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3745发布日期:2019-06-13 11:5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砖。



背景技术:

透水砖,一般为多孔混凝土材料经压制成型,其具有透水性能,使得地面的积水渗入地下,因此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改造。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27609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砖,包括上部、下部以及连接上部和下部的中部,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中部的侧面为凹入侧面。

当这种透水砖拼接时,由于透水砖下部比上部窄,相邻两块透水砖下部的侧面之间形成水槽。由于透水砖中部侧面为凹入侧面,相邻两块透水砖中部的侧面之间也形成水槽,这两个水槽可供大量积水通过。但是透水砖透过的大量积水集中冲刷在相邻两块透水砖之间的土地上,易导致土壤逐渐流失、地基松动,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砖,其具有排水分流避免集中冲刷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砖体顶面设置有与储水腔相通的引流孔,所述砖体侧面设置有与储水腔相通的疏水孔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面积水从引流孔流入储水腔,积水暂时汇聚在储水腔中;当积水的水位线达到疏水孔道的高度,积水再分流进入与储水腔相通的疏水孔道,从疏水孔道中缓慢流出,达到排水分流、避免集中冲刷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孔道在砖体侧面上沿砖体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疏水孔道的个数,从而增加了透水砖排水的速度,避免雨量大时地面积水过多。

进一步地,相邻两排所述疏水孔道交错排列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疏水孔道里流出的水从不同方向竖直向下流入土壤,不会集中冲刷一块土壤,避免土壤流失和地基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储水腔内部设置有海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积水在重力作用下会汇聚到储水腔下部,海绵层使得积水缓慢流下,部分积水能从海绵层上部的疏水孔道中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腔内部沿砖体厚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储水腔的顶壁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所述储水腔的底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砖体强度,避免透水砖经常被踩踏产生裂缝,延长透水砖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孔线性排列在所述砖体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引流孔的个数,将地面积水更快速导入储水腔,达到减少地面积水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孔的顶部开口处呈漏斗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地面积水引入储水腔。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的侧面设置有凸块和供凸块插入的凹槽,所述凸块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砖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透水砖砖体间配合更为紧密,不会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的截面呈月牙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凸块边缘有一定的弧度,避免两块透水砖拼接时磕碰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储水腔和疏水孔道,达到了排水分流避免集中冲刷的效果;

2、采用了引流孔,达到了减少地面积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透水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透水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实施例中透水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砖体;2、储水腔;3、引流孔;4、疏水孔道;5、凸块;6、凹槽;7、支撑柱;8、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透水砖,参照图1,其包括砖体1,砖体1呈矩形状,砖体1由多孔混凝土材料压制成形。砖体1内部设置有储水腔2,储水腔2呈矩形状。在砖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三个引流孔3,且这三个引流孔3呈线性排列。引流孔3与储水腔2相通,从引流孔3流下的地面积水暂时汇聚到储水腔2中。引流孔3的顶部开口处呈漏斗状,具有引导地面积水流向的作用。

参照图1,砖体1侧面上设置有疏水孔道4,且疏水孔道4沿砖体1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排,每排设置有三个疏水孔道4。每相邻两排的疏水孔道4交错排列。疏水孔道4与储水腔2也相通,汇聚在储水腔2中的积水从疏水孔道4中沿不同方向流入土壤。

参照图1,储水腔2内部设置有海绵层8,海绵层8与储水腔2的内壁连接,海绵层8使得积水缓慢流下,部分积水能从海绵层8上部的疏水孔道4中流出。

参照图1,储水腔2内部设置有支撑柱7,支撑柱7沿砖体1厚度方向设置。支撑柱7的顶部与储水腔2的顶壁连接,底部与储水腔2的底壁连接,支撑柱7呈矩形阵列排布且一共设置有六根。

参照图2与图3,砖体1的侧面设置有凸块5和凹槽6,凸块5和凹槽6分别位于砖体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组装两块透水砖时,一块透水砖的凸块5对应插入另一块透水砖的凹槽6内,使得砖体间配合紧密。凸块5的截面呈月牙形,凹槽6对应设置月牙形的空腔供凸块5插入,凸块5边缘有一定的弧度,避免两块透水砖拼接时磕碰损坏。

工作原理如下:

当地面产生积水时,积水从砖体1上表面的引流孔3流入储水腔2,此时积水暂时汇聚到储水腔2中;当积水的水位线达到疏水孔道4的高度,积水就会分流进入与储水腔2相通的疏水孔道4中,从疏水孔道4中缓慢流出,达到排水分流、避免集中冲刷的效果。

当积水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到储水腔2下部,海绵层8使得积水缓慢流下,使得部分积水能从海绵层8上部的疏水孔道4中流出,达到排水分流、避免集中冲刷的效果。

由于平行设置的两排疏水孔道4呈交错排列,从疏水孔道4里流出的水从不同方向竖直向下流入土壤,不会集中冲刷一块土壤,避免土壤流失和地基松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