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023发布日期:2019-01-29 17:5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转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连续梁转体施工的转动体系一般布置在基础承台与桥墩底部之间,将墩梁固结后整体转动就位,转体完成后直接封固承台部位,进行先边跨合拢后中跨合拢。墩顶转体结构布置于墩顶,在墩身施工时就预埋转动体系,转体完成后先进行边跨合拢,再同步顶升梁体拔除中心转轴,抽出夹层钢板,落梁至设计标高,最后进行中跨合拢。

在顶升梁体拔除中心转轴时,常采用钢丝绳固定在中心转轴顶部,在安装时预留出0#块中隔板套筒顶部,体系转换时采用倒链拉钢丝绳的方法拔除中心转轴。

然而,这种拔除中心转轴的方法,会由转体时上下球铰中心转轴套筒的变形,从而使得顶梁后中心转轴拔除困难。此外,转轴上方栓接钢丝绳作为拔除工具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受力较大时钢丝绳极易出现断裂。

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转体施工中用于拔除中心转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用作拔除转体系统中心转轴的辅助拔除器,所述中心转轴顶部设有连接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器本体,包括设于顶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下延伸得到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为一对翼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中心转轴连接处相匹配;

转轴连接装置,所述转轴连接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中心转轴的连接处;

顶升杆及限位块,所述顶升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处,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面,且套设于所述顶升杆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下竖直延伸得到的一对翼板,所述翼板在水平方向开设与所述中心转轴连接处相匹配的水平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转轴连接装置为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水平连接孔和所述中心转轴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翼板的外侧面设有竖直方向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从所述第一连接部起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翼板之间的间隔不小于所中心转轴连接处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中央在竖直方向开设竖直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顶升杆为螺纹钢,所述螺纹钢通过所述竖直连接孔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处。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顶升杆螺锁。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面还设有另一限位块,另一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面。

优选地,所述顶升杆为圆钢,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圆钢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一方面通过在连接器本体顶部设置第一连接部,并在第一连接部设置顶升杆,同时配合限位块使顶升杆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更紧固;另一方面,连接器本体下方设置与中心转轴连接处匹配的第二连接部,通过转轴连接装置将连接器本体与中心转轴牢固连接。构成了结构组成简单,安全牢固,且操作简便的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

2.本实用新型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的顶升杆采用螺纹钢,限位块采用螺母,一方面便于现场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承受力大,能实现连接器本体与顶升杆之间、顶升杆与拔除装置之间简单而牢固的连接。

3.本实用新型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中,顶升杆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器本体上,另一端可用于连接千斤顶进行反顶,在拔除困难时能够有效辅助中心转轴的拔除,使得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传统连续梁转体施工的转动体系一般布置在基础承台与桥墩底部之间,将墩梁固结后整体转动就位,转体完成后直接封固承台部位,进行先边跨合拢后中跨合拢。墩顶转体结构布置于墩顶,在墩身施工时就预埋转动体系,转体完成后先进行边跨合拢,再采用拔除装置统一同步顶升梁体拔除中心转轴,抽出夹层钢板,落梁至设计标高,最后进行中跨合拢。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转体施工步骤中拔除中心转轴1所用的工具,即,一种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2,用作拔除转体系统中心转轴1的辅助拔除器,所述中心转轴1顶部设有连接处11,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

连接器本体21,包括设于顶部的第一连接部211,以及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向下延伸得到的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二连接部212设为一对翼板2121,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中心转轴1连接处11相匹配;

转轴连接装置22,所述转轴连接装置2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与所述中心转轴1的连接处11;

顶升杆23及限位块24,所述顶升杆23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处,结合图3,所述限位块24a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下端面,且套设于所述顶升杆23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中央在竖直方向开设竖直连接孔2111,该竖直连接孔2111为所述顶升杆23提供竖向穿设的开口。所述第二连接部212为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向下竖直延伸得到的一对翼板2121,所述翼板2121在水平方向开设与所述中心转轴1连接处11相匹配的水平连接孔2122。该竖直连接孔2111的形状、规格均与顶升杆23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翼板2121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窄,且翼板2121的下端部边缘呈圆弧形,以使翼板2121与中心转轴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增强连接组件2的灵活性,同时节省空间。所述翼板2121的外侧面设有竖直方向的加劲肋2123,所述加劲肋2123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起向下延伸至水平连接孔2122处,加劲肋2123的设置能够增加连接器本体21的承受力,进一步保证连接组件2的使用安全。连接器本体21采用厚度2cm的Q235钢板,结构一体切割成型,保证了其抗拉强度和硬度。其中,竖直连接孔2111与水平连接孔2122采用冲压的方式形成,孔四周需打磨以形成光滑表面,以保证连接面之间的贴合度,保证连接紧固。所述翼板2121之间的间隔应适应中心转轴1连接处11的大小进行调整,一般地,翼板2121之间的间隔应不小于所中心转轴1连接处11的厚度,以保证在连接组件2的中心留出足够空间连接中心转轴1,中心转轴1连接于连接组件2的中心,能够保证顶升的平衡,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所述转轴连接装置22为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水平连接孔2122和所述中心转轴1的连接处11。优选地,销轴为φ56mm高强钢棒(A45)。其受力分析如下:

截面面积为:A=3.14×282=2461.8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5Mpa;

根据公式,最不利状态下销轴受力Q=[τ]×A=125×2461.8=307.7KN≈30t。

即,上述销轴的可承受力为30t,足以作为转轴连接装置22,将连接器本体21与中心转轴1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升杆23为螺纹钢。螺纹钢优选为φ25m精轧螺纹钢,其受力分析如下:

截面面积为:A=522.2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τ]=830Mpa;

最不利状态下销棒受力Q=[τ]×A=830×522.2=433.4KN≈43t。

即,上述螺纹钢的可承受力为43t,足以作为连接器本体21与拔除装置的连接桥梁。

再次参见图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上端面还设有另一限位块24b,另一所述限位块24b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上端面。优选的,第一连接部211与下端面和上端面的限位块24紧密连接。在提升时,第一连接部211处与上端面、下端面的限位块24之间的作用力至少包括:上端面的限位块24b给予第一连接部211向下的压力,下端面的限位块24a给与第一连接部211向上的提升力。因此,第一连接部211处与上端面、下端面同时设置限位块24,能够保证在提升过程中连接器的固定,保证施工安全。同样地,限位块24优选为钢制材料,且能保证最不利状态下受力超过35t。

所述螺纹钢通过所述竖直连接孔2111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处,适应螺纹钢的特性,所述限位块24优选采用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螺纹钢螺锁,以实现顶升杆23竖直方向的限位。顶升杆23与限位块24的这种实现设置,一方面便于现场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承受力大,能实现连接器本体21与顶升杆之间、顶升杆与拔除装置之间简单而牢固的连接。在另一个可实施的方式中,顶升杆23为圆钢,所述限位块24与所述圆钢焊接,同样实现顶升杆23竖直方向的限位。为了适应顶升杆23的形状,竖直连接孔2111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2中,顶升杆23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器本体21上,另一端可用于连接千斤顶进行反顶,在拔除困难时能够有效辅助中心转轴1的拔除,使得操作安全。见图3,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2及中心转轴1外还可以套设套筒3,以降低中心转轴1提升过程中的倾斜事件的发生概率。

在实际运用中,连接组件2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如下:

1)将顶升杆23穿过连接器本体21的第一连接部211,并用限位块24a将顶升杆23固定在连接器本体21的下端面。

2)将连接器本体21的第二连接部212与中心转轴1的连接处11对准,并用转轴连接装置22将二者固定连接。

3)将顶升杆23与拔除装置连接。

4)检查顶升杆23与第一连接部211之间、限位块24a与顶升杆23之间、第二连接部212与中心转轴1连接处11之间、顶升杆23与拔除装置之间的连接情况,确保各处均连接牢固。

5)开启拔除系统,提升中心转轴1。

特别地,在上述安装方法中,如需在第一连接部211的上端面安装限位块24b,则需在将顶升杆23穿过连接器本体21之前,将限位块24b安装在顶升杆23末端处,并预留一段顶升杆23长度以供第一连接部211下端面限位块24a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2通过在连接器本体21顶部设置第一连接部211,并在第一连接部211设置顶升杆23以与拔除系统连接,同时配合限位块24使得顶升杆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紧固;连接器本体21下方设置与中心转轴1连接处11匹配的第二连接部212,通过转轴连接装置22将连接器本体21与中心转轴1牢固连接,构成了结构组成简单,安全牢固,且操作简便的转体施工用连接组件2。

虽然上面已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