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蓄水的盲道砖及盲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3173发布日期:2019-07-27 10:3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容蓄水的盲道砖及盲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容蓄水的盲道砖及盲道。



背景技术:

根据无障碍设计要求,城市里市政道路人行道内盲道设施必不可少。当前盲道设计一般是根据双脚对凸起条带与凸起点阵的触感进行识别道路与方向,多采用石材结构并在表面镂空或切割出凹凸。盲道作为人行道的组成部分,除却在表面进行特别处置外,很少对结构内部进行特别考虑。人行道基层与垫层结构基本决定了盲道下垫面结构。也就是说,组成盲道石材的下面一般是贫混凝土基层、透水混凝土基层、抑或砂垫层等。这个结构主要承载荷载,较少考虑排水,尤其是降雨强度大的城市的较宽人行道的集中排水需要。虽然市政道路两侧人行道也采用了横坡进行表面排水,但是雨季的不利影响依然难以消除,需要进一步加强排水,更好地以海绵城市的理念实现兼蓄并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容蓄水的盲道砖及盲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兼容蓄水的盲道,包括呈长方体状的砖本体,所述砖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砖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盲道结构,所述盲道结构设有多个与下方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设有悬挂组件,且所述悬挂组件的下端悬挂设置有发声部件,且所述发声部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悬挂组件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盲道结构表面,且行人行走踩压所述悬挂组件的上端时,所述发声部件震动并发出提示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兼容蓄水的盲道砖,通过在砖本体上表面的盲道结构内设置透水通孔,并通过砖本体侧壁上的凹槽顺利流下,砖本体在保证其承载力的情况下,利用四周侧壁上的凹槽进行蓄水,待雨水停歇后主要依靠向上蒸发与向下渗透排水抑制热岛效应,同时通过在所述凹槽内设置发声部件可以在行人行走在盲道时发出提示声音,一方面对盲人起到更好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非盲人行走占用盲道的情况发生,提高盲道的合理利用率。本装置结构简单、受力均衡,可以采用水泥混凝土单体成型并拼接施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内壁为弧面状。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为弧面状,可以使得外部雨水通过所述通孔向下流入所述凹槽内后更加顺利的流出,并沿着所述砖本体对应的侧壁流下,提高排水效率。

进一步:所述凹槽为半球形,且所述凹槽的直径为所述砖本体高度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所述凹槽的直径,可以在保证整个砖本体的承载力的基础上,使得从所述通孔向下流入凹槽内的雨水能顺利的流出。

进一步:沿着所述砖本体相对两侧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之和小于所述砖本体对应的边长。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沿着所述砖本体相对两侧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之和小于所述砖本体对应的边长,可以使得相对两侧的凹槽之间彼此隔离,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砖本体的结构强度,保障其承载力。

进一步:所述盲道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砖本体上表面其中一对侧边的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凸筋,相邻两个所述凸筋之间形成凹坑,多个所述通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凹坑底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凸筋可以作为盲人行走的标识,辅助盲人通行,通过将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凹坑底部,可以使得地表的雨水更加顺利的通过所述通孔向下流出,并且也不影响行人行走。

进一步:所述悬挂组件包括线绳、盖帽和弹簧,所述盖帽通过所述弹簧弹性支撑设置在所述凹坑内,且所述盖帽的顶部高于所述凸筋上表面,所述线绳的上端穿过所述弹簧并与所述盖帽的内顶壁连接,所述线绳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发声部件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盖帽和线绳可以对所述发声部件进行支撑,并且所述弹簧在所述盖帽受到压力时使得所述盖帽上下伸缩运动,从而带动发声部件振动,完成声音提示。

进一步:所述盖帽的顶部为球形面。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盖帽设置为球形面,可以使得行人行走时更加安全,避免绊倒行人,并且也能延长所述悬挂组件的寿命。

进一步:所述发声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铃铛。

进一步:所述砖本体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条凸条,且所述砖本体相对两侧侧壁上的多条所述凸条交错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砖本体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条凸条,一方面可以使得两个所述砖本体相邻设置时,二者之间留有缝隙,便于进入所述凹槽的雨水通过形成的缝隙顺利的排除,提高排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施工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便于对齐安装,保证安装质量;同时,待雨停后,地层中的雨水可以通过形成的缝隙、凹槽和通孔形成蒸发通道,及时散发地层中沉积的多余雨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盲道,由多块所述的盲道砖顺次相邻铺设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容蓄水的盲道砖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兼容蓄水的盲道砖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砖本体,2、凹槽,3、盲道结构,4、通孔,5、凸条,6、发声部件,7、线绳,8、盖帽,9、弹簧;

31、凸筋,32、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兼容蓄水的盲道砖,包括呈长方体状的砖本体1,所述砖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凹槽2,所述砖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盲道结构3,所述盲道结构3设有多个与下方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凹槽2连通的通孔4,所述通孔4内贯穿设有悬挂组件,且所述悬挂组件的下端悬挂设置有发声部件6,且所述发声部件6位于所述凹槽2内,所述悬挂组件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盲道结构3表面,且行人行走踩压所述悬挂组件的上端时,所述发声部件6震动并发出提示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兼容蓄水的盲道砖,通过在砖本体上表面的盲道结构内设置透水通孔,并通过砖本体侧壁上的凹槽顺利流下,砖本体在保证其承载力的情况下,利用四周侧壁上的凹槽进行蓄水,待雨水停歇后主要依靠向上蒸发与向下渗透排水抑制热岛效应,同时通过在所述凹槽内设置发声部件可以在行人行走在盲道时发出提示声音,一方面对盲人起到更好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非盲人行走占用盲道的情况发生,提高盲道的合理利用率。本装置结构简单、受力均衡,可以采用水泥混凝土单体成型并拼接施工。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砖本体1的侧壁上凹槽2的数量可以为一至四个,设置在与相邻盲道的相接面。比如,单排铺设时,位于盲道两端的所述砖本体1只需要设置一个凹槽2即可,位于中间的砖本体1侧壁上相对设置两个凹槽2;当双排铺设时,所述砖本体1侧壁上设有三个凹槽2,并且三个凹槽2的选取以符合盲道结构的方位铺设为准;当三排以上铺设时,位于中间排的所述砖本体1侧壁上设有四个凹槽(每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2)。实际中,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的内壁为弧面状。通过将所述凹槽2的内壁设置为弧面状,可以使得外部雨水通过所述通孔4向下流入所述凹槽内后更加顺利的流出,并沿着所述砖本体1对应的侧壁流下,提高排水效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为半球形,且所述凹槽2的直径为所述砖本体1高度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通过控制所述凹槽2的直径,可以在保证整个砖本体1的承载力的基础上,使得从所述通孔向下流入凹槽2内的雨水能顺利的流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砖本体1相对两侧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之和小于所述砖本体1对应的边长。通过控制沿着所述砖本体1相对两侧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之和小于所述砖本体1对应的边长,可以使得相对两侧的凹槽之间彼此隔离,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砖本体1的结构强度,保障其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盲道结构3包括沿着所述砖本体1上表面其中一对侧边的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凸筋31,相邻两个所述凸筋31之间形成凹坑32,多个所述通孔4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凹坑32底部。通过设置凸筋31可以作为盲人行走的标识,辅助盲人通行,通过将所述通孔4设置在所述凹坑32底部,可以使得地表的雨水更加顺利的通过所述通孔4向下流出,并且也不影响行人行走。当然,所述盲道结构3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在所述砖本体1的表面阵列设置多个凸起,所述通孔4设置在通孔之间的位置,这样水流也能比较顺利的下流。其他类似结构本实用新型中不再一一列举。

图1中,所述砖本体1上表面沿着所述凸筋31的长度方向两侧的边缘处也形成与所述凹坑32等高的表面,该表面上也可以如同所述凹坑32内设置有多个通孔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悬挂组件包括线绳7、盖帽8和弹簧9,所述盖帽8通过所述弹簧9弹性支撑设置在所述凹坑32内,且所述盖帽8的顶部高于所述凸筋31上表面,所述线绳7的上端穿过所述弹簧9并与所述盖帽8的内顶壁连接,所述线绳7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4后与所述发声部件6连接。通过盖帽8和线绳7可以对所述发声部件进行支撑,并且所述弹簧9在所述盖帽8受到压力时使得所述盖帽8上下伸缩运动,从而带动发声部件振动,完成声音提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盖帽8的顶部为球形面。通过将所述盖帽8设置为球形面,可以使得行人行走时更加安全,避免绊倒行人,并且也能避免行人行走踢坏悬挂组件,延长所述悬挂组件的寿命。

优选地,所述发声部件6包括至少一个铃铛。图中仅仅示出了一个铃铛的情况,实际中,可以设置多个铃铛。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砖本体1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条凸条5,且所述砖本体1相对两侧侧壁上的多条所述凸条5交错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所述砖本体1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条凸条,一方面可以使得两个所述砖本体1相邻设置时,二者之间留有缝隙,便于进入所述凹槽2的雨水通过形成的缝隙顺利的排除,提高排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施工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便于对齐安装,保证安装质量;同时,待雨停后,地层中的雨水可以通过形成的缝隙、凹槽2和通孔4形成蒸发通道,及时散发地层中沉积的多余雨水。

具体地,所述砖本体1相对两侧侧壁中,其中一个侧壁上的任一所述凸条5与沿着对应的凸筋31或凹坑32方向设置的相邻两个凸条5之间形成的凹陷部对应使得相对两个侧壁上的凸条5沿着该相对两侧侧壁对应的边长方向交错设置。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盲道,由多块所述的盲道砖顺次相邻铺设形成。通常,多块所述盲道砖沿着凸筋31的长度方向进行顺次相邻铺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