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1871发布日期:2019-05-31 22:4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建设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道路是水泥、柏油等不透水的道路,则排水系统对城市建设尤为重要。

但是,传统的城市路面为不透水结构,雨水通过路面两边设置坡度进行路表排除,其泄流能力有限,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雨水容易在路面汇集,大量集中在道路两边,导致路面积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渗透排水功能的道路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水层,所述透水层包括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

级配碎石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位于所述透水层下方;

透水管,所述透水管水平埋于所述级配碎石层中,所述透水管的管壁设有多个导流孔;

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端与所述透水面层顶端平齐,下端与所述透水管连通;

防渗土工膜,所述防渗土工膜铺设于级配碎石层下方及两侧;

雨水收集井,所述透水管连通于道路边设有雨水篦子的雨水收集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路面不透水,只能进行路表排水导致路面易积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通过设置透水层,在雨量较小时,雨水通过自然渗透进行地下排水;同时利用级配碎石层具有承重、渗透、过滤、净化性好的特性,既能对雨水进行渗透、过滤,又能消纳储蓄、降低洪水峰值;并将管壁设有多个导流孔的透水管水平埋于所述级配碎石层中,在雨量较小时,雨水通过级配碎石层从导流孔进入透水管,可以彻底将级配碎石层中的积水流入透水管,减少级配碎石层中雨水滞留,集中排出雨水,减少道路积水;所述导流管上端与所述透水面层顶端平齐,下端与所述透水管连通,当雨量过大,路面产生积水时,可以通过导流管大量流入透水管,快速的减少地面积水,且透水管连通于到路边设有雨水篦子的雨水收集井,可以将汇集在管内的雨水通过雨水收集井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可以快速、大量的排除道路积水。而采用防渗土工膜铺设于级配碎石层下方及两侧,可以防止雨量过大时雨水浸泡对路基的破坏。

优选的,所述透水管为DN200PE管。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为PVC管。

优选的,所述透水层为半透水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半透水结构为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具有透水功能的结构,其具有强度大且透水性好的优点,将其作为透水层不但能满足路面所需强度,且能将雨水自然渗入,进行渗透排水,改善地面积水。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设置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透水管上下两侧均设有错位布置的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多个导流管可以将地面的积水分别聚集排放,可以快速排除地面积水,导流孔可以将透水层和级配碎石层中的雨水渗透流入透水管,减少透水层和级配碎石层水量,有利于积水的排除。

优选的,所述透水面层的浇注按照导流管方向设置坡度。

优选的,所述透水管按照市政雨水管线方式设置坡度。

优选的,所述透水管管底高于雨水收集井的井底标高。

优选的,透水面层按照市政雨水管线方向设置坡度。

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雨水快速流入市政雨水管线网,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其有益效果如下:采用透水层、级配碎石层、导流管、透水管可以使地面雨水快速流入积水排放管,再集中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有效的解决了道路积水的问题,而且利用防渗土工膜可以防止雨水浸泡对路基产生影响,实现了安全、有效的排放雨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水管和导流管的主视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水管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透水层;11、透水面层;12、透水基层;2、级配碎石层;3、导流管; 4、透水管;5、防渗土工膜;6、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包括:透水层1、级配碎石层2、导流管3、透水管4和防渗土工膜5。

透水层1包括上下布置的透水面层11和透水基层12,级配碎石层2位于透水层1下方,透水管4水平埋于级配碎石层2中,透水管4管壁设有多个导流孔6,导流管3竖直布置,其上端与透水面层11顶部平齐,下端与透水管4连通,防渗土工膜5铺设于级配碎石层2下方及两侧,透水管4连通于道路边设有雨水篦子的雨水收集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通过设置透水层1和级配碎石层2,可以使积水从地面自然渗入地下,减少道路积水。在级配碎石层 2中设置水平方向的透水管4,可以保证积水进入管道集中排放,减少透水层 1和级配碎石层2中的水量。在透水管4管壁设有多个导流孔6,透水层1和级配碎石层2中的水可以通过导流孔6渗入透水管4,并且,导流管3上端与透水面层11顶部平齐,下端与透水管4连通。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地面雨水直接通过导流管3进入透水管4,快速减少地面积水,并且减轻透水层1和级配碎石层2的渗水压力。透水管4连通于道路边设有雨水篦子的雨水收集井,可以将汇集在管内的雨水排空。同时,在级配碎石层2下方及两侧铺设有防渗土工膜5,可以防止雨水浸泡对路基产生破坏。

其中,导流管3和透水管4的管径大小可以根据所施工区域的雨水流量进行确定,雨水流量大的区域,可以采用管径较大的导流管3和透水管4,雨水流量小的区域,可以适当的采用管径较小的透水,3和透水管4,因地制宜,可以达到更好的排除积水的目的。

透水层1为半透水结构,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层等可以将水从地表渗入的结构,透水管4为DN200 PE管,导流管3为PVC管。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层等半透水机构,强度大、透水性好,并且拥有色彩配比方案,能够实现不同环境和个性所要求的颜色和风格,可以使透水面层颜色与周围道路颜色相协调。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透水管4管壁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两排相互交错的导流孔6。

通过在透水管4的上侧设置两排相互交错的导流孔6,可以将级配碎石层2上方流入的积水最大程度的流入透水管4,并且级配碎石层2下方的积水可以通过透水管4管壁下侧的两排导流孔6渗入透水管4,防止积水在级配碎石层滞留,便于积水进行集中排放。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管3设置为多个,在雨量过大时,积水从各个导流管3分别流入透水管,导流量大,排水能力强。

有利地,透水面层11的浇注方向可以按照导流管3的方向设置坡度,有利于道路周围积水进入导流管3排放。

具体地,透水管4按照市政雨水管线方向设置坡度,透水管4管底高于雨水收集井的井底标高。

透水管4管底高于雨水收集井的井底标高,有利于管中积水进入集中排水井,而透水管4按照市政雨水管线方向设置坡度,有利于透水管4中的雨水快速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排出管中积水,加快对道路积水的排出。

透水面层11按照市政雨水管线方向设置坡度,在雨量过大时,可以在进行地下排水的同时,进行地表排水,有利于积水快速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改善道路积水情况。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些实施例,具体的: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包括:透水层1、级配碎石层2、导流管3、透水管4和防渗土工膜5。

该透水层1为透水混凝土层,透水面层11厚度为150mm,透水混凝土基层12厚度为200mm。级配碎石层2中碎石粒径为20-40mm,在其底部和侧壁均铺有防渗土工膜6。

有利地,本实施例中在级配碎石层2内水平方向埋有DN200PE材质的透水管4,管壁上下两侧设置相互交错的两排导流孔6,导流孔6孔径为25mm,每排水平方向相邻两个导流孔6之间的间距为100mm。

本实施例中在透水管4上,每隔2m,即每隔20个导流孔,设置一根竖直方向的导流管3,导流管3管口口径为25mm,与导流孔6孔径大小相同,导流管3上口与透水面层11顶部平齐,下口通过导流孔6插入透水管4。

并且,将透水面层11在导流管3方向设置坡度。

同时,为了防止杂物进入雨水井,方便运营维护,在每个雨水收集井的雨水篦子下面设一道防尘网。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