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8431发布日期:2019-04-09 20:5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桥可以搭在河谷或者海峡两边,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越过下面的河或者路,让下面交通畅通无阻。

但是目前桥梁的抗震能力有待提高,并且对行人的保护也是有限的,护栏大多是硬质合金或水泥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抗震能力、行人保护能力问题的一种桥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桥梁结构,包括上表层,所述上表层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护栏架,所述护栏架顶部均设置有复合保护板,所述复合保护板包括与护栏架焊接的主板,所述主板朝外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主板朝内的壁面上从外到里依次设置有防撞层与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均为聚氨酯材质,所述上表层底部设置有弧形状的连接体,还包括与连接体弧面匹配的下表层,所述下表层与连接体通过设置数个剪力钉固定,所述下表层底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内上部设置有第一橡胶层与抗震钢板,所述第一橡胶层下表面紧贴抗震钢板上表面,所述支座内下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下表层设置有数个贯穿两端的通槽,所述通槽为圆柱状。

进一步的是:所述主板为镀锌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弧形状的连接体,能够轻易的与下表层匹配连接,不存在错位,设置复合保护板,能够有效的减轻行人误撞产生的冲击,设置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与抗震钢板,能够有效的达到抗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保护板的剖视图。

图中:1-上表层、2-护栏架、3-复合保护板、301-主板、302-第一防水层、303-第二防水层、304-防撞层、4-连接体、5-下表层、6-支座、601-第一橡胶层、602-抗震钢板、603-第二橡胶层、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结构,包括上表层1,所述上表层1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护栏架2,所述护栏架2顶部均设置有复合保护板3,所述复合保护板3包括与护栏架2焊接的主板301,所述主板301朝外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水层302,所述主板301朝内的壁面上从外到里依次设置有防撞层304与第二防水层303,所述第一防水层302与第二防水层303均为聚氨酯材质,所述上表层1底部设置有弧形状的连接体4,还包括与连接体4弧面匹配的下表层5,所述下表层5与连接体4通过设置数个剪力钉8固定,所述下表层5底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支座6,所述支座6内上部设置有第一橡胶层601与抗震钢板602,所述第一橡胶层601下表面紧贴抗震钢板602上表面,所述支座内下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层603。护栏架2为行人的保护装置,防止行人在桥上行走时掉下,护栏架2上设置的复合保护板3,所述复合保护板3的第一防水层302余第二防水层303能够有效防水,提高使用寿命,而防撞层304则为行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保护设施,即是行人撞上也会合理缓冲,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力。采用弧形状的连接体4,能够轻易的与下表层5匹配连接,不存在错位问题,二者采用剪力钉8连接,提高稳定性,在支座6内部设置第一橡胶层601、第二橡胶层603与抗震钢板602,能够有效的达到抗震的目的,提高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下表层5内设置有数个贯穿两端的通槽7,所述通槽7为圆柱状。设置通槽7能够进一步提高抗震能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主板301为镀锌钢板。镀锌钢板是表面有热浸镀或电镀锌层的焊接钢板,能够有效的防止侵蚀,提高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