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或建筑露天铺贴的可排水防滑广场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406发布日期:2018-12-07 23:2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或建筑露天铺贴的可排水防滑广场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或建筑露天铺贴的可排水防滑广场砖。



背景技术:

广场具有空旷的场地,是一个可让人们聚会休息的空间,同时也是人们逃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在市政建筑中广场非常常见,是城市道路枢纽,也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通行的行人较多,其一般配套布置在重要建筑物的周边,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而由于其面积巨大,若设计不到位,下雨天会造成大面积的积水,给行人及活动造成影响,并且让市容大打折扣,所以在设计用材时即需要考虑到排水问题,本实用新型则提供一种市政或建筑露天铺贴的可排水防滑广场砖,其具有疏水的特性,可以有利于施工时排水路线的布置,并且防滑耐磨,不易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或建筑露天铺贴的可排水防滑广场砖,其可以起到疏水的作用,引导水流排出,且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耐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或建筑露天铺贴的可排水防滑广场砖,包括矩形状砖体,所述砖体的上表面为弧形面,其中心位置最高,四周位置最低,所述砖体的上表面上排列设置有横向的与纵向的弧形导水槽,所述砖体的四周边缘设置有间隔边,所述横向与纵向设置在砖体上表面的导水槽一直延伸至砖体四周的间隔边处,所述间隔边的作用是相邻的砖体铺贴时对应的间隔边接触形成槽形结构,雨水下落到砖体的上表面并且会沿砖体上表面上的导水槽流入到砖体四周的间隔边上,再从间隔边之间形成的槽形结构上流出,铺筑广场砖时,要控制整个砖面的排水斜度比较困难,极易出现排水死角造成雨水堆积,即使雨量小时,地面总是湿漉漉的,这些附着水不能被排出只能靠慢慢蒸发,容易造成滑倒,而本实用新型的砖体上表面的雨水会自动沿弧面或导水槽流到砖体四周的间隔边上,间隔边之间形成槽形结构,控制这个槽形结构的坡度会简单得多,方便雨水排出,并且在雨水较少时,水流缓慢,砖体上表面的附着水会受弧面坡度影响流入到间隔边上,即使间隔边之间形成的槽形结构内的雨水未及时排出,也不影响行人行走,因为广场砖体通常面积小,行人脚步根本接触不到间隔边,也不存在因雨水滑倒的可能性,并且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导水槽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上表面的摩擦力,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的底面为平面状,一方面可以方便铺贴,另外可以减少与地面接触之间的空隙,行人在其上行走时可以将压力转移到地面,避免砖体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的弧度大于其余四周位置处的弧度,这样可以增加与行人脚底接触的中间位置处的排水速度,并且缩小与脚底接触的面积,行人行走时可以对中间位置处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在摩擦过程中,附着水可以快速挥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砖体上表面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个砖体铺贴形成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市政或建筑露天铺贴的可排水防滑广场砖,包括矩形状砖体1,所述砖体1的上表面为弧形面,其中心位置最高,四周位置最低,如图1侧视截面图所示,所述砖体1的上表面上排列设置有横向的与纵向的弧形导水槽11,如图2俯视图所述,所述砖体1的四周边缘设置有间隔边2,所述横向与纵向设置在砖体1上表面的导水槽11一直延伸至砖体1四周的间隔边2处,所述间隔边2的作用是相邻的砖体1铺贴时对应的间隔边2接触形成槽形结构,如图3多个砖体1铺贴形成的效果图所示,雨水下落到砖体1的上表面并且会沿砖体1上表面上的导水槽11流入到砖体1四周的间隔边上,再从间隔边2之间形成的槽形结构上流出,铺筑广场砖时,要控制整个砖面的排水斜度比较困难,极易出现排水死角造成雨水堆积,即使雨量小时,地面总是湿漉漉的,这些附着水不能被排出只能靠慢慢蒸发,容易造成滑倒,而本实用新型的砖体1上表面的雨水会自动沿弧面或导水槽11流到砖体1四周的间隔边2上,间隔边2之间形成槽形结构,控制这个槽形结构的坡度会简单得多,方便雨水排出,并且在雨水较少时,水流缓慢,砖体1上表面的附着水会受弧面坡度影响流入到间隔边2上,即使间隔边2之间形成的槽形结构内的雨水未及时排出,也不影响行人行走,因为作为广场砖砖体1通常面积小,行人脚步根本接触不到间隔边2,也不存在因雨水滑倒的可能性,并且砖体1上表面设置有导水槽11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上表面的摩擦力,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1的底面12为平面状,一方面可以方便铺贴,另外可以减少与地面接触之间的空隙,行人在其上行走时可以将压力转移到地面,避免砖体1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砖体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13处的弧度大于其余四周位置14处的弧度,这样可以增加与行人脚底接触的中间位置13处的排水速度,并且缩小与脚底接触的面积,行人行走时可以对中间位置13处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在摩擦过程中,附着水可以快速挥发。

本文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