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廓道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8912发布日期:2019-03-30 08:29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廓道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廓道尺。



背景技术:

道尺又称为轨距尺,是铁路工务部门日常维护铁路的测量重要工具之一,主要的是对铁路线路的轨距及水平的测量,目前道尺可分为普通道尺和电子道尺两大类。目前随着铁路维修的发展,对铁道线路的几何尺寸要求的更加严格,尤其是对旅客列车运营线路,必须达到安全平稳运输。

众所周知,决定运行稳定性的基本要素:一是机车的稳定性,二是线路的平顺性。那么在铁路工务部门维修方面,由原来只注重各种病害的整治,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整治。同时在轮对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60N钢轨的廓形能够大大提高列车平稳运输的性能。因此,铁路工务部门对线路钢轨利用各种打磨机进行廓形打磨。

目前,在指导廓形打磨位置和打磨量方面的工具有两种:一是利用标准的轨廓仪,也就是利用电子扫描对既有钢轨的轨廓进行形状扫描,将扫描结果与设计轨廓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指导打磨作业的各个程序;二是制作一组廓形模板,安装在一个杆件上,使用时,模板放在所打磨的钢轨的轨头上,杆件的另一头搭在另一股钢轨的轨头上,根据模板与钢轨轨头的吻合情况,指导打磨作业,直至完全吻合,没有任何其它的功能。大家都知道车轮与钢轨之间是一个面接触,留在钢轨顶面上的痕迹,铁路工务部门称之为“光带”。由此可见,“光带”在钢轨顶面的一致性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平稳。而“光带”的一致性取决于两股钢轨的水平、方向和相对位置,而这些两股钢轨的几何尺寸的检验工具就是所说的道尺。由此可见,单凭在一个杆件上安装廓形模板是不能准确说明廓形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廓道尺,在现有的道尺基础上增加廓形模板,使其在测量两股钢轨的水平、方向和相对位置的同时测量钢轨的轨廓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指导铁路工务部门的维修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轨廓道尺,包括道尺杆件,所述道尺杆件的中部设置有操作把和水平珠,所述道尺杆件的两端连接绝缘套,其中左侧所述绝缘套的外周设置有调节件,右端所述绝缘套的外周设置岔区轨廓模板和区间轨廓模板,所述岔区轨廓模板和区间轨廓模板并排设置,且所述区间轨廓模板位于所述岔区轨廓模板的外侧;使用时,一端的所述调节件和另一端的所述岔区轨廓模板、区间轨廓模板分别搭接在并列的两条轨道上,且所述岔区轨廓模板、区间轨廓模板的外侧边缘形状与所述钢轨的轨头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岔区轨廓模板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夜间照明用的发光体。

再进一步的,所述岔区轨廓模板和区间轨廓模板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钢轨的断面中心线相对应的角度刻度线。

再进一步的,所述道尺杆件具体设计为方杆状。

再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操作把、水平珠、调节件、岔区轨廓模板和区间轨廓模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道尺杆件上,所述操作把上设置有测量尺且可沿所述道尺杆件水平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轨廓道尺,道尺杆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动端,左侧为活动端安装有调节件,调节件可以保证在有护轨地段准确测量轨距、水平等技术参数,右侧为固定端安装有岔区轨廓模板和区间轨廓模板且并排设置,二者的外侧边缘形状与所述钢轨的轨头形状相匹配,并在边缘设置角度刻度线,便于检查轨廓是否合格;中部安装有操作把和水平珠,测量两股钢轨的轨距即相对距离和相对高度的。将本实用新型轨廓道尺放置在两条并行的钢轨上方,一是通过检查被维修地段的两股钢轨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准确判断以上“光带”不良的原因;二是通过测量到的轨距数值,判断轨廓尺的放置是否垂直于线路的纵断面,从而准确判断钢轨的廓形;三是轨廓测量时安装了发光体,便于在夜间使用时,测量者通过发光体的光亮,判断被测钢轨的轨廓与理论轨廓的差异,从而快速指导打磨作业。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方便快捷,且便于夜间作业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廓道尺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右侧端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套;2、道尺杆件;3、操作把;4、水平珠;5、岔区轨廓模板;6、发光体;7、区间轨廓模板;8、调节件;9、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轨廓道尺,包括道尺杆件2,所述道尺杆件2的中部设置有操作把3和水平珠4,所述道尺杆件2的两端连接绝缘套1,其中左侧所述绝缘套1的外周设置有调节件8,右端所述绝缘套1的外周设置岔区轨廓模板5和区间轨廓模板7,所述岔区轨廓模板5和区间轨廓模板7并排设置,且所述区间轨廓模板7位于所述岔区轨廓模板5的外侧;使用时,一端的所述调节件8和另一端的所述岔区轨廓模板5、区间轨廓模板7分别搭接在并列的两条轨道9上,且所述岔区轨廓模板5、区间轨廓模板7的外侧边缘形状与所述钢轨9的轨头形状相匹配。其中,调节件8应用在道岔有护轨的地方,护轨主要安装在道岔的中心部位,目的是防止车轮掉下来的,护轨的顶面一般高于两股钢轨的顶面25毫米,因此,调节件8的作用就是保证在有护轨地段准确测量轨距、水平等技术参数。岔区轨廓模板5和区间轨廓模板7同时位于道尺杆件2的上下两个面上,可以实现一把道尺对不同位置轨道轮廓的检测,使用更加方便。

具体来说,所述岔区轨廓模板5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夜间照明用的发光体6,便于夜间作业时准确查看刻度差,以有效的指导打磨作业。

如图2所示,所述岔区轨廓模板5和区间轨廓模板7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钢轨9的断面中心线相对应的角度刻度线,角度刻度线的单位为度,刻度线的末端标记有相对应的数值,便于检测维修人员检查、记录和维修。

所述道尺杆件2具体设计为方杆状。所述绝缘套1、操作把3、水平珠4、调节件8、岔区轨廓模板5和区间轨廓模板7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道尺杆件2上,所述操作把3上设置有测量尺且可沿所述道尺杆件2水平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如下:

首先,使用时,先将本实用新型轨廓道尺组装好,然后道尺杆件2两端分别放置在两条并行的钢轨9上,左侧调节件8处为活动端,调节件8的外周面搭接在钢轨轨头的顶面上,调节件8上的竖直挡片与轨头的侧面相接处,右侧岔区轨廓模板5、区间轨廓模板7为固定端,岔区轨廓模板5、区间轨廓模板7的外侧边缘与钢轨的设计尺寸,因此通过观察岔区轨廓模板5、区间轨廓模板与钢轨轨头的间隙来判断,其中吻合面中有间隙段比较多的状态下是不合格,此时根据间隙大小对没有间隙的部位进行去除材料的形式用砂轮打磨掉,直至基本吻合;即当岔区轨廓模板5的弧形面与钢轨9的顶面相接处的吻合面基本没有间隙状态下合格。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