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8221发布日期:2019-05-03 19:03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街天桥,属于道路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



背景技术:

在城市规划建设时,为了减少人员横穿马路的等待时间和提高安全性,同时保证交通的畅通,通常在各路口设置有人行过街天桥。但对于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人群,步行通过过街天桥较为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 105084169A)公开了一种无障碍过街天桥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在天桥的倾斜段设置槽道,利用继电器实现用于轮椅电控通行,解决了特殊人群难以攀爬步梯的问题,但到达天桥后仍需要自己步行。

中国专利(CN 107187452A)则公开了一种无障碍过街座椅,通过设置滑动的座椅使腿脚不便的行人通过天桥,但座椅的使用面较窄,不适用于使用轮椅出行的特殊人群。

可见,目前的过街天桥设计仍不够完善,不能够连续自动通过,适用范围也不够大,仍有待于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适用于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全自动连续无障碍地通过天桥,且在通行过程中安全平稳,减少了横过马路的通行时间。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包括横跨道路的桥体,所述桥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导轨、乘载舱和导向槽;所述导轨设于所述桥体内的顶部并连接所述桥体的两个端口,所述导轨下方悬挂有所述乘载舱;

所述乘载舱顶部设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装置旁设有驱动装置,以驱动或制动所述乘载舱沿着所述导轨在所述桥体的两个端口之间移动,所述乘载舱内还设有乘载行人的舱室;

所述导向槽设于所述桥体内的底部并连接所述桥体的两个端口,所述乘载舱底部对应所述导向槽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以使所述乘载舱在滑动过程中保持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之间连接有转向装置,以使所述乘载舱在爬升或转弯时平滑改变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两侧还设有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第二滑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呈直线排布,所述第二滑动装置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用于增加所述乘载舱与所述导轨的接触点,使所述乘载舱运行时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水平设于所述导轨两侧并与其贴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在所述导轨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共两个,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共两个,所述导向槽槽口相对且导向槽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桥体内的底部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轮,对称设于所述乘载舱底部两侧,所述导向轮嵌设在所述导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均为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使用C型钢或槽钢制成,所述导轨使用工字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桥体为钢质桁架结构,包括弦杆、直腹杆和斜腹杆,所述桥体的倾斜段与水平段圆滑过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续的导轨,使得乘载舱得以连续全自动地从过街天桥的一端平稳地移动到另一端,乘载舱的设计适用范围广,适合各种特征人群乘坐,通过设置导向槽,使得乘载舱在移动时得以保持平衡,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的乘载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包括普通步梯的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

1-桥体;2-导轨;3-乘载舱;31-第一滑动装置;32-驱动装置;321-驱动轮; 33-导向装置;34-转向装置;35-第二滑动装置;4-导向槽;5-步行梯;6-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桥体1为钢质桁架结构,跨越在道路上空。与传统天桥外形相同,桥体1包括连接路面的倾斜段和横跨道路的水平段,倾斜段与水平段圆滑过渡。桥体1包括弦杆、直腹杆和斜腹杆等构成,这些构件可由型钢、钢管或其他形式的杆件制成。桥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导轨2、乘载舱3和导向槽4。

参阅图2,导轨2设于桥体1内的顶部中间并连接桥体1的两个端口,为乘载舱3提供运行的轨道。导轨2可由工字钢或其他类似形式的构件加工制成,与桥体1通过焊接、螺栓或其他方式连接。两个导向槽4分别设于桥体1的底部两侧,其槽口相对并且两个导向槽4相互平行设置,同样,导向槽4连接桥体1 的两个端口,具体地,导向槽4可由C型钢或槽钢制成,与桥体1通过焊接、螺栓或其他方式连接。

参阅图3、图5,乘载舱3悬挂在导轨2下方。乘载舱3顶部中间设有第一滑动装置31,第一滑动装置31与导轨2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装置31两侧对称设有驱动装置32,驱动装置32通过转向装置34与第一滑动装置31连接,具体地,转向装置34为万向节,可实现驱动装置32在竖直、水平方向平滑地转动。驱动装置32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滑动装置35,第二滑动装置35与第一滑动装置31呈直线排布并均与导轨2滑动连接,以增加乘载舱3与导轨2的接触点,使用乘载舱3在运行时更加平稳。驱动装置32还包括驱动轮321,驱动轮321 水平设于导轨2两侧并与其贴合,以驱动或制动第一滑动装置31和第二滑动装置35在导轨2上滑动。优选地,第一滑动装置31和第二滑动装置35均为滑轮。乘载舱3的底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导向装置33,导向装置33嵌设在导向槽4内并与其滑动连接,以防止第一滑动装置31单点悬挂造成乘载舱3的不平衡。具体地,导向装置33为导向轮。

参阅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普通步行梯的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其中,步行梯5连接桥体1的水平段,以供非乘坐人员使用。桥体1和步行梯5 均由桥墩6支撑,桥墩6可采用混凝土或钢材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障碍自动过街天桥工作过程如下:

1、驱动装置32制动,使用乘载舱3停在桥体1的一端;

2、人员进行乘载舱3,驱动装置32启动,驱动轮321开始匀速转动,带动第一滑动装置31及第二滑动装置35沿着导轨2和导向槽4运动,抵达桥体1 的另一端;

3、驱动装置32制动,驱动轮321停止转动,乘载舱3停稳后,人员离开乘载舱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