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9573发布日期:2019-01-08 21:02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索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索塔结构,尤其涉及用于斜拉桥/渡槽之类的索塔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渡槽)建筑物通常是按照其使用功能,从经济适用、利于施工等原则进行设计。随着技术发展,工程材料、设备性能的提高,桥梁(渡槽)跨径不断增加。以桥梁为例,常用桥梁型式有简支梁桥、系杆拱桥、T型梁桥、斜拉桥等,其中斜拉桥设计跨径较大,可用于高山峡谷、水面宽阔的地形,梁的断面在整个桥跨上都可采用同一尺寸,整体适用性优于其它桥型,但其基础工程投入大,造价高,施工周期长。

斜拉桥所受荷载(含恒荷载及活荷载)由主索传递至索塔,并由索塔传递至基础。基础受弯矩、水平力和竖向力作用。这里以桩基础为例(见图1),其基底应力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W-竖向荷载;A-单根桩的受力面积;n-桩的数量;M-基底面所受弯矩;ω-截面系数。

基底所受的剪切应力为:

其中,N-基底处受的水平力;A-单根桩受力面积;n-桩的数量。

由于水平力的作用,对基底以下的桩也会产生弯矩,为提高桩的抗弯能力,对大跨度的斜拉桥的通常需增加桩基础的截面积或配筋。如何在提升桩的受力能力的同时,有效减少钢筋用量及桩体混凝土用量值得认真思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索塔结构,以提升索塔及基础受力的合理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索塔结构,包括基础,基础的顶部固定有向上延伸的索塔;所述基础内预留有预应力张拉构件;还包括多根平衡索,所述平衡索的上端固定于索塔上,平衡索的下端固定于基础上,所述多根平衡索沿索塔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各平衡索与索塔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0;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的上端在基础上的固定点位于预应力张拉构件在基础上的固定点的上方。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单根平衡索可对索塔施加斜向下的拉力,如此,将多根平衡索设置成沿索塔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恒荷载下各平衡索对索塔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的合力基本为0;在索塔受到其他水平动荷载作用力时,对索塔施以与该水平作用力相反方向作用力的平衡索可起到平衡作用,维持索塔稳定,提升索塔的抗弯能力,同时,部分水平作用力通过平衡索传递给基础,可降低基础与索塔连接位置的相互作用力,对索塔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各平衡索对索塔在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索塔与基础之间的竖向作用力增大,也有利于索塔稳定性的提升。预应力张拉构件的设置,可对处于预应力张拉构件两端之间的基础施加压应力,提升基础的抗弯能力;预应力张拉构件的上端在基础上的固定点位于预应力张拉构件在基础上的固定点的上方,预应力张拉构件上端对基础施加的压应力可部分或全部抵消平衡索对基础在竖直方向的拉力,从而平衡基础所受的各种竖向载荷,调整基础所受拉压应力的均衡度。

另外,通过平衡索和预应力张拉构件的设置,可提升索塔、基础的整体性,从而进一步提升索塔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当索塔结构在使用情况下受到水平力作用时,可将索塔结构视为两点固定,一个固定点为基础的底端,一个固定点位于索塔上(一般可理解为主索与索塔的固定部分),索塔结构位于两个固定点之间的部分具有沿水平作用力方向弯曲的趋势,平衡索和索塔可将该水平作用力进行多点分散,减弱索塔结构所受的总弯矩大小,提升索塔的抗弯能力,从而提升稳定性。

将索塔受到的弯矩作用改变为索塔与平衡索共同承担弯矩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包括桩基础和与桩基础一体连接且位于桩基础顶部的承台。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索的下端锚固于承台内。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的上端锚固于承台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索的数量为偶数,且对称分布,应用于斜拉桥时,平衡索沿平行于桥面长度方向的平面分布即可。

优选地,多根平衡索用套箍加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基础内。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包括预应力钢绞线,如此可通过锚具将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于相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无粘结钢绞线,如此,钢绞线施加预应力起到提高桩的抗弯能力,并平衡竖向力的作用。

如上所述的索塔结构在斜拉桥或渡槽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索塔结构受力性能,提高了基础的抗弯能力,整体性强。

(2)索塔平衡能力强。

(3)由于基础承受荷载能力加强,有利于斜拉桥/渡槽建筑物跨径的进一步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传统斜拉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拉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2所示,一种斜拉桥,包括索塔结构和搁置于索塔结构上的桥面8,还包括多根主索7,主索的上端固定于索塔上,主索的下端固定于桥面上,所示多根主索7的具体布置形式与现有斜拉桥类似。

本实施方式的索塔结构,包括基础,基础的顶部固定有向上延伸的索塔2;所述基础内预留有竖向分布的预应力张拉构件5;还包括多根平衡索3,所述平衡索3的一端固定于索塔2上,平衡索3的另一端固定于基础上,所述多根平衡索3沿索塔2的中心轴线10对称分布,各平衡索3与索塔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0;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5的上端在基础上的固定点A11位于预应力张拉构件5在基础上的固定点B12的上方。

所述基础包括桩基础1和与桩基础一体连接且位于桩基础顶部的承台9。构建时,承台9内可预设锚室6,供操作人员施工,以便锚固平衡索,完成锚固后,可以用混凝土封闭锚室。

所述平衡索3的下端通过锚具固定于承台9内。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5的上端通过锚具4固定于承台9顶部。所述平衡索3的数量为偶数。具体地,平横索3的上端的固定高度及平衡索的整体角度可根据需要设置。

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5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基础内。所述预应力张拉构件5为无粘结钢绞线。进一步地,所示无粘结钢绞线可固定于基础内的钢筋笼表面,进一步地,在水中氯离子含量较多(如使用环境为盐湖或海洋)的情况下,直接用锚具将无粘结钢绞线的下端固定于相应位置即可,例如锚固于基础内底部的钢筋笼上。进一步地,在水中氯离子较少的情况下,无粘结钢绞线的下端可连接有粘接钢绞线或直接用锚具固定。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