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石路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5500发布日期:2018-12-05 20:09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石路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基,特别是一种填石路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国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的同时,对于道路承载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路基结构的强度,保证路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其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上部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下部地基已成为路基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极大程度是取决于路基的填料以及对路基填料的压实度。就路基填料而言,粒径的大小对填料的性能影响很大。目前,《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规定路基填筑时,上路堤摊铺厚度不得大于40cm,下路堤摊铺厚度不得大于60cm,填料粒径不得大于摊铺厚度的三分之二,而规范中并没有提及采用大粒径石块作为路基填料时的有关规定。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填石路基中的石块主要是通过对岩体进行爆破产生的,爆破产生的石块粒径往往不能满足规范的规定,有的石块粒径可能会达到1-2m,这时,在工程中常常会对这些不满足规范粒径规定的大粒径石块进行处理。

目前,对于大粒径石块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现场进行破碎后作为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但是这种处理大粒径石块的方法比较费时,过程较为复杂,工程造价较高。另一种方法是弃石处理,将大粒径石块堆放到弃土场,产生“垃圾”。但是,从理论上来讲,大粒径石块的强度和承载能力要远远大于小粒径的石块,因此无论是以上哪种处理大粒径石块的方法,都没有发挥大粒径石块的价值,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如何在不提高工程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大粒径随时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在处理大粒径石块的方法比较费时,过程较为复杂,工程造价较高,不能发挥大粒径石块的价值,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石路基。本实用新型在填石路基层中呈网格状摆放大粒径石块,并在石块之间填土碾压,无需对大于路基填料要求粒径的石块进行再次处理,可直接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石块处理成本和工程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填石路基,包括有逐层填筑的填石路基层,每层填石路基层底部均设有网格,网格中心点间隔放置有摆放石块,纵向相邻摆放石块的中心间距和横向相邻摆放石块的中心间距相同,且纵向和横向相邻石块的中心间距为3-5米,石块之间设有填土,相邻两层填石路基层中的石块纵向和横向均为错位摆放。

前述的填石路基中,所述石块为边长为1.0-1.5米的硬质岩石。

前述的填石路基中,所述石块之间的填土采用粒径1-15厘米的级配填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挖方区的大粒径石块直接填筑在路基中,可以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但因大粒径石块与路基其他填料抗剪强度不同,使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逐层错位间隔排放石块的方法,并通过补强追密整体处理路基,不仅可以保证每层填料都可以被充分压实,也可以保证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变形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得减少资源浪费,更加省时省力,经济合理。由于大粒径石块体积较大,可以在路基填筑时,较多得减少路基细料的用量,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土石方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由于路基填料为逐层错位排放大粒径石块,并对填料进行分层压实,并整体补强追密,可以很好的将路基上部承受的荷载均匀的传递给地基,同时由于其大粒径结构,使得路基的弯沉值较小,因此能够保证路基上部的路面结构保持长期的安全稳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分层填筑填石路基层的方式,并结合阶段性强夯追密的方式对路基进行追密加固,在改善路基耐久性的前提下简化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较常规的填石路基节省工程造价10-30%,提高工程施工工效10-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无需对大于路基填料要求粒径的石块进行再次处理,可直接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石块处理成本和工程成本;通过采用分层填筑填石路基层的方式,并结合阶段性强夯追密的方式对路基进行追密加固,在改善路基耐久性的前提下简化施工,缩短施工周期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填石路基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邻层的石块布置投影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填石路基层,2、填土,3、石块,4、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填石路基,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有逐层填筑的填石路基层1,每层填石路基层1底部均设有网格4,网格4中心点间隔放置有摆放石块3,纵向相邻摆放石块3的中心间距和横向相邻摆放石块3的中心间距相同,且纵向和横向相邻石块3的中心间距为3-5米,石块3之间设有填土2,相邻两层填石路基层1中的石块3纵向和横向均为错位摆放。

所述石块3为边长为1.0-1.5米的硬质岩石。

所述石块3之间的填土2采用粒径1-15厘米的级配填料。

该填石路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地基处理,首先进行承载力测试,对于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只进行场地平整即可,对于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

S2:填筑路基,布设网格4、摆放石块3、分层填土2并碾压的顺序逐层填筑填石路基层1,布设网格4包括在地基上或者填石路基层1表面上采用石灰粉撒布网格4,然后在网格4内横向和纵向间隔摆放石块3,石块3位于网格中央,横向和纵向相邻石块3之间间隔一个网格4,石块3摆放完成后,在石块3之间进行分层填土2,并对分层填土2进行碾压,填土2表面与石块3顶面平齐后进行下一层填石路基层1施工,所述同一层填石路基层1的石块3之间分层填土2厚度为40-60厘米。

S3:路基补强,路基逐层填筑过程中,每填筑4-6米高的路基就进行一次强夯追密处理,并依照上述顺序逐层填筑填石路基层1至设计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纵向相邻摆放石块3的中心间距和横向相邻摆放石块3的中心间距相同,且纵向和横向相邻石块3的中心间距为3-5米,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相邻石块3之间的间距大于常规压路机的宽度,避免填土2碾压过程中石块3阻碍压路机正常作业;通过相邻两层填石路基层1中的石块3纵向和横向均为错位摆放,错位摆放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每层填土2都可以被充分压实,保证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产生不均匀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填石路基将挖方区的大粒径石块3直接填筑在路基中,可以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但因大粒径石块3与路基其他填料抗剪强度不同,使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逐层错位间隔排放石块3的方法,并通过补强追密整体处理路基,不仅可以保证每层填料都可以被充分压实,也可以保证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变形,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得减少资源浪费,更加省时省力,经济合理。由于大粒径石块3体积较大,可以在路基填筑时,较多的减少路基细料的用量,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土石方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由于路基填料为逐层错位排放大粒径石块3,并对填土2进行分层压实,并整体补强追密,可以很好的将路基上部承受的荷载均匀的传递给地基,同时由于其大粒径结构,使得路基的弯沉值较小,因此能够保证路基上部的路面结构保持长期的安全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分层填筑填石路基层1的方式,并结合阶段性强夯追密的方式对路基进行追密加固,在改善路基耐久性的前提下简化施工,缩短施工周期。

总之,本实用新型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对挖方区域的大粒径石块3进行破碎或者进行二次处理,直接将其作为填石路基主体填料,避免造成石块3的浪费,也可以避免发生工程的二次成本,同时,每层填石路基层中的填土2也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进行,将填土2部分与石块3部分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石块3的抗压性能,有效改善填石路基的整体结构强度,为了避免因石块3与路基填土2的抗剪强度不同而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相邻层的石块3错位摆放,能够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延长路基使用寿命,施工便捷,节约资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