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6802发布日期:2018-11-13 19:4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交通道路中高架桥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因为高架桥一般凌驾于普通地面道路之上,避免了一些十字路口等,可以提高道路的通畅度。高架桥是凌驾在地面道路上的,因为其高度比较高,有必要在高架桥的两边设置防撞墙,但是这类防撞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遇到不少问题,尤其在防撞墙外侧面施工时,工人通常利用吊绳等防坠落工具,这类工具本身的安全性不高,比如吊绳,万一工人施工过程中,吊绳与墙面摩擦过度导致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现有公告号为CN203530858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包括放置于高架桥路面上的基座架,基座架往防撞墙侧延伸有伸出架,伸出架最外端在防撞墙的外侧,伸出架最外端上悬挂有作业吊篮,采用这种施工装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人在高架桥防撞墙施工时的安全性,而且提高施工效率。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施工装置用于存在坡度的高架路面时,施工装置易沿路面滑移,导致施工装置不稳,影响工人的安全和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其具有使得基座架保持稳定,不沿斜坡自动下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包括位于高架桥路面的基座架,所述基座架顶部设有向防撞墙外侧延伸的伸出架,所述伸出架最外端悬挂有作业吊篮,所述基座架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各设有一个滑轮,所述基座架上水平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支撑板与配重块间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配重块抵接于地面,所述配重块的底面粗糙,所述基座架底部还连接有承接配重块的承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基座架在坡面工作时,利用驱动机构驱动配重块抵紧于地面,配重块底部粗糙,其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基座架沿坡面滑移,基座架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底部的两根第一连接杆和转动连接于配重块顶部的两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对应设置组成一平行四边形,且两者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转动,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转动连接于同一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于同一根丝杆,且两个固定块的螺纹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丝杆,两个内螺纹相反的固定块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随之转动,配重块与支撑板间的距离即可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一端连接有手轮所述丝杆一端连接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轻松带动丝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手轮上刻有指示箭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根据指示箭头指示方向,可快速获知手轮转动方向对应的驱动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组件包括连接于基座架底部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块横板,两块所述横板位于同一高度,两块所述横板的相对侧分别延伸有两块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间的距离供配重块通过,两块所述横板的相对侧还分别铰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抵接于限位板上方,两块所述承接板翻转至水平位置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该方向上配重块的长度,且此时所述承接板的顶面的高度低于配重块上升至最高点时底面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配重块上升至最高点,并将承接板翻转至水平位置并抵接于限位板上,驱动配重块下降,并抵接于承接板上,承接板承受配重块的重量,减小了驱动机构的负荷,延长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板与横板间安装有驱动承接板向下翻转的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于承接板、另一端连接于横板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重块上升时,配重块推动承接板压缩扭簧,当配重块继续上升至承接板不与配重块接触时,扭簧驱动承接板转动至水平与限位板抵接,配重块下降即可抵接于承接板上,无需手动将承接板翻转至水平位置,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伸出架上连接有横杆,所述作业吊篮两侧分别连接有挂设于横杆两端的挂钩,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挂钩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限位环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基座架时,挂钩卡于限位环间,从而不会在横杆上产生滑动,提高了作业吊篮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每端的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环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条形板,另一个所述限位环的顶部连接有卡柱,所述条形板上开有与卡柱相配的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条形板,使得条形板的卡口卡口卡于卡柱上,条形固定板横跨两个限位环,将挂钩固定在两个限位环间,防止因作业吊篮的晃动导致挂钩从限位环间掉出,进一步提高了作业吊篮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配重块抵紧于地面,配重块底部粗糙,其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基座架沿坡面滑移,基座架保持稳定;

2.通过承接组件在配重块抵接于地面时承接配重块的重量,减小了驱动机构的负荷,延长了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驱动机构和承接组件;

图3为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的承接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架;12、滑轮;13、支撑板;2、作业吊篮;21、挂钩;3、配重块;4、驱动机构;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固定块;44、丝杆;45、手轮;451、指示箭头;5、承接组件;51、横板;511、限位板;52、承接板;53、扭簧;6、伸出架;61、横杆;62、限位环;63、条形板;631、卡口;64、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高架桥防撞墙施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高架桥路面的基座架1,基座架1顶部连接有向防撞墙外侧延伸的伸出架6,伸出架6的最外端悬挂有作业吊篮2,工作人员站在作业吊篮2中对防撞墙外侧进行施工。基座架1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各设有一个滑轮12,当作业吊篮2里的工人施工完某个区域往旁边区域施工时,只需让桥面上的工友移动整个施工装置即可,方便又省力。如图2所示,基座架1上水平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底部连接有配重块3,配重块3支撑板13和配重块3间通过驱动机构4连接,配重块3平衡作业吊篮2中工人的重量,使得基座架1保持稳固。当基座架1在坡面工作时,利用驱动机构4驱动配重块3抵紧于地面,配重块3底部粗糙,其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基座架1沿坡面滑移,基座架1保持稳定。

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3底部的两根第一连接杆41和转动连接于配重块3顶部的第二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2与第一连接杆41对应设置且组成一平行四边形,且两者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转动。同侧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分别转动连接于同一固定块43的上下端面,两个固定块43间水平穿设有一丝杆44,且与丝杆44螺纹连接,丝杆44两端的螺纹相反,固定块43内分别设有与丝杆44相配的螺纹,转动丝杆44,两个内螺纹相反的固定块43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随之转动,配重块3与支撑板13间的距离即可改变。驱动丝杆44使得配重块3下降并抵紧于坡面,配重块3与坡面的摩擦力使得基座架1保持固定,需要移动基座架1时,反向转动丝杆44带动配重块3离开地面,基座架1即可移动。

如图2所示,丝杆44上连接有手轮45,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45轻松带动丝杆44转动。手轮45上刻有指示箭头451,指示箭头451的方向与手轮45转动驱动配重块3下降的方向相同,从而工作人员根据指示箭头451指示方向,可快速获知手轮45转动方向对应的驱动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驱动机构4的使用寿命,基座架1底部还连接有承接组件5,承接组件5可在施工装置在水平路面或者不施工时承接配重块3的重量。承接组件5包括连接于基座架1底部两侧且相对设置的两块横板51,横板51位于同一高度。两块横板51的相对侧还分别铰接有承接板52,承接板52的转动轴线位于水平位置,两块横板51相对侧还延伸有限位板511,限位板511抵接于承接板52的下方,两块限位板511间的间距供配重块3通过,两块承接板52翻转至水平位置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该方向上配重块3的长度。驱动配重块3上升至最高点,并将承接板52翻转至水平位置并抵接于限位板511上,驱动配重块3下降,并抵接于承接板52上,承接板52承受配重块3的重量,减小了驱动机构4的负荷,延长了驱动机构4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承接板52与横板51间安装有驱动承接板52向下翻转的扭簧53,扭簧53一端连接于承接板52,另一端连接于横板51侧壁。当配重块3上升时,配重块3推动承接板52压缩扭簧53,当配重块3继续上升至承接板52不与配重块3接触时,扭簧53驱动承接板52转动至水平与限位板511抵接,配重块3下降即可抵接于承接板52上,无需手动将承接板52翻转至水平位置,操作更方便。

如图4所示,伸出架6上连接有横杆61,作业吊篮2两侧分别连接有挂设于横杆61两端的挂钩21,在不施工时,可以将作业吊篮2收起取下,放置于高架桥的路面上,但在移动基座架1(参见图1)时,挂钩21易在横杆61上滑动,影响作业吊篮2的稳定性。横杆6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限位环62,两个挂钩21分别卡于对应的两个限位环62间,在移动基座架1时,挂钩21卡于限位环62间,从而不会在横杆61上产生滑动,提高了作业吊篮2的安全性。横杆61每端的其中一个限位环6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条形板63,另一个限位环62的顶部连接有卡柱64,条形板63上开有与卡柱64相配的卡口631,转动条形板63,使得条形板63的卡口631卡于卡柱64上,条形板63横跨两个限位环62,将挂钩21固定在两个限位环62间,防止因作业吊篮2晃动,导致挂钩21从限位环62间掉出,进一步提高了作业吊篮2的安全性。

工作过程:需要使基座架1保持稳固时,向箭头指示的反方向转动丝杆44,使得配重块3上升,并将承接板52向上翻转,按箭头指示方向转动丝杆44,驱动配重块3下降直至抵紧于路面,配重块3与路面摩擦力大,防止基座架1沿路面滑移;使用完后,按箭头指示的反方向转动丝杆44,驱动配重块3上升时,配重块3推动承接板52压缩扭簧53,当配重块3继续上升至承接板52不与配重块3接触时,扭簧53驱动承接板52转动至水平与限位板511抵接,配重块3下降即可抵接于承接板5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