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3755发布日期:2019-06-13 11:52阅读:1468来源:国知局
环保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透水砖。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进步,透水砖被广泛应用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生产建设项目中,主要用于人行道、停车场等区域的铺设。透水砖的应用,为所铺装区域快速排水,防止雨滴溅蚀提供了新方法,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为人行道、停车位等区域提供了一种排水新思路,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中重要的渗透技术,对促进城市水土保质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透水砖有一种是采用砖间缝隙排水模式,这种透水砖在砖间预留缝隙,一方面,人在这种透水砖上行走时,透水砖左右上下均会产生相对较大的位移,极易被破坏,增加了维护和更换频率,进而增加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当雨量大时,从砖间预留缝隙中渗入的水不能及时排走,从而阻碍地面上的水进一步从缝隙内部渗入,导致路面积水,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透水砖,一方面能够在加固砖块之间稳定性,使得砖块不会发生大的位移,不易破坏,减少维修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让雨水通过排水腔排出,减少地面上的积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保透水砖,包括砖块本体,所述砖块本体呈矩形状设置,所述砖块本体包括引水层以及位于引水层下方的排水层;所述引水层的两侧延伸形成有呈燕尾状设置的燕尾块,所述引水层的另外两侧开设有与所述燕尾块卡接配合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燕尾块的宽度;所述排水层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燕尾块下方且与所述燕尾槽连通的排水腔。

采用上述方案,燕尾块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使得透水砖对其相邻透水砖起到限位作用,提高了透水砖之间结构的稳定,令透水砖的使用寿命更长,达到减少维修成本的效果;由于燕尾块的宽度小于燕尾槽的深度,使得燕尾块和燕尾槽中间形成间隙,水流可以从间隙流入到排水层,排水层中开通的与燕尾槽连通的排水腔,使得从燕尾槽中流下的雨水可以从排水腔中流向路边,提高砖块本体排水的能力,减少地面上的积水量。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所述排水腔的底壁设置为倾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三角形状的排水腔使得排水层不易在排水腔处断裂,减少维修或者更换次数,从而减少了道路建设的投入资本。

作为优选,所述燕尾槽的侧壁设置有呈圆弧状设置的引导面。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引导面引导雨水流入到间隙中,从而增强了间隙的引水能力,进一步优化了砖块在雨量大的情况下的泄洪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层远离所述排水层的表面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引水层位于所述燕尾槽处的高度最低。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引水层的倾斜面可以保证雨水能够顺势流向间隙当中,提高引水层的引水能力,确保了在雨量大的时候,依然能够顺利引流。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层的倾斜角度在5°至15°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当引水层的倾斜角度低于5°的时候,倾斜角度不够明显,使得雨水无法通过重力流向间隙中,使得倾斜设置没有起到关键性的引流效果;当引水层的角度高于15°的时候,倾斜角度过大,让砖块与砖块之间的高度落差大,使得行人在砖块上面行走时产生道路坑洼的感觉,影响行人的步行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燕尾块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燕尾块上下表面的排水孔。

采用上述方案,当砖块本体的燕尾块卡接到相邻砖块本体的燕尾槽内时,燕尾块上的排水孔能够与燕尾槽导通,由此使得由排水孔中流入到排水层的雨水,同样能够引流进排水腔,进一步提高砖块本体的排水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引水层的连接处呈圆角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圆角设置进一步优化排水孔的引流能力,提高砖块本体的抗洪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层远离所述排水层的表面设有向外凸起的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与所述引水层的倾斜方向一致。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防滑条纹可以避免在下雨的时候,行人在砖块上行走出现滑倒的情况,提高行人在砖块上行走时的安全性;防滑条纹与引水层的倾斜方向一致,再配合上引水层上表面为倾斜面的设置,防滑条纹可以将雨水从砖块本体上表面引流到间隙中,提高砖块本体的容水能力,让路人行走时不会被雨水溅身。

作为优选,所述燕尾块靠近所述排水层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排水层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的定位块。

采用上述方案,定位槽和定位块的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砖块本体之间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砖块本体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道路建设的工业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层为再生骨料透水层,所述排水层为混凝土透水层。

采用上述方案,再生骨料透水层一方面能够提高引水层本身的透水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到再生骨料的材质,使得废旧资源能够被重新利用,体现出了砖块整体的环保效果,符合现代化道路建设的根本理念;混凝土透水层保证了砖块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燕尾块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使得透水砖对其相邻透水砖起到限位作用,提高了透水砖之间结构的稳定,令透水砖的使用寿命更长,达到减少维修成本的效果;由于燕尾块的宽度小于燕尾槽的深度,使得燕尾块和燕尾槽中间形成间隙,水流可以从间隙流入到排水层,排水层中开通的与燕尾槽连通的排水腔,使得从燕尾槽中流下的雨水可以从排水腔中流向路边,提高砖块本体排水的能力,减少地面上的积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拼接示意图。

图中:1、引水层;11、防滑条纹;2、排水层;21、排水腔;3、燕尾块;31、排水孔;32、定位槽;4、燕尾槽;41、引导面;42、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环保透水砖,如图1所示,包括呈矩形状设置的砖块本体,砖块本体包括引水层1以及位于引水层1下方的排水层2。引水层1为再生骨料透水层,再生骨料的材质一方面能够提高引水层1本身的透水能力,另一方面使得废旧资源能够被重新利用,体现出了砖块整体的环保效果,符合现代化道路建设的根本理念。排水层2为混凝土透水层,保证了砖块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引水层1的相邻两侧壁延伸形成呈燕尾状设置的燕尾块3,且燕尾块3与引水层1一体成型;另外两侧壁开设有与燕尾块3卡接配合的燕尾槽4,燕尾块3和燕尾槽4的插接配合,使得砖块本体对其相邻的砖块本体起到限位作用,提高了砖块本体之间的结构稳定,令砖块本体的使用寿命更长,达到减少维修成本的效果。燕尾槽4的深度大于燕尾块3的宽度,使得燕尾块3卡接于燕尾槽4之后,会形成间隙,间隙可供雨水流入到排水层2。燕尾槽4的侧壁设置有呈圆弧状设置的引导面41,通过引导面41引导雨水流入到间隙当中,从而增强了间隙的引水能力,进一步优化了砖块在雨量大的情况下的防洪能力。

燕尾块3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燕尾块3上下表面的排水孔31,本实施例中燕尾块3上的排水孔31优选为三个,三个排水孔31线性排列,并与引水层1的棱边平行,当砖块本体的燕尾块3卡接到相邻砖块本体的燕尾槽4内时,燕尾块3上的排水孔31能够与燕尾槽4导通,由此使得由排水孔31中流入到排水层2的雨水,同样能够引流进排水腔21,排水腔21再进一步将雨水排出。排水孔31与引水层1的连接处呈圆角设置,进一步优化排水孔31的引流能力,提高砖块整体的抗洪能力。

引水层1远离排水层2的表面呈倾斜设置,且引水层1位于燕尾槽4处的高度最低,倾斜角度在5°至15°之间,本实施例当中优选为10°,当引水层1的倾斜角度低于5°的时候,倾斜角度不够明显,使得雨水无法通过重力流向的间隙中,使得倾斜设置没有起到关键性的引流效果;当引水层1的角度高于15°的时候,倾斜角度过大,让砖块本体与砖块本体之间的高度落差大,使得行人在砖块上面行走时产生道路坑洼的感觉,影响行人的步行体验;当倾斜角度设为10°的时候,能够使得雨水能够顺势流到间隙中,并且整体的倾斜度不影响行人行走。

引水层1远离所述排水层2的表面设有向外凸起的防滑条纹11,防滑条纹11与引水层1的倾斜方向一致,防滑条纹11可以避免在下雨的时候,行人在砖块上行走出现滑倒的情况,提高行人在砖块上行走时的安全性;防滑条纹11与引水层1的倾斜方向一致,再配合上引水层1上表面为倾斜面的设置,防滑条纹11可以将雨水从砖块本体上表面引流到间隙中,提高砖块本体的容水能力,让路人行走时不会被雨水溅身。

排水层2开设有与间隙平行且位于间隙下方的排水腔21,排水腔21与燕尾槽4连通,排水腔21使得从燕尾槽4中流下的雨水可以从排水腔21中流向路边,提高砖块本体排水的能力,减少地面上的积水量。排水腔2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排水腔21的底壁设置为倾斜面,三角形状的排水腔21使得排水层2不易在排水腔21处断裂,减少维修或者更换次数,从而减少了道路建设的投入资本。

如图1和图2所示,燕尾块3靠近排水层2的一侧设有截面为长方形的定位槽32,排水层2上设置有与定位槽32插接配合的定位块42,定位槽32和定位块42的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燕尾槽4与燕尾块3的卡接程度,保证了结构的牢固性,提高了砖块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砖块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道路建设的工业成本。

如图3所示,具体铺设方式:依次按照后一块砖块本体的燕尾块3卡接于前一块砖块本体的燕尾槽4中,由于燕尾块3的宽度小于燕尾槽4的深度,使得卡接时会形成间隙,雨水可通过间隙流入到位于排水层2的排水腔21中,拼接后的所有砖块的排水腔21相互导通,使得雨水能够及时通过排水腔21排出到最边缘的一块砖块本体中,从而排出人形道路,减少道路上的积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