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体横向偏位的桥墩受力自平衡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0991发布日期:2018-10-16 19:2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养护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体横向偏位的桥墩受力自平衡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梁式桥、刚构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五种基本体系。其中梁式桥因成本低、建设工期短、整体性好、受力合理、跨越能力大,在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中得以广泛应用。

对于梁式桥,梁体作为桥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桥梁上部主要承重构件,为车辆安全、舒适地行驶提供通道。梁体在施工、运营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自然灾害、汽车动力荷载、支座安装不平、梁底横披等因素,可能会引起梁体横向偏位,这种桥梁病害的逐渐积累,会对桥梁结构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后果。小则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大则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梁体偏位病害,以恢复其使用功能。

传统的纠偏复位方法通常是先用千斤顶将梁体顶升,再落下复位。上述传统的纠偏复位方法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需要在桥墩一侧搭设临时支架,费时费工;(2)临时支架往往需要额外的支架基础,而且当桥墩较高时,支架因承受顶推梁体的反作用力需要保证牢固、可靠;(3)临时支架和桥墩之间属于两个独立的结构,顶推作用力将会传递给下部桥墩,可能会致使桥墩开裂,不利于桥墩受力,带来了新的病害。

此外,文献号为CN205188840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桥梁横向顶推纠偏装置,其采用横向顶推千斤顶作为横向顶推设备,当梁体横向偏位较大时,横向偏位超过横向千斤顶的额定行程,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在梁体和横向千斤顶之间不断加塞钢垫块,操作不当还可能会引起梁体弹性复位(回复到梁体纠偏前原有位置)。此外,这种纠偏装置需要在墩柱上安装钢抱箍,因此,这种横向顶推纠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用于有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横向偏位较大、超出其行程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纠偏装置进行改进以扩大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桥墩横向受力合理并且纠偏行程较大的梁体横向偏位的桥墩受力自平衡纠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梁体横向偏位的桥墩受力自平衡纠偏装置,包括推移系统,所述推移系统装设于梁体和支撑梁体的盖梁上,所述推移系统包括安装在梁体偏位侧的平移千斤顶、拉索和锚固端,所述平移千斤顶为穿心式千斤顶,所述拉索一端连接平移千斤顶,另一端通过锚固端锚固于盖梁的非偏位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锚固端包括锚固钢板、槽钢盒、U形钢抱箍、锚垫板和锚栓,所述锚固钢板固定于盖梁非偏位侧端部的抗震挡块外侧,所述槽钢盒固定于锚固钢板外侧,所述U形钢抱箍包覆于槽钢盒下部并用锚栓固定于盖梁侧面,所述拉索穿透槽钢盒,拉索端头与槽钢盒之间设有锚垫板。

所述平移千斤顶和梁体偏位侧之间设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呈L型结构,包覆于偏位侧梁体侧面及下表面。

还包括用于顶升梁体的顶升千斤顶,所述盖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垫石,垫石上表面中部设有支座,所述顶升千斤顶装设于垫石上表面,位于支座的至少一侧。

还包括装设于支座上的滑道,所述滑道的坡度与盖梁相同。

所述滑道包括自下至上排布的槽钢、钢板、不锈钢板和聚乙烯F4板。

所述滑道与梁体底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06~0.08。

还包括限位系统,限位系统包括设于抗震挡块的内侧的横向限位块。

所述限位系统还包括设于滑道和顶升千斤顶之间的纵向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利用梁体横向偏位的桥墩受力自平衡纠偏装置的纠偏方法,所述梁体装设在由桥墩支撑的盖梁上,盖梁上的垫石上设有支撑梁体的支座,该纠偏方法步骤如下:

(a)施工准备:中断交通后,人工凿除位于待纠偏的梁体和盖梁之间的伸缩缝装置,并整体取出伸缩缝装置,安装顶升千斤顶;

(b)在待纠偏的梁体对应的各盖梁一侧搭设吊架,各个顶升千斤顶同步顶升梁体至设计高度,用桥梁检查车安装推移系统、滑道和限位系统;

(c)各个顶升千斤顶的各油泵缓慢回油,落梁体至滑道上,复位过程全程监控;

(d)平移千斤顶缓慢进油,推移梁体平移复位后,平移千斤顶缓慢回油卸荷;

(e)顶升千斤顶顶升梁体至满足更换支座的高度后停止顶升,拆除推移系统、滑道和限位系统;

(f)将原支座逐一拆除,并将新的支座安装至原支座位置;

(g)顶升千斤顶油泵缓慢回油,落梁至支座完全受力,拆除顶升千斤顶;

(h)重新安装位于梁体和盖梁之间的伸缩缝装置,恢复交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用穿心式千斤顶代替顶推式平移千斤顶,将推移反力作用在盖梁上,实现桥墩受力的自平衡,无需花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搭设抵挡推移反力的支架,并且不会对下部桥墩结构产生损害;纠偏过程中也不会造成偏位梁体两端的其余梁体产生横向位移,纠偏位置准确;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平移千斤顶沿拉索推移梁体,行程范围大,可用于偏位情况十分严重的梁体,无需加塞钢垫块,操作简单方便,省工省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自平衡纠偏系统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自平衡纠偏系统的安装位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自平衡纠偏系统中锚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自平衡纠偏系统中锚固端的结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自平衡纠偏系统中反力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自平衡纠偏系统中顶升千斤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自平衡纠偏系统中滑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梁体;2、盖梁;21、抗震挡块;22、垫石;23、支座;3、推移系统;31、平移千斤顶;32、拉索;33、锚固端;331、锚固钢板;332、槽钢盒;333、U形钢抱箍;334、锚垫板;335、锚栓;34、反力架;4、顶升千斤顶;5、滑道;51、槽钢;52、钢板;53、不锈钢板;54、聚乙烯F4板;6、限位系统;61、横向限位块;62、纵向限位块;7、桥墩;8、吊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文实用新型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梁体横向偏位的桥墩受力自平衡纠偏装置,包括推移系统3,推移系统3装设于梁体1和支撑梁体1的盖梁2上,推移系统3包括安装在梁体1偏位侧的平移千斤顶31、拉索32和锚固端33,平移千斤顶31为穿心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将推移反力作用在盖梁上,实现桥墩受力的自平衡,无需花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搭设抵挡推移反力的支架,并且不会对下部桥墩结构产生损害;纠偏过程中也不会造成偏位梁体两端的其余梁体产生横向位移,纠偏位置准确;拉索32一端连接平移千斤顶31,另一端通过锚固端33锚固于盖梁2的非偏位侧,沿拉索32推移梁体,行程范围不受限制,可用于偏位情况十分严重的梁体,无需加塞钢垫块,操作简单方便,省工省时。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锚固端33包括锚固钢板331、槽钢盒332、U形钢抱箍333、锚垫板334和锚栓335,锚固钢板331固定于盖梁2非偏位侧端部的抗震挡块21外侧,槽钢盒332固定于锚固钢板331外侧,使整个锚固端33与盖梁2的接触面积增大,锚固强度加大,U形钢抱箍333包覆于槽钢盒332下部并用锚栓335固定于盖梁2侧面,进一步加强了锚固端33的强度,拉索32穿透槽钢盒332,拉索32端头与槽钢盒332之间设有锚垫板334,使拉索32传递的顶推反力作用于整个盖梁2端部,受力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平移千斤顶31和梁体1偏位侧之间设有反力架34,反力架34呈L型结构,包覆于偏位侧梁体1侧面及下表面,使梁体1偏位侧受顶推力更均匀,不致因顶推力作用面积过小而产生局部破裂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还包括用于顶升梁体1的顶升千斤顶4,盖梁2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垫石22,垫石22上表面中部设有支座23,顶升千斤顶4装设于垫石22上表面,梁体1中部的盖梁2上的支座23为中支座,支反力较大,顶升千斤顶应设置于支座两侧,两端的盖梁2上的支座23为边支座,设置于一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装设于支座23上的滑道5,滑道5坡度与盖梁2相同,以使梁体1更易与推移复位,滑道5包括自下至上排布的槽钢51、钢板52、不锈钢板53和聚乙烯F4板54,滑道5与梁体1底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06~0.08。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系统6,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系统6包括设于抗震挡块21的内侧的横向限位块61,使纠偏复位后梁体1与抗震挡块21保证一定的间隙,并且保证梁体内力卸载及梁体回弹有一定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限位系统6还包括设于滑道5和顶升千斤顶4之间的纵向限位块62,纵向限位块62位于梁体1下方限制梁体1在横向纠偏时产生纵向位移,二者竖直方向上存在间隙避免纵向限位快55对梁体1横向纠偏时产生干涉增大阻力。

本实施例的利用梁体横向偏位的桥墩受力自平衡纠偏装置的纠偏方法,梁体1装设在由桥墩7支撑的盖梁2上,盖梁2上的垫石22上设有支撑梁体1的支座23,该纠偏方法步骤如下:

(a)施工准备:中断交通后,人工凿除位于待纠偏的梁体1和盖梁2之间的伸缩缝装置,并整体取出伸缩缝装置,安装顶升千斤顶4;

(b)在待纠偏的梁体1对应的各盖梁2一侧搭设吊架8,各个顶升千斤顶4同步顶升梁体1至设计高度,用桥梁检查车安装推移系统3、滑道5和限位系统6;

(c)各个顶升千斤顶4的各油泵缓慢回油,落梁体1至滑道5上,复位过程全程监控;

(d)平移千斤顶31缓慢进油,推移梁体1平移复位后,平移千斤顶31缓慢回油卸荷;

(e)顶升千斤顶4顶升梁体1至满足更换支座23的高度后停止顶升,拆除推移系统3、滑道5和限位系统6;

(f)将原支座23逐一拆除,并将新的支座23安装至原支座23位置;

(g)顶升千斤顶4油泵缓慢回油,落梁至支座23完全受力,拆除顶升千斤顶4;

(h)重新安装位于梁体1和盖梁2之间的伸缩缝装置,恢复交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