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性铺装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9086发布日期:2019-01-08 21:00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性铺装地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透水性铺装地砖。



背景技术:

现有园路、广场、人行道铺装主要采用方形的砖或花岗岩作为面层材料。花岗岩、地砖面层吸水率低,短时降水量较大时,地面易产生积水;当铺装结合层施工质量差,或人行道铺装受车辆碾压时,铺装会局部松动、沉降、开裂,雨天砖缝溅水。而且普通地砖易翘起,翘起后与水的接触面积为整块地砖的水平投影面积,面积大,容易溅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性铺装地砖。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性铺装地砖,包括六边形的面层,六边形的面层包括三条长边和三条短边,三条长边的延长线交汇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面层顶部设置有三条水槽,三条水槽交汇于地砖中心,面层底部设置有三个凸起的支座。

所述六边形的面层长边长260mm,短边长20mm,面层厚50mm。

所述三条水槽分别沿着三条短边中点与对侧长边中点的连线设置。

所述水槽高5mm,宽10mm。

所述支座是圆弧形的,三个支座分别沿着三条短边与地砖中心的连线设置。

所述支座宽20mm,高50mm。

所述地砖相互拼接后,每块地砖周围会形成3个6边形的排水孔,每块地砖的三条水槽和相邻地砖的水槽相接。

施工时将地砖支座的一半高度埋入水泥砂浆结合层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水槽纹路也可以增加地砖摩擦力,防滑,三个支座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即使地砖基层沉降、开裂、凹凸不平,行人踩踏时,地砖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不易翘起,即使翘起,地砖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只有三个支座的水平投影面积,面积小,不易溅水。将地砖支座的一半高度埋入水泥砂浆结合层中,待结合层硬化后地砖下层的空隙就可以自由过水,即使短时降水量大,雨水也能顺着水槽汇入排水孔,通过下层空隙将雨水排出,使地砖表面不积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砖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砖底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砖拼接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地砖安装施工示意图;

图中,1—面层;2—水槽;3—支座;4—排水孔;5—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地砖由蒸压灰砂制成,呈六边形,长边长260mm,短边长20mm,高100mm,其中面层厚50mm。地砖顶部设置三条水槽,每条高5mm,宽10mm,交汇于地砖中心,用于收集雨水。水槽纹路也可以增加地砖摩擦力,防滑。地砖面层下设置三个凸起支座,宽20mm,高50mm,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即使地砖基层沉降、开裂、凹凸不平,行人踩踏时,地砖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不易翘起。即使翘起,地砖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只有三个支座的水平投影面积,面积小,不易溅水,而普通地砖易翘起,翘起后与水的接触面积为整块地砖的水平投影面积,面积大,容易溅水。地砖相互拼接后,每块地砖周围会形成3个6边形排水孔,每块地砖的三条水槽会和相邻地砖的水槽相接,最终所有水槽所收集的雨水都能排入泄水孔中。施工时,将地砖支座的一半高度埋入水泥砂浆结合层中,待结合层硬化后地砖下层的空隙就可以自由过水,即使短时降水量大,雨水也能顺着水槽汇入排水孔,通过下层空隙将雨水排出,使地砖表面不积水。

实施例1

广场铺装面积大,容易积水,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砖作为铺装面层,30厚1:3水泥砂浆作为结合层,100厚C25细石混凝土作为基层,施工时将地砖支座的一半高度(20-30mm)埋入结合层中,向排水沟方向1.5%找坡,地砖与基层之间会形成20-30mm高的架空排水层,水槽汇入排水孔内的雨水能依靠坡度排至排水沟,防止铺装表面积水。

实施例2

人行道铺装经常会遇到车辆碾压,容易松动翘起溅水,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砖作为铺装面层,30厚1:3水泥砂浆作为结合层,100厚C25细石混凝土作为基层,三脚支座能有效提高地砖的稳定性,使地砖不易松动翘起,解决地砖溅水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