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0925发布日期:2019-02-10 22:4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无砟轨道高速铁路防水路基表层结构。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为需要保证路基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需要加强路基面的防排水措施,特别是冻土地区,如果地表水进入路基结构中会发生冻胀变形。传统的无砟轨道路基通常在路基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或纤维混凝土进行路基面封水,但在上部列车反复动应力的作用下,轨道基础结构与后期施工的防水封闭层不可避免地产生裂缝,造成地表水进入路基结构体中。也有人提出了一种路基表层全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措施,这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的入渗,但沥青混凝土表层结构与设置在其上的混凝土轨道支撑层间的摩擦力较小,不能满足上部轨道结构对侧向约束力的要求,故急需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并应具有经济、施工方便、安全、环保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以有效提高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防排水性能、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包括分层填筑在地基岩土体上的路基下部结构,以及构筑于路基下部结构上的路基表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路基表层结构由路基下表层结构和沥青混凝土结构构成,路基下表层结构由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沥青混凝土结构填筑在路基下表层结构顶部;所述路基下表层结构和沥青混凝土结构中纵向、横向间隔设置抗滑钢筋,竖立的抗滑钢筋下部埋入路基下表层结构中,上端出露沥青混凝土结构顶面一定高度并外包塑料套管;所述沥青混凝土结构顶面上横向间隔设置轨道支撑层,轨道支撑层与出露的抗滑钢筋浇筑在一起,轨道支撑层顶面上固定设置轨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沥青混凝土结构既作为高速铁路的表层承载结构,又兼作铁路路基封闭层结构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的入渗;在沥青混凝土结构和轨道支撑层之间设置抗滑钢筋可以解决两者之间摩擦力较小的问题,能满足高速铁路侧向约束力的要求,抗滑钢筋顶部外包塑料套管可避免对轨道结构通电电路造成影响;该结构施工简单,工程投资低,且符合环保的要求,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路基下部结构1、路基下表层结构2、沥青混凝土结构3、抗滑钢筋4、轨道支撑层5、轨道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包括分层填筑在地基岩土体上的路基下部结构1,以及构筑于路基下部结构1上的路基表层结构。所述路基表层结构由路基下表层结构2和沥青混凝土结构3构成,路基下表层结构2由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沥青混凝土结构3填筑在路基下表层结构2顶部;所述路基下表层结构2和沥青混凝土结构3中纵向、横向间隔设置抗滑钢筋4,竖立的抗滑钢筋4下部埋入路基下表层结构2中,上端出露沥青混凝土结构3顶面一定高度并外包塑料套管。所述沥青混凝土结构3顶面上横向间隔设置轨道支撑层5,轨道支撑层5与出露的抗滑钢筋4浇筑在一起,轨道支撑层5顶面上固定设置轨道结构6。

参照图1,路基下部结构1为路基的承载体,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路基下表层结构2承担其上部结构荷载,其结构强度高可满足高速铁路对变形的要求。沥青混凝土结构3既作为高速铁路的表层承载结构,又兼作铁路路基封闭层结构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的入渗。在沥青混凝土结构3和轨道支撑层5之间设置抗滑钢筋4可以解决两者之间摩擦力较小的问题,能满足高速铁路侧向约束力的要求。轨道支撑层5为上部轨道结构6的支撑基础,轨道结构6为列车运行轨道。该结构有效解决了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传统路基表层防排水效果差,以及沥青混凝土表层结构防滑效果差等问题,具有施工简单、工程投资低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且符合环保的要求。

通常,所述路基下表层结构2和沥青混凝土结构3的总厚度不小于0.4m。所述沥青混凝土结构3设置厚度为0.08-0.15m。所述抗滑钢筋4采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筋制作,以路基面为基准,进入下部沥青混凝土结构3和路基下表层结构2的总厚度不小于30cm,上部外包塑料套管部分进入轨道支撑层5的深度不小于10cm。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表层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的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