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砖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3746发布日期:2019-06-13 11:5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砖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水砖蓄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透水砖根据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以及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透水铺砖一般用于城市广场、建筑小区道路、人行道路、停车场以及非机动车道路等。随着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与支持,越来越多的道路将会采用透水砖以减少城市径流。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45768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蓄水型透水砖,包括砖体、透水表层、透水基层和蓄水腔;透水表层设置于砖体的顶端,透水基层设置于透水表层的下方,蓄水腔位于透水基层内,并与透水基层连通;还包括蓄水层,蓄水层位于透水基层内,蓄水腔贯通透水基层并与蓄水层连通。上述透水砖可以较好地吸收水分。

但是通过上述透水砖吸收的水分无法进行收集,都渗入地下而无法将水资源转用于其他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砖蓄水系统,达到将透水砖蓄积的水分收集起来以转用于其他需要水分的地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透水砖蓄水系统,包括具有透水性能的砖体,所述砖体的底端开设有多个贯穿砖体的收集槽,砖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将收集槽的底端完全封住,相邻的砖体的收集槽一一对正连通,多个砖体相互排列形成透水砖系统,透水砖系统的边缘设置有与排列石,排列石上开设有与收集槽相连通的集水孔,地面以下固定放置有集水槽,集水孔与集水槽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砖体具有透水性能,因此掉落至砖体上的水分都会渗透进入砖体内,最终流进收集槽内,槽底的挡水板可以防止水分继续渗透进地下。而一般来说一块地面上都会铺设很多相邻抵接的砖体形成一整块的透水砖系统,整个透水砖系统的边缘通过排列石进行固定,每块砖体收集的水分会顺着相互连通的收集槽流动,并最终通过集水孔流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便能将水分收集起来,以便取用至其他地方。通过在砖体内设置相互连通的收集槽以及地面以下的收集槽,可以对渗透进入砖体的水分进行系统收集,在保证地面积水量较小的同时,也能将水分系统收集以备他用。

较佳的,所述挡水板为憎水材质的挡水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为憎水材质的挡水板,因此挡水板可以阻止渗透进入砖体的水分继续渗透进地面以下,从而使得渗透进入砖体的水分只会进入收集槽,提高了分水的收集量。

较佳的,所述收集槽的槽口位置处开设有竖直的卡槽,卡槽与收集槽连通,卡槽内卡接设置有卡板,当相邻的砖体对齐后,对应的一对卡槽相互对正,卡板卡接于一对卡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砖体对齐时,也将对应开通的卡槽相互对齐,并且将卡板分别卡在对齐的一对卡槽之间,卡板和卡槽的紧密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相邻砖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人们在砖体上行走时,卡板可以对相互连通的收集槽的槽口进行对齐,防止砖体顶端受到压力时本来对齐的收集槽产生错位,提高收集槽内收集的水分的流通顺畅性,从而提高水分的收集率。

较佳的,所述集水槽的顶端盖设有带有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可以对集水槽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大型杂物进入到集水槽内以造成堵塞。

较佳的,所述集水槽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上固定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向上一直延伸超出地面以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潜水泵位于集水槽底端,且潜水泵上固定设置有伸出地面以上的出水管,因此可以在出水管的端头连接软管,然后启动潜水泵,通过潜水泵将集水槽内收集的水分转用至其他地方。

较佳的,所述出水管的顶端呈水平弯折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的顶端呈水平弯折状,因此可以防止一些从高空掉落的物体直接进入出水管造成堵塞。

较佳的,所述透水砖从上至下包括吸水层、透水层以及收集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包括吸水层、透水层以及收集层,三层结构的设置使得砖体的透水、集水效果更佳。

较佳的,所述吸水层为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材料的吸水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材料的材质为花岗岩石骨料、高强水泥和水泥聚合物增强剂,并掺合聚丙烯纤维,搅拌后压制成型,其透水性能好、水分经过吸水层可以被迅速吸收渗透。

较佳的,所述透水层为透水性混凝土材质的透水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性混凝土的材质为河沙、水泥以及水,再添加一定比例的透水剂而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其生产成本低、制作流程简单且强度较高,保证砖体的整体强度的同时,可以将渗透进吸水层的水进一步向下渗透。

较佳的,所述收集层为普通碎石材质的收集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普通碎石材质拼成的收集层大大提高了砖体的整体强度,并且碎石之间存在空隙,有助于水分进一步渗透进入集水槽内,提高集水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集水槽以及与集水槽相连通的收集槽,提高透水砖砖体对渗透的水分进行系统收集各再次利用;

2、通过设置卡槽以及卡板,进一步提高水分收集的流畅性;

3、通过在集水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潜水泵,便于集水槽内水分的分配和取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两块砖体的拼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多个砖体构成透水砖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隐去集水槽以及对应地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砖体;11、吸水层;12、透水层;13、收集层;2、收集槽;21、卡槽;22、卡板;3、挡水板;4、排列石;41、集水孔;5、集水槽;51、滤网;6、潜水泵;61、出水管;7、透水砖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透水砖蓄水系统,结合图1和图2,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砖体1,砖体1的底端开设有多个贯穿砖体1的收集槽2,且相邻砖体1的收集槽2一一对正连通,砖体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挡水板3,挡水板3水平设置且将收集槽2的底端完全封住。

结合图3和图5,多个相互拼接的砖体1形成一个完整的透水砖系统7,透水砖系统7的面积取决于地面上需要铺设砖体1的数量和面积。整个透水砖系统7的边缘设置有排列石4,排列石4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41,每个集水孔41对应连通一个收集槽2,透水砖系统7的边缘设置有集水槽5,集水孔41与集水槽5连通。当砖体1的上表面有积水时,比如下雨时,砖体1上的积水会顺着砖体1向下渗透,最终通过集水槽5,并被挡水板3遮挡住避免继续渗透进入地面以下,每块砖体1收集的水分顺着彼此连通的集水槽5一直流动,最终通过集水孔41进入到集水槽5内,集水槽5的设置可以将收集的水分暂存一段时间,以便于随时取用至其他需要水分的地方,例如靠近透水砖系统7附近的草坪浇水。

如图1所示,每块砖体1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砖体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吸水层11、透水层12以及收集层13,其中,吸水层11为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材料的吸水层11,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材料的材质为花岗岩石骨料、高强水泥和水泥聚合物增强剂,并掺合聚丙烯纤维,搅拌后压制成型,其透水性能好、水分经过吸水层11可以被迅速吸收渗透。

透水层12为透水性混凝土材质的透水层12,透水性混凝土的材质为河沙、水泥以及水,再添加一定比例的透水剂而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其生产成本低、制作流程简单且强度较高,保证砖体1的整体强度的同时,可以将渗透进吸水层11的水进一步向下渗透。

收集层13为普通碎石材质的收集层13,普通碎石材质拼成的收集层13大大提高了砖体1的整体强度,并且碎石之间存在空隙,有助于水分进一步渗透进入集水槽5内,提高集水效率。

如图2所示,收集槽2开设于收集层13的底部,且每块砖体1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均开设有多个收集槽2,收集槽2的纵截面呈半圆形且完全贯穿收集层13。当一块砖体1位于中间位置,其四周均邻接有另一块砖体1时,对应的该砖体1与相邻的四块砖体1之间的收集槽2均一一连通。

如图2所示,收集槽2的两端端口位置处开设有卡槽21,卡槽21深度远小于收集槽2的深度,卡槽21位于收集槽2的中间位置处且与半圆形收集槽2的最高点连通,卡槽21内卡接有相适配的卡板22,卡板22竖直卡在卡槽21以及收集槽2的槽口位置处,当相邻的砖体1对齐后,卡板22一半卡在一块砖体1内、另一半卡在另一块砖体1内。卡板2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相邻的砖体1进行位置固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收集槽2的对准,使得渗透收集的水分可以顺利顺着收集槽2进入到集水槽5中,提高水分的收集率。

如图3所示,集水槽5环绕在整个透水砖系统7的四周,使得从透水砖系统7四周收集排出的水分都能被集水槽5收集,集水槽5的顶端固定盖设有滤网51,滤网51可以防止地面上的一些大型垃圾掉落至集水槽5内造成堵塞。

结合图3和图4,集水槽5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潜水泵6,潜水泵6上连通设置有竖直的出水管61,出水管61向上穿出集水槽5及地面,且顶端呈水平弯折状。当需要取用集水槽5内的水分时,可以在出水管61的端部连接长度不限的软管(具体长度视使用情况而定),然后通过潜水泵6将集水槽5内的水分抽出转用至其他需要水分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下雨或其他情况使得砖体1的表面有积水时,积水会顺着砖体1依次经过吸水层11、透水层12以及收集层13,进入到收集槽2内,并顺着相互连通的收集槽2一直流至集水槽5内,集水槽5可以将水分进行暂存,而不至于直接渗透进入地下,当需要取用集水槽5内的水分时,可以在出水管61的端头连接软管,将水分通过潜水泵6转用至其他需要的地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