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1624发布日期:2019-02-10 22:5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噪声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已经普遍的进入千家万户,而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噪音已经成为主要噪音来源之一,在学校周边安静的环境中传播尤为明显,容易对教学造成影响,所以市面上急需一种能够对噪声进行治理墙体,帮助人们治理噪音污染。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人经检索发现,例如专利号为CN20400127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阻性消声墙,包括前后设置的吸声墙体和吸隔声墙体,所述吸声墙体和吸隔声墙体之间隔有空腔;吸隔声墙体的外壁为隔声结构,内壁为吸声结构;所述吸声墙体和吸隔声墙体分别由若干吸声模块和吸隔声模块组成;吸隔声模块之间留有缝隙形成进风口,吸声模块之间留有缝隙形成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均与空腔连通,并且进风口与出风口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吸声模块、吸隔声模块且利用横梁构成有风道的吸隔声墙体,能消声和自然通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吸声模块和吸隔声模块可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规范化安装,易于维修、更换和运输。

再例如专利号为CN105178461A的专利公开了墙体型材,在方管(9)的前部面设有至少一根球拍状凸起卡条(4);面部减音板(6)的背部面上设有凸起的“C”形槽(5);多根背部型材(1)一侧的突出面(11)与相邻背部型材的凹槽(8)卡接,在每一背部型材的球拍状凸起卡条卡接一根面部减音板的“C”形槽,所述面部减音板的板体(13)一侧设有双凸起角(14),板体另一侧设有单凸起角(15),板体一侧的双凸起角卡在相邻板体另一侧的单凸起角上;在两两球拍状凸起卡条之间的腔体内设有海绵条(3);本实用新型利用面部减音板与面部减音板之间的间隙吸纳低频噪音,海绵条将进入两两球拍状凸起卡条之间声音吸纳。

基于上述两处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虽然能够进行常规的噪声治理使用,但是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几点问题,包括有:对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噪音吸收效果较弱,容易导致噪音传入教学场所,对安静的教学场所造成影响,且无法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天然噪音吸收能力,并且在外界长期使用时,其内部容易发生老化,需要人员进行更换,容易影响装置自身噪音吸收效果。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以解决现有的噪声治理装置,对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噪音吸收效果较弱,容易导致噪音传入教学场所,对安静的教学场所造成影响,且无法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天然噪音吸收能力,并且在外界长期使用时,其内部容易发生老化,需要人员进行更换,容易影响装置自身噪音吸收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包括墙体、拦阻锥、吸音棉板、消音槽、种植框、前挡板、进音孔、植株攀爬快、爬山虎、支撑架、折叠架、帆布、安插块、支撑柱和联合块,所述墙体为长方形竖直结构,且吸音棉板安装在墙体内部,并且墙体底部位于土层内部,所述种植框底部位于土层内部,所述前挡板安装在墙体前端面上,且前挡板上开设有八处进音孔,所述前挡板前端面整齐分布有多处梯形植株攀爬快,所述支撑架为框状结构,且帆布一端安装在支撑架上,并且支撑架两端分别位于两处墙体后端面上,所述折叠架一端转动连接与支撑架上,且帆布底部安装在折叠架上,所述安插块通过六处螺栓安装在墙体后端面上,且安插块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柱安装在墙体后端面上,且支撑柱底部位于土层内部。

进一步的,墙体前端面内部安装有一处吸音棉板,且吸音棉板内整齐密集分布有多处圆弧形消音槽。

进一步的,种植框安装在墙体前端面底部,且种植框为三框结构。

进一步的,爬山虎底部种植在种植框内部填充的土壤中,且爬山虎顶部贴合在前挡板的前端面上。

进一步的,墙体顶部为圆弧状结构,且墙体顶部圆弧端面安装有十六处拦阻锥。

进一步的,墙体左侧端面为锯齿状结构,且墙体右侧端面也为锯齿状结构结构,并且墙体左侧锯齿状端面与另一墙体右侧锯齿状端面相互齿和连接。

进一步的,墙体后端面安装有一处安插块,且支撑架底部通过安插块安装在墙体后端面上,并且支撑架上安装有一处帆布。

进一步的,支撑柱为三角形块状结构,且支撑柱前端面安装有三处联合块,且支撑柱通过联合块与墙体后端面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吸音棉板和消音槽的设置,有利于外界行车所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噪音分贝,避免噪音过大,对安静的教学场所造成影响,并且配合种植框的使用,不仅可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还可降低部分噪音大小,提升装置噪声治理效果。

种植框和爬山虎的设置,有利于对装置外表进行绿化覆盖,不仅可以延缓吸音棉板老化速率,延长装置使用时间,还可通过爬山虎自身特性,进一步的对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噪音分贝,提升噪声治理效果,并且爬山虎的覆盖,还可有效的防止广告的粘贴,使装置外壁更加美观。

墙体两侧锯齿状的设置,有利于使两处相同的装置能够快捷的拼合在一起,缩短两者之间的缝隙,避免声音通过空隙传播,影响装置噪声治理效果,并且配合支撑架、折叠架和帆布的使用,可在装置后端面形成一处阴凉的休闲空间,方便人员在此休息和学习问题交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吸音棉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后视拼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帆布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墙体-1、拦阻锥-101、吸音棉板-2、消音槽-201、种植框-3、前挡板-4、进音孔-401、植株攀爬快-402、爬山虎-5、支撑架-6、折叠架-7、帆布-8、安插块-9、支撑柱-10和联合块-1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噪声治理的消声墙,包括墙体1、拦阻锥101、吸音棉板2、消音槽201、种植框3、前挡板4、进音孔401、植株攀爬快402、爬山虎5、支撑架6、折叠架7、帆布8、安插块9、支撑柱10和联合块1001,所述墙体1为长方形竖直结构,且吸音棉板2安装在墙体1内部,并且墙体1底部位于土层内部,所述种植框3底部位于土层内部,所述前挡板4安装在墙体1前端面上,且前挡板4上开设有八处进音孔401,所述前挡板4前端面整齐分布有多处梯形植株攀爬快402,所述支撑架6为框状结构,且帆布8一端安装在支撑架6上,并且支撑架6两端分别位于两处墙体1后端面上,所述折叠架7一端转动连接与支撑架6上,且帆布8底部安装在折叠架7上,所述安插块9通过六处螺栓安装在墙体1后端面上,且安插块9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柱10安装在墙体1后端面上,且支撑柱10底部位于土层内部。

其中,所述墙体1前端面内部安装有一处吸音棉板2,且吸音棉板2内整齐密集分布有多处圆弧形消音槽201,具体作用,通过吸音棉板2和吸音棉板2上所分布的消音槽201,可对部分行车所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噪音大小,避免噪音过大,通过墙体1传入安静的教学环境中,影响学员的学习兴趣。

其中,所述种植框3安装在墙体1前端面底部,且种植框3为三框结构,具体作用,可在种植框3内部填充的土壤中,种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粉尘,还可对部分行驶车辆所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噪音分贝。

其中,所述爬山虎5底部种植在种植框3内部填充的土壤中,且爬山虎5顶部贴合在前挡板4的前端面上,具体作用,通过爬山虎5附着在装置外壁上,不仅可通过植物自身降噪效果进一步啊的降低行车噪音分贝,还可对吸音棉板2进行覆盖,减弱阳光对吸音棉板2的照射,降低吸音棉板2老化速率,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墙体1顶部为圆弧状结构,且墙体1顶部圆弧端面安装有十六处拦阻锥101,具体作用,可增加墙体1顶部徒手攀爬难度,避免闲杂人员通过攀爬装置进入学校内部,影响正常教学安全。

其中,所述墙体1左侧端面为锯齿状结构,且墙体1右侧端面也为锯齿状结构结构,并且墙体1左侧锯齿状端面与另一墙体1右侧锯齿状端面相互齿和连接,具体作用,可使两处相同的墙体1通过粘合剂和锯齿状端面相互紧密的拼合连接在一体,缩短两者存在的缝隙,避免声音随缝隙穿透装置所连接的整体,减弱装置噪音拦截效果。

其中,所述墙体1后端面安装有一处安插块9,且支撑架6底部通过安插块9安装在墙体1后端面上,并且支撑架6上安装有一处帆布8,具体作用,可通过帆布8,可对照射到墙体1后端面底部阳光进行遮挡,提供一处阴凉的休闲空间,方便人员在此进行学习问题交流。

其中,所述支撑柱10为三角形块状结构,且支撑柱10前端面安装有三处联合块1001,且支撑柱10通过联合块1001与墙体1后端面相连接,具体作用,可对墙体1后端面进行支撑,使墙体1底部更加稳固,避免墙体1底部重心偏移,导致墙体1倾斜,对人员安全造成危害。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施工人员先将墙体1底部埋设进土壤内,并将支撑柱10与墙体1后端面相连,对墙体1进行固定;接下来工作人员将其他墙体1与安装完毕的墙体1拼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墙体1;而后工作人员分别将吸音棉板2和前挡板4安装在墙体1前端面内,并在种植框3内填充进土壤,栽种好适宜的低矮的草本植物和爬山虎5;最后工作人员将展开的帆布8通过安插块9安插在墙体1后端面上,即可完成装置安装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