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174发布日期:2019-02-19 18:3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开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基坑工程不断向深、大方向发展,周边的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满足支护结构和外侧环境安全的要求下,保证土方及时外运的同时又确保土体的均衡开挖,达到既有利于土方的开挖和运输,又增加支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刚度,减少基坑的变形,是深基坑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大基坑在开挖时,开挖深度大,面积广,土方运输量大,施工阶段时间跨度大,基坑长期暴露易产生变形等因素给深大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及后期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连续土方作业,并在土体暴露后的最短时间内形成支撑体系,减小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的用于深大基坑施工的临时支护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深大基坑施工时由于施工时间跨度大,基坑长期暴露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临时支护防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设置于顶面的和地面平齐的桥面、设置于桥面左端下部的地连墙、设置于桥面右端下部的桥身、设置于桥身下面的桥桩。

所述桥面为栈桥顶部结构,包括设置于顶面的桥面垫板、设置于桥面垫板下面的桥面主体、设置于桥面主体下面的起支撑作用的左横梁和右横梁。

所述桥身为栈桥支护结构,包括作为竖向支撑立柱的左格构柱、右格构柱、设置于左格构柱和地连墙之间分层设置的起水平支撑作用的支撑梁、设置于左格构柱和右格构柱之间分层设置的起水平支撑作用的联系梁。

所述桥桩为栈桥底部结构,包括设置于左格构柱下部的左灌注桩和设置于右格构柱下部的右灌注桩。

作为限定,所述桥面垫板为20毫米~25毫米厚钢板,所述桥面主体由ェ20B工字钢满铺组成,所述左横梁与右横梁分别为两根ェ45B钢围檩横梁。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左格构柱和右格构柱均为钢格构柱,其截面尺寸为450毫米x450毫米~500毫米x500毫米。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支撑梁左侧预埋钢筋于地连墙内,所述支撑梁右侧钢筋搭接于左格构柱上;所述联系梁钢筋搭设于左格构柱和右格构柱之间且和支撑梁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支撑梁和联系梁同时浇筑。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左灌注桩和右灌注桩均采用工艺成熟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尺寸为φ800毫米~φ900毫米。

作为进一步限定,栈桥各部分结构构件可依据实际工程设计要求进行调整,栈桥各部分施工包括焊接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应遵循各项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桥身立柱和桥面均由钢结构构成并以焊接方式连接既满足刚度要求,相对浇筑混凝土又能节省工期;

(2)本实用新型的钢格构柱组成的桥身与混凝土梁形成搭接体系,能同时承受竖向载荷和横向基坑土压力,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工程使用及安全设计要求。

(3)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护栈桥能不间断的连续土方作业,并在土体暴露后的最短时间内形成支撑体系,减小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能优化施工顺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经济效益。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可减小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提高基坑开挖效率,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适用于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及临时道路的架设。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栈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栈桥的桥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栈桥的桥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土方分层开挖示意图(以四层为例)。

标注部件:1-桥面,2-桥身,3-桥桩,4-地连墙,5-导墙,6-地平面;

101-桥面垫板,102-桥面主体,103-左横梁,104-右横梁;

201-左格构柱,202-右格构柱,203-支撑梁,204-联系梁;

301-左灌注桩,302-右灌注桩;

Ⅰ表示开挖第一步,Ⅱ表示开挖第二步,Ⅲ表示开挖第三步,Ⅳ表示开挖第四步;

①为第一道支撑底,②为第二道支撑底,③为第三道支撑底,④为基坑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深大基坑开挖施工的临时栈桥的结构的制作过程如下。

桥面1:桥面垫板101与桥面主体102共同构成桥面板,该桥面板直接与左横梁103和右横梁104连接,左横梁103架设在基坑地连墙4上,右横梁104架设于下部右格构柱202上,并在相应作用位置依据现场要求采取加固措施;

桥身2:由左格构柱201、右格构柱202和基坑地连墙4构成栈桥竖向支撑,基坑地连墙4与左格构柱201间分层水平搭设下部支撑梁203用作基坑支护,支撑梁203与左格构柱201进行有效搭接,同一水平面格构柱间以混凝土联系梁204连接,以解决随开挖深度增加带来的栈桥侧向失稳问题;

桥桩3:左格构柱201和右格构柱202底端分别套入基坑底部左灌注桩301和右灌注桩302的钢筋笼内,而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

参照图2,所述桥面1部分为钢结构部件,采用焊接形式连接,本实施例中桥面垫板101采用20毫米厚钢板制作,桥面主体102由ェ20B工字钢满铺组成,左横梁103与右横梁104分别为两根ェ45B工字钢围檩横梁,施工现场依据现场工程条件调整焊接方式以保证整个栈桥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参照图3,所述桥身2为栈桥的主要支护结构,其包括作为竖向支撑立柱的左格构柱201、右格构柱202、设置于左格构柱201和地连墙4之间分层设置的起水平支撑作用的支撑梁203、设置于左格构柱201和右格构柱202之间分层设置的起水平支撑作用的联系梁204,所述左格构柱201和右格构柱202均为钢格构柱,本实施例中左格构柱201和右格构柱202的截面尺寸均为450毫米x450毫米,所述起水平支撑作用的支撑梁203左侧预埋钢筋于地连墙4内,所述支撑梁203右侧用钢筋搭接于左格构柱201上,支撑梁203与左格构柱201的作用点位置水平搭设联系梁204的钢筋,使连系梁204钢筋和支撑梁203钢筋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然后同时浇筑支撑梁203和联系梁204,以达到良好的整体性能。

所述左格构柱201下部设置有左灌注桩301,所述右格构柱202下部设置有右灌注桩302,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灌注桩301和右灌注桩302均采用工艺成熟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尺寸为φ800毫米,考虑到钻孔灌注桩和内插的钢格构柱施工时的中心点位、垂直度偏差的存在,可考虑对钢立柱采用局部外包节点做法,采用“︺”形钢筋对外偏钢格构柱节点进行绑扎和加固。

参见附图4,深基坑临时栈桥搭设结束后,土方开挖方式为:首先依据基坑施工要求及周围环境条件制定基坑开挖的分层、分区与分段方案,确定栈桥位置与挖方顺序,利用时空效应,结合栈桥搭设与岛式退挖的施工方式,不间断连续开挖作业,在土体暴露后的最短时间内建立支撑体系。方案设计完成后,每区段内具体开挖逐层流程可表述为(以四层为例):首先去除基坑的表层土,施加冠梁和第一道支撑后,继续向下开挖到第二层土体后施加第二道支撑,之后依次进行三、四层土体开挖及其支撑至坑底,开挖过程依据情况选取长臂挖掘机配合台阶接力挖土,边挖边进行基坑降水以及基坑数据监测,以便实时调整开挖方案,当开挖至距基底标高30cm处后采取人工清槽,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坑封底。每区内开挖先挖周边,再挖中间,以形成中心岛,以中心为支点向四周开挖土方,利用中心岛为支点架设支护结构,中心岛采用退台开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