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料暂存仓及再生料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1799发布日期:2019-01-15 23:5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料暂存仓及再生料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料暂存仓。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再生料配送、提升、烘干加热、存储、计量、输送至原生搅拌缸,其中存储环节是将加热好的再生料暂时存放在热料暂存仓中,现有技术中,通常只设置一个热料暂存仓,且单仓的容积较小的限制往往在设备使用时存在操作难度大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

当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遇到计量秤失效、输送溜槽堵塞、皮带失效以及原生设备故障导致无法及时生产等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将热料暂存仓内的再生料及时排出,以此同时为了不让已在再生滚筒内烘干加热的再生料存留在滚筒里而导致滚筒失效,又必须将再生滚筒内所有的热再生料全部排出,此时只能将热再生料储存在储料仓中,当再生烘干滚筒内部剩余的再生料较多且热料暂存仓内已装有一定量的再生料时,热料暂存仓的剩余容积已无法满足烘干滚筒内剩余的再生料料量,此时便存在热料暂存仓满仓,如设备停机不及时将导致高温的再生料溢出,严重时将导致烘干滚筒失效等安全隐患。

由于再生料的粘性大,流动性差的特性,再生料温度控制不当时,热料暂存仓底部出料口容易出现起拱、堵料等情况发生,此时,必须及时停机处理,如热料暂存仓容积较小,处理堵料的时间短,从而出现满仓的安全隐患。

由于热料暂存仓的容积小,操作设备人员必须时刻关注仓内再生料堆积量的变化情况,控制好上料量以及排料量,使仓内的再生料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增加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故障率低、实用性强的热料暂存仓及采用该热料暂存仓的再生料热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热料暂存仓,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两仓体,仓体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下端设置有出料口,仓体的一侧与支撑架铰接,另一侧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重量传感器,仓体的出料口与进料口偏心布置使两仓体的出料口相对靠拢。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的上段为圆筒形、下段为偏心圆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进料口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架铰接,进料口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所述重量传感器。

进一步的,两所述仓体左右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的仓壁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的仓壁内侧设置有不锈钢内衬。

一种再生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滚筒、出料箱、换向阀、计量称和热料暂存仓,出料箱设置在烘干滚筒的出料端,换向阀设置在出料箱的出料口,热料暂存仓设置在换向阀下方,计量称设置在两所述仓体的出料口下方,换向阀具有分别朝向两所述仓体进料口的两个出料口,换向阀可选择将再生料投放到两所述仓体中的一个。

所述换向阀可根据重量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动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设置两个仓体不仅有效增加了热料暂存仓的使用容积,而且两仓体对称布置且具有偏心布置的出料口结构,使其占用空间小,无需增加设备高度,结构简单紧凑,故障率低,使用方便,另外设置换向阀可根据需要将再生料的投放在两仓体之间进行切换,降低了操作难度,降低了厂拌热再生设备的故障率,减少了设备运行时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再生料热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两仓体的相对位置图,俯视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再生料热处理系统,包括烘干滚筒1、出料箱2、换向阀8、计量称4和热料暂存仓B。

热料暂存仓B,包括支撑架5和设置在支撑架5上的两仓体3,两仓体3左右对称布置,仓体3上端设置有进料口37、下端设置有出料口34,仓体3的上段31为圆筒形、下段32为偏心圆锥形,即仓体3的出料口37与进料口34偏心布置使两仓体3的出料口34相对靠拢,仓体3的进料口37的一侧与支撑架5通过铰链6铰接,进料口37的另一侧与支撑架5之间设置有重量传感器7,仓体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3,仓体3的仓壁设置有保温层35,仓壁内侧设置有不锈钢内衬36。

出料箱2设置在烘干滚筒1的出料端,换向阀8设置在出料箱2的出料口,热料暂存仓B设置在换向阀8下方,计量称4设置在两仓体3的出料口34下方,换向阀8具有分别朝向两仓体3进料口的两个出料口,换向阀8可选择将再生料投放到两仓体3中的一个,换向阀8根据重量传感器7的信号进行动作,如当一个仓体3的重量达到满仓状态,则通过换向阀8将再生料投放到另一个仓体3中,换向阀8也可根据需要手动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