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内涝生态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3760发布日期:2019-06-13 11:5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防内涝生态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环保型停车场。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收入得到快速提升,我国汽车保有量也急剧增加。例如,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全国有53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4个城市超200万辆,7个城市超300万辆,分别是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郑州,其中北京的汽车保有量位居第一,达564万辆。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停车场,尤其是露天停车场得以迅猛发展。

目前,露天停车场多采用封闭式的硬化路面,例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然而,对于年降水比较丰富的地区(比如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淮河、秦岭一带和辽东半岛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和大多南方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则不具有雨水下渗和存蓄的功能,易造成雨水积存,若排水条件不具备,也会长期滞存腐蚀路面,给出行带来不便,同时也不能有效合理地收集并利用雨水。

此外,大多数露天停车场的排水沟为非隐藏式设计,裸露在外面,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现有停车场仍然存在雨水积存、腐蚀路面和不能有效回收与利用雨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停车场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防内涝生态停车场,其能够使雨水在路面径流,汇聚于停车区内,完成雨水下渗与净化,防止停车场内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包括:道路区、位于所述道路区一侧或者两侧的停车区,以及位于所述停车区后端的内置排水沟,所述道路区从中心线向两侧以一定坡度放坡,所述停车区延续所述道路区的坡度铺设,所述停车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停车区面层、垫层以及原土层,所述停车区面层是水可以渗透的透水层,所述内置排水沟位于所述停车区面层下方,且包括位于其上的顶板(或者称为篦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其技术问题的解决还可以通过以下实施方案来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中,所述坡度为1%-3%,例如可以为1%、2%、3%,或者1%-3%之间的任一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中,所述停车区面层可以为透水沥青层、透水水泥层、透水砖。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中,所述垫层由碎石和石灰夯实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还包括位于所述内置排水沟一侧与所述停车区相对的绿植种植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中,所述绿植种植区的挡板或者侧壁的基部具有排水管或者排水孔,雨水可通过所述排水管或排水孔进入所述绿植种植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中,所述内置排水沟汇集成网状,通过主排水沟将雨水排出停车场。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中,所述内置排水沟延续所述道路区的坡度铺设,且所述内置排水沟的顶板或篦子与所述垫层在两者的连接处齐平,或比垫层略低。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技术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区中,道路区按一定坡度从中心线向两侧放坡,停车区则延续此坡度铺设,并采用透水材料制成,从而很好地实现雨水下渗,下渗的雨水汇集于排水沟,实现雨水回收,避免积水内涝,而排水沟可连接成网状,将多个停车区内的排水汇集到主排水管道内,加强车场整体排水效率;同时,本停车场的行车道路面采用传统沥青设置排水坡度,既能解决地面径流向停车区排解的问题,也能满足车行对于路面的荷载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一实施方案的结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内涝生态停车场一实施方案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内涝生态停车场内置排水沟与垫层位置关系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内涝生态停车场另一实施方案的停车场结构平面图,显示了绿植种植区;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内涝生态停车场另一实施方案的停车场结构剖面图,显示了绿植种植区;

图6是绿植种植区中排水管或者排水孔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

1-道路区;11-道路区中心线;2-停车区,21-道路区面层,22-垫层,23原土层;3-排水沟,31-排水沟顶板(或篦子);4-绿植种植区,41-挡板或侧壁,42-排水管或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表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适当参考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的平面图。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包括道路区1(图1显示了被中心线11平分的道路区1的一半)、位于所述道路区一侧或两侧的停车区2以及排水沟3,三者依次相连。

适当参考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的剖面图。从图2可以看出,从道路区1中心线11起依次为道路区1、停车区2、排水沟3,三者依次相连。

所述道路区1从中心线11向两侧以一定坡度放坡,所述坡度可以为1%-3%例如1%、2%、3%,以及1%到3%中间的其他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等,由此雨水可顺着所述坡度由道路区1路面流向位于其一侧或两侧的停车区2。

所述停车区2位于所述道路区1一侧或者两侧,且所述停车区2从上到下依次为停车区面层21、垫层22以及原土层23。所述停车区2延续道路区1的坡度取坡,并铺设,即所述停车区2的停车区面层21、垫层22延续道路区1的坡度取坡,并铺设。所述停车区面层21是水可以渗透的透水层。

内置排水沟3位于停车区2的后端,即内置排水沟3位于所述停车区2的侧面与所述道路区1相对,且位于停车区面层21下方,延续所述道路区1的坡度铺设,为隐藏式排水沟,从而使停车场美观,且防止安全隐患。内置排水沟3上设有顶板或称为篦子31,顶板或篦子31的形状和构造可以与露天排水沟上的顶板或篦子相同,具有方便雨水流入排水沟的孔或槽。内置排水沟3的顶板或篦子31与垫层22在两者的连接处齐平或比垫层22略低,从而方便雨水顺着垫层22流入内置排水沟3。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防内涝生态停车场的排水沟3与垫层22的位置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位于停车区面层21下方的内置排水沟3的顶板或者篦子31与垫层22在两者的连接处在高度上齐平,或者比垫层22略低,从而方便透过停车区面层21的雨水顺着垫层22通过顶板或者篦子31上的孔流入内置排水沟3。

上述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停车场可以有效避免停车场在雨天积水。因为道路区1从中心线向两侧呈1%-3%的坡度放坡,因此雨水在滴落到道路区1路面上时,就会顺着所述坡度从道路区1两侧流入位于道路区1侧面的停车区2。由于停车区面层21、垫层22是延续道路区1路面的坡度铺设,且停车区1的停车区面层21采用透水材料铺设而成,从而流入停车区2的雨水以及滴落在停车区2路面上的雨水会渗透通过停车区面层21,然后沿着延续所述坡度铺设的垫层22流入位于停车区2侧面且与道路区1相对的排水沟3中,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可以使雨水向下渗入停车区面层21,下渗的雨水沿着垫层22汇集于内置排水沟3,实现雨水回收,避免积水导致停车场内涝。

在本实用新型中,铺设所述道路区1路面所采用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为铺设道路所常用的材料,例如道路区1的路面可以铺设80-100mm厚度的沥青层,或者铺设水泥层等,便于行车。本实用新型的道路区1按一定坡度采用传统材料例如沥青铺设,既能解决地面径流向停车区排解的问题,也能满足行车对路面的荷载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停车区2的停车区面层21由透水性材料铺设而成,例如停车区面层21可以为透水沥青层、透水水泥层、透水砖等透水材料。例如停车区面层21可以为70-80mm的透水沥青层,延续道路区的坡度,即延续道路区1的坡度铺设。雨水可以渗透通过停车区面层21,避免停车场积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停车区2的垫层22可以由碎石和石灰夯实而成。在铺设垫层22时,延续道路区1的坡度铺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停车场还可以包括位于排水沟3一侧与停车区2相对的绿植种植区4,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的平面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从道路区1的中心线11开始,依次为道路区1(图4示出了道路区1的一半)、停车区2、内置排水沟3以及绿植种植区4。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防内涝生态停车场的剖面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绿植种植区4具有挡板或者侧壁41,在挡板或者侧壁41的基部,即与停车区面层21齐平相连接之处具有排水管或者排水孔42。流入排水沟3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或者排水孔42流入绿植种植区4,并在雨水较大时分流一部分来自道路区面层21的水流,从而供其中栽种的绿化植物吸收,实现充分利用雨水之目的。

图6示出了绿植种植区排水管或者排水孔42的局部放大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排水管或者排水孔42位于绿植种植区挡板或者侧壁41的基部,即与停车区面层齐平且相接之处。停车区面层21上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或排水孔42进入绿植种植区4中,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雨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排水沟3可以汇集成网状,并与主排水沟相连,从而可将多个停车区内的排水汇集到主排水管道内,加强车场整体排水效率。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