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节段梁抗滑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801发布日期:2019-10-19 04:0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节段梁抗滑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段梁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节段梁抗滑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跨江或跨海大桥施工建设中,大跨度变截面连续梁由于其力学性能好、外形美观等优点而常被采用。大跨度变截面连续梁的截面高度沿桥的纵向而改变,其梁体底部竖向高度沿纵向呈抛物线或弧线线形。

短线匹配节段梁预制施工方式,由于其具有现场施工周期短、对环境及现有交通影响小、安全风险小、施工质量可靠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这类大跨度变截面连续梁的施工中。由于短线匹配节段梁施工中,在超高节段梁,尤其是通航孔节段梁施工中,截面大多为变截面,且多为斜面,因此在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在预制制梁的过程中,大多利用节段梁的自重与底模的摩擦力保证梁体不下滑,缺少简单有效的抗滑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处稳固,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超高节段梁抗滑移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节段梁施工抗滑系统,包括底座和节段梁,节段梁设置于底座上,节段梁两侧设有安全楼梯,所述节段梁上设有第一防滑机构、第二防滑机构和第三防滑机构,第一防滑机构位于节段梁顶部,且第一防滑机构与一侧的安全楼梯相连接,第二防滑机构位于节段梁和另一侧的安全楼梯之间,第三防滑机构位于节段梁和底座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滑机构包括L形块、固定端模齿板和第一螺杆,L形块和固定端模齿板转动连接于第一螺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形块和固定端模齿板位于节段梁的两侧,且L形块和固定端模齿板外侧设有用于拧紧L形块和固定端模齿板的第一螺母和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形块位于节段梁一侧的顶角上,且L型块与节段梁的侧壁和顶部相抵,固定端模齿板位于节段梁的另一侧侧壁上,且固定端模齿板与该侧的安全楼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防滑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件、第二螺杆和第一橡胶垫,且连接件与第二螺杆之间设有插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与该侧的安全楼梯相连接,第一橡胶垫与节段梁侧壁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螺杆外套有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防滑机构包括壳体、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第三螺杆穿过壳体朝向节段梁,第四螺杆穿过壳体朝向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螺杆与节段梁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且第三螺杆上设有第二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螺杆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垫,且第四螺杆上设有第三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防滑机构、第二防滑机构和第三防滑机构对节段梁顶部、侧壁和底部相连接,使得节段梁更稳定的设置于底座上,适用于底部为倾斜设置的节段梁结构,使得整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防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防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三防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底座1,节段梁2,安全楼梯3,第一防滑机构4,L形块4-1,固定端模齿板4-2,第一螺杆4-3,第一螺母4-4,垫片4-5,第二防滑机构5,连接件5-1,第二螺杆5-2,第一橡胶垫5-3,插销5-4,套筒5-5,第三防滑机构6,壳体6-1,第三螺杆6-2,第二橡胶垫6-3,第二螺母6-4,第四螺杆6-5,第三橡胶垫6-6,第三螺母6-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超高节段梁施工抗滑系统,包括底座1和节段梁2,节段梁2设置于底座1上,节段梁2两侧设有安全楼梯3,节段梁2上设有第一防滑机构4、第二防滑机构5和第三防滑机构6,第一防滑机构4位于节段梁2顶部,且第一防滑机构4与一侧的安全楼梯3相连接,第二防滑机构5位于节段梁2和另一侧的安全楼梯3之间,第三防滑机构6位于节段梁2和底座1之间。

第一防滑机构4位于节段梁2顶部,第二防滑机构5位于节段梁2中部,第三防滑机构6位于节段梁2底部,通过将节段梁2放置于底座1上,且将节段梁2底部与底座1之间通过第三防滑机构6相连接,节段梁2两侧与安全楼梯3之间通过第二防滑机构5和第三防滑机构6相连接,使得节段梁2在底座1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第一防滑机构4包括L形块4-1、固定端模齿板4-2和第一螺杆4-3,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转动连接于第一螺杆4-3上,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位于节段梁2的两侧,且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外侧设有用于拧紧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的第一螺母4-4和垫片4-5,L形块4-1位于节段梁2一侧的顶角上,且L型块与节段梁2的侧壁和顶部相抵,固定端模齿板4-2位于节段梁2的另一侧侧壁上,且固定端模齿板4-2与该侧的安全楼梯3相连接。

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通过第一螺杆4-3对节段梁2顶部进行对拉拉紧,第一螺母4-4和垫片4-5与第一螺杆4-3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螺母4-4和垫片4-5的位置来对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与节段梁2两侧相抵,通过L形块4-1和固定端模齿板4-2对节段梁2顶部拉紧。

第二防滑机构5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件5-1、第二螺杆5-2和第一橡胶垫5-3,且连接件5-1与第二螺杆5-2之间设有插销5-4,连接件5-1与该侧的安全楼梯3相连接,第一橡胶垫5-3与节段梁2侧壁相抵,第二螺杆5-2外套有套筒5-5。

第二防滑机构5有一根带螺纹的第二螺杆5-2穿越一根套筒5-5构成,第二螺杆5-2一端连接带螺纹的螺母可以在螺纹的作用下调整螺母水平位置,用于针对不同长度的节段梁2,并且在螺母与节段梁2中间设置第一橡胶垫5-3保护节段梁2,另一端使用插销5-4将其连接在安全楼梯3的连接件5-1上,可以通过连接件5-1进行角度的调整,使得安全楼梯3与节段梁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第三防滑机构6包括壳体6-1、第三螺杆6-2和第四螺杆6-5,第三螺杆6-2穿过壳体6-1朝向节段梁2,第四螺杆6-5穿过壳体6-1朝向底座1,第三螺杆6-2与节段梁2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6-3,且第三螺杆6-2上设有第二螺母6-4,第四螺杆6-5与底座1之间设有第三橡胶垫6-6,且第四螺杆6-5上设有第三螺母6-7。

第二螺母6-4位于壳体6-1内,第二螺母6-4用于调节第三螺杆6-2靠近节段梁2的距离,第二橡胶垫6-3与第三螺杆6-2固定连接,当第二橡胶垫6-3与节段梁2相抵时,通过第二螺母6-4对第三螺杆6-2锁紧,同理第三螺母6-7用于调节第四螺杆6-5靠近底座1的距离,第三橡胶垫6-6与第四螺杆6-5固定连接,当第三橡胶垫6-6与底座1相抵时,通过第三螺母6-7对第四螺杆6-5锁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底座1,节段梁2,安全楼梯3,第一防滑机构4,L形块4-1,固定端模齿板4-2,第一螺杆4-3,第一螺母4-4,垫片4-5,第二防滑机构5,连接件5-1,第二螺杆5-2,第一橡胶垫5-3,插销5-4,套筒5-5,第三防滑机构6,壳体6-1,第三螺杆6-2,第二橡胶垫6-3,第二螺母6-4,第四螺杆6-5,第三橡胶垫6-6,第三螺母6-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