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0873发布日期:2019-06-22 00:4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包括)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能适应120千米/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轮胎与地面发生摩擦,导致轮胎上的防滑条纹磨损,使得汽车的刹车性能下降,在现有技术中,高速公路的表面对轮胎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小轮胎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轮胎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小轮胎的使用寿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包括沙土层,所述沙土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远离所述沙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远离所述碎石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接层,所述联接层远离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均匀分布,所述凸起远离所述联接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远离所述凸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氧胶层,所述环氧胶层的上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凹口。

优选的,所述凹口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沥青层包括粗粒沥青层,所述粗粒沥青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细粒沥青层。

优选的,所述凸起和所述联接层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包括若干个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竖向钢筋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钢筋,每个所述横向钢筋均交错连接在所述竖向钢筋上,所述竖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之间浇筑有水泥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沥青表面加设环氧胶层,环氧胶层上设有凹口,环氧胶层在凝固后具有弹性,在与轮胎接触后,轮胎与环氧胶层发生相对摩擦,凹口结构增大环氧胶层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在减小轮胎磨损的情况下,增加摩擦力,结构简单,路面对轮胎的磨损程度较小,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凹口1、环氧胶层2、沥青层3、凸起4、联接层5、混凝土层6、碎石层7、沙土层8、细粒沥青层31、粗粒沥青层32、水泥层61、横向钢筋62、竖向钢筋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能减小轮胎磨损的高速公路路面,包括沙土层8,沙土层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碎石层7,碎石层7远离沙土层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6,混凝土层6的作用是加强路面的受压强度,混凝土层6包括若干个竖向钢筋63,竖向钢筋63之间相互平行,竖向钢筋63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钢筋62,每个横向钢筋62均交错连接在竖向钢筋63上,竖向钢筋63与横向钢筋62之间浇筑有水泥层61,水泥层61将竖向钢筋63与横向钢筋62固定,在凝固后,使得路面的抗压强度增大,不易发生断裂,混凝土层6远离碎石层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联接层5,联接层5远离混凝土层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4,凸起4的作用是增加环氧胶层2的抗压强度,避免环氧胶层2因强度不足而断裂,凸起4均匀分布,凸起4和联接层5为一体结构。

凸起4远离联接层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沥青层3,沥青层3的作用是增强路面的抗氧化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层3包括粗粒沥青层32,粗粒沥青层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细粒沥青层31,沥青层3远离凸起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氧胶层2,环氧胶层2的作用是减小轮胎的磨损,环氧胶层2的上表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凹口1,凹口1的作用是增加在减小轮胎受磨损程度的同时,增加环氧胶层2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轮胎出现打滑现象,凹口1均匀分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