道口以提供最大的排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的俯视图。

图2为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的路牙石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的路牙石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椭圆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的内视示意图。

图6为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的路牙石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中,1为路牙石,11为开槽,111为穿孔,12为疏水通道,2为溢流口,21为栅格板,3为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参见图1-5,包括:设在道路3旁边的、主要由路牙石1围成的沉床绿化带,路牙石1内设有自道路3侧向绿化带内侧下倾的疏水通道12,疏水通道12与道路3相接处形成有入水孔,入水孔的最高点高于道路3路面,其最低点低于或等于道路3路面,参见图5,图中虚线处为道路路面,入水孔的最低点低于道路3路面;绿化带内设有高于绿化带的沉床、但低于道路3路面的溢流口2,溢流口2与下水道连通。在降雨时,雨水自路面经入水孔、疏水通道进入绿化带,由于绿化带采用沉床绿化带,其相当于一水池,但其内为土壤,可下渗水;当雨水超出绿化带的下渗能力并在绿化带内蓄积时,由于溢流口低于道路路面,道路路面的水仍然会向绿化带内排放,当绿化带内水漫过溢流口后,水自溢流口进入,并经下水道排出,溢流口的高度使绿化带能够蓄水的同时还有另一个作用:使水流中携带的杂质在蓄积过程中沉积,减少排入下水道内的水的浊度。

参见图2-4,本实施例中,疏水通道12设置在路牙石1的两端处。在路牙石1的两端处开口以形成疏水通道造价低,易制作。在路牙石1的端面处,设有梯形拉伸而形成的开槽11,在开槽11的底面处设有向下的穿孔111。开槽11的作用一是,在形成疏水通道的同时,尽量减小对两个相邻的路牙石相接面的影响,穿孔111内可浇注混凝土以增强路牙石对地的抓力用于弥补两个相邻路牙石作用力减弱的影响。

参见图1,在溢流口2的上方安装有栅格板21,栅格板21的孔眼小于5×5cm。小于5×5cm的孔眼基本上可避免人自溢流口落入下水道,但仍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

参见图5,在沉床绿化带内种植有草,草的成熟叶长H4-H1高于所述溢流口顶面与所述沉床之间的高程H3-H2。当草成熟后,其叶子、根可形成一层过滤效果,以减少注入溢流口内雨水的浊度。

上述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的工作过程是:强降雨时,自滴落至道路路面,并经由入水孔、疏水通道排于低于道路路面的沉床绿化带内,由于溢流口高于沉床绿化带的沉床,但低于道路路面,故水在绿化带内蓄积,蓄积过程中伴随着下渗,当绿化带内蓄积的水高于溢流口时,水自溢流口经下水道排出。在此过程中,可完全打开溢流口而不需人值守。

实施例2:一种城镇道路用疏水绿化带,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6,在路牙石1的端面处,自路牙石1的底面向上设有开槽11。此种方式更容易制作。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