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渡槽槽身弧形内模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058发布日期:2019-03-02 02:0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渡槽槽身弧形内模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渡槽槽身弧形内模滑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水利工程中比较大的渡槽混凝土结构的弧形内模滑动装置,属于滑模装置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U型渡槽槽身结构复杂,模板安装工序繁琐,现有的模板安装会碰到如下问题:1)槽身内模为弧形结构,长度达到15米以上就会有搬运的困难;2)若缩短定制钢模板的长度就需要多块模板连接,以致接缝多,支撑也困难,并且容易出现帐模、变形、缝隙漏浆等质量缺陷。如果需要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往往受到场地制约,如果购买高端的移动模架装置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元,成本较高,企业难于承担高昂的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弧形内模的滑动装置,解决了搬运难、重复工作、接缝多、受场地制约和成本高等问题,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U型渡槽槽身弧形内模滑动装置,包括有支架板、第一卷扬马达、吊钩、横拉梁、轨道、第二卷扬马达、行吊,其中横拉梁的两端固定在已浇筑好的渡槽槽身砼及安装好的模板上,渡槽槽身砼的内侧装设有槽身内侧钢模板,支架板与横拉梁连接,轨道装设在支架板上,第二卷扬马达装设在轨道上,第二卷扬马达驱动行吊在轨道上移动,第一卷扬马达通过插销与轨道连接,行吊挂在第一卷扬马达上,吊钩挂在行吊上,第一卷扬马达通过行吊及吊钩吊起槽身内侧钢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U型渡槽槽身弧形内模滑动装置,全过程为人工电动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设计巧妙,方便实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U型渡槽槽身弧形内模滑动装置,包括有支架板2、第一卷扬马达4、吊钩5、横拉梁6、轨道7、第二卷扬马达9、行吊10、钢绞线11、转轴12,其中横拉梁6的两端固定在已浇筑好的渡槽槽身砼13及安装好的模板上,渡槽槽身砼13的内侧装设有槽身内侧钢模板14,支架板2与横拉梁6连接,轨道7装设在支架板2上,第二卷扬马达9装设在轨道7上,第二卷扬马达9驱动行吊10在轨道7上移动,第一卷扬马达4通过插销3与轨道7连接,行吊10挂在第一卷扬马达4上,吊钩5挂在行吊10上,第一卷扬马达4通过行吊10及吊钩5吊起槽身内侧钢模板14。

本实施例中,上述槽身内侧钢模板14是U型钢模板,要分为两块,目的是容易实现脱模,如果是一个整体,就拆不了模,故槽身内侧钢模板14要分成两半,就容易拆,拆了再通过转轴12连接在一起,然后一起移动到下一跨。

上述轨道7上装设有轨道轮。上述轨道7是工字型钢板制作的轨道。本实施例中,上述轨道7用28加强型工字钢板制作。

另外,上述支架板2两侧还设有加劲板1,加劲板1的一端与横拉梁6焊接,加劲板1的一端与支架板2焊接。

本实施例中,上述横拉梁6用200*200mm的方钢制作,每5m设一道固定在外边模(成型槽身C30砼-13)上,用于支承工字型钢板制作的轨道7。上述第一卷扬马达4、第二卷扬马达9采用电动葫芦。上述行吊钩5使用钢绞线11与槽身内侧钢模板1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前节槽身砼浇筑完毕后,待砼强度达到拆除模板要求时,先拆除槽身外模到下一跨安装完成;行车用的轨道7的长度为两跨槽身的长度,用间隔5m一个的横拉梁6固定,横拉梁6直接支撑在已浇注的槽身和已安装好的外模上,待槽身钢筋完成绑扎后,轨道7走到下一跨;先将前节槽身内模直墙部分拆除,然后用行吊上的卷扬马达将槽身内侧钢模板14的弧形部份提起,利用安装在槽身横拉梁底部的钢轨道慢速行走至下一段仓面,实现弧形模板的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