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6784发布日期:2018-11-13 19:4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混凝土连续梁桥梁结构多跨越河流、道路等障碍物设置,为不影响桥下河流、道路通航交通,多采用悬臂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即在两侧支点处设置挂篮,依次逐段向支点两侧对称移动挂篮、浇筑梁体,为进一步提高桥下通航交通的安全,有时还采用顺桥下河流或道路浇筑梁体,再转体就位的方式进行施工。

无论哪种方式,最后都存在跨中合龙这一施工步骤,目前多采用将挂篮移动至合龙段,再浇筑中跨混凝土以完成中跨合龙,再将挂篮退后拆除的方式进行跨中合龙。但由于挂篮结构复杂,零件众多,加之需要两次移动挂篮设备,由此仍会对桥下的通航交通造成一定影响和安全隐患。且当桥梁结构宽度较大时,其相应的挂篮设备也更加复杂,同时,由于挂篮结构是固定在合龙段两侧的已完成的桥梁节段上,其对两侧的桥梁节段的安全性也是一种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其构造简单,便于施工,且能够有效降低对桥下通航交通的影响和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其包括:第一预埋段、第二预埋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预埋段以及第二预埋段之间的吊装段,且所述吊装段通过吊装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第一预埋段以及第二预埋段之间的区域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段朝向所述第二预埋段的一侧延伸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预埋段朝向所述第一预埋段的一侧延伸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相对设置,且共同用于承载所述吊装段。

优选的,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或第二突出部的宽度为30-60cm。

优选的,在宽度方向上,所述吊装段一侧设有第一加固板;和/或,所述吊装段另一侧设有第二加固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劲肋;和/或,所述第二预埋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劲肋;和/或,所述吊装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三加劲肋。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剪力钉;和/或,所述第二预埋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剪力钉;和/或,所述吊装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三剪力钉。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段预埋在第一混凝土结构中;和/或,所述第二预埋段预埋在第二混凝土结构中。

优选的,所述吊装段在宽度方向上被划分成若干个子单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桥梁中跨合龙结构可免于在施工中采用挂篮等大型设备,且通过横向分块的方式减小吊装重量,便于施工,且吊装段封闭后,整个后续合龙段的施工都位于封闭结构内,基本上对桥下通航交通等不产生影响,由此可消除安全隐患,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的立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的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吊装段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

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其包括:第一预埋段1、第二预埋段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预埋段1以及第二预埋段1’之间的吊装段2,且所述吊装段2通过吊装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第一预埋段1以及第二预埋段1’之间的区域中,以形成所述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段1可提前预埋在第一主梁梁体10中;和/或,所述第二预埋段1’可提前预埋在第二主梁梁体10’中,且所述第一预埋段1、第二预埋段1’以及吊装段2中的一项或几项采用耐腐蚀材料,如耐候钢等制成,由此避免钢结构后期需频繁进行涂装养护的问题;另外,由于桥梁横向宽度较宽,为便于实际施工以及减轻吊装重量,所述吊装段2在宽度方向上被划分成若干个子单元,吊装时,可将子单元沿图4中箭头所指方向吊装到所述第一预埋段1以及第二预埋段1’之间,然后再对所述若干个子单元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梁梁体10靠近所述第二主梁梁体10’的第一内侧110上、朝向所述第二预埋段1’延伸出第一突出部111;所述第二主梁梁体10’靠近所述第一主梁梁体10的第二内侧110’上、朝向所述第一预埋段1延伸出第二突出部111’;且所述第一突出部111以及第二突出部111’作为搭放平台,两者相对设置,共同用于承载所述吊装段2的整体重量,优选的,所述第一突出部111和/或第二突出部111’的宽度d为30-60cm(优选为50cm);所述吊装段2位于所述第一预埋段1与所述第二预埋段1’之间后,与第一突出部111以及第二突出部111’一起组成合龙段的主体结构。

进一步的,为加强钢板结构的刚度和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强度,所述第一预埋段1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劲肋11;和/或,所述第二预埋段1’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劲肋11’;和/或,所述吊装段2内设置有若干第三加劲肋21;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劲肋11和/或第二加劲肋11’和/或第三加劲肋21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且在长度方向L上均匀间隔设置;

同时,所述第一预埋段1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剪力钉12;和/或,所述第二预埋段1’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剪力钉12;和/或,所述吊装段2内设置有若干第三剪力钉2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层110宽度方向W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加劲肋21一侧连接的第一加固板23;和/或,所述第二内层110’宽度方向W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加劲肋21另一侧连接的第二加固板23’,通过所述第一加固板23、第二加固板23’对吊装段2整体进行进一步加固,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板23和/或第二加固板23’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为钢板结构。

此外,由于宽度较宽,为了加强第一内侧110、第二内侧110’在跨中浇筑混凝土时的结构安全性能,所述第一预埋段1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吊筋13;和/或,所述第二预埋段1’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吊筋13’,优选的,所述第一吊筋13和/或第二吊筋13’在宽度方向W上均匀间隔设置,且在高度方向H上延伸;由此可在第一预埋段1、第二预埋段1’通过增设吊筋来对结构整体进行加强;优选的,所述第一吊筋13和/或第二吊筋13’采用精轧螺纹钢制成,可进行预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形成所述第一预埋段、第二预埋段以及吊装段;且将第一加劲肋、第一剪力钉焊接到第一预埋段内,将第二加劲肋、第二剪力钉焊接到第二预埋段内,以及将第三加劲肋、第三剪力钉焊接到吊装段内;同时对应安装第一吊筋和第二吊筋,并进行张拉,加强第一预埋段、第二预埋段结构的整体安全;

S2、将所述第一预埋段以及第二预埋段预埋就位,进一步在第一内侧上形成第一突出部,以及在第二内侧上形成第二突出部;

S3、将吊装段分成若干子单元,且将子单元逐一吊装到到所述第一预埋段以及第二预埋段之间,并搁置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上,且使得吊装段与第一加劲肋、第二加劲肋以及第三加劲肋对齐;由此将所述吊装段整体吊装到所述第一预埋段以及第二预埋段之间;

S4、宽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三加劲肋一侧焊接第一加固板,另一侧焊接第二加固板,由此锁定所述吊装段;且进一步焊接吊装段各子单元之间的缝隙,封闭形成整体;

以及S5、在所述吊装段内部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梁中跨合龙结构的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二中的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桥梁中跨合龙结构可免于在施工中采用挂篮等大型设备,且通过横向分块的方式减小吊装重量,便于施工,且吊装段封闭后,整个后续合龙段的施工都位于封闭结构内,基本上对桥下通航交通等不产生影响,由此可消除安全隐患,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