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8756发布日期:2019-08-23 23:4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已覆盖约98%的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基础的保障条件,因此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突显,高速公路安全救护中的一个重要设施就是中央分隔带开口的设置和管理。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高速公路在建设中需在中央分隔带预留开口段,间距2公里左右设置一处。中央分隔带开口段的作用,一是为了突发交通事故后,便于抢险救援车辆从对向车道进出事发地,及时对人员和车辆进行施救、疏导;二是在运营养护大中修时,便于内部工程车辆的运输掉头;三是应对意外情况时,车道间的转换使用等。

综上所述,中央分隔带开口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正常运营状态下,其安全设施应满足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标准或接近其防撞要求;二是在突发意外情况下,便于迅速打开足够的宽度,以满足救援等车辆对向进出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设计部门在设计阶段对其满足抗撞要求考虑不周,致使国内许多运营的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路段的安全设施形同虚设,一旦车辆在此发生失控碰撞事故,极易造成穿越到对向车道而造成恶性事件,或者有的开口路段设置的安全设施过于复杂,当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打开,且造价较高。

因此提供一种既能满足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抗撞要求,又可在突发情况下及时便利地打开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设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的新型的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设施,既能满足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抗撞要求,又可在突发情况下及时便利地打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包括:

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均包括上部防撞墩体和下部防撞墩体,所述下部防撞墩体上位于所述上部防撞墩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预设有两个纵向通孔;

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其包括筒体,筒盖,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粗砂,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负重件和在所述筒体外壁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分别焊接的两个插入钢管;所述粗砂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底部,所述负重件设置在所述粗砂的上方;

多个钢管防护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一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和一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使两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两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

如前所述的,每一个所述纵向通孔的直径为55mm。

如前所述的,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均采用C25砼预制而成;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的高度均为90cm;

所述上部防撞墩体的形状为圆台,下部直径为55cm,上部直径为 35cm,高度为40cm;

所述下部防撞墩体包括下部等直径圆柱体和上部圆台,所述下部等直径圆柱体的直径为85cm,高度为40cm;所述上部圆台的下部直径为85cm,上部直径为55cm,高度为10cm;

所述砼砣式防撞墩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范围内10%-33%的调整;

所述上部防撞墩体的外壁和/或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外壁上应按规定涂刷有安全间条标志。

如前所述的,所述上部防撞墩体的顶面上居中预设有第一吊环;

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顶面上位于所述上部防撞墩体的前后两侧对称预设有两个第二吊环。

如前所述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采用3.5±0.5mm 厚的锰钢板制作而成;

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的外径为85cm,高度为90cm;

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应按规定涂刷有安全间条标志。

如前所述的,所述筒盖的盖缘上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把手,所述筒体外壁的上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把手,所述两个第一把手与所述两个第二把手的位置一一对应形成锁扣。

如前所述的,所述粗砂的堆置高度为20cm,调整范围为±5cm。

所述负重件为可以移出的铁链条或者为多个砼码块,每一个所述砼码块均采用C20砼预制而成,每一个所述砼码块的顶面居中的位置均预设第三吊环。

如前所述的,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的高度为40cm,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的底部距所述筒体底部的距离为5cm;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的内径为55mm;所述筒体外壁与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之间均采用双面满焊进行焊接。

如前所述的,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均采用外径为50mm内径为 45mm的钢管焊接而成;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长度范围为 160-240cm;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上均刷有防锈漆。

如前所述的,所述上部防撞墩体的中部可另行设置有平行的两个连接臂,所述两个连接臂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卡勾,当一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通过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与一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时,一个所述连接臂通过一个卡勾卡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所述下部防撞墩体上位于所述上部防撞墩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别预设有两个纵向通孔;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其包括筒体,筒盖,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粗砂,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负重件和在所述筒体外壁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分别焊接的两个插入钢管;多个钢管防护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一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和一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使两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两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使砼砣式防撞墩、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和钢管防护栏形成共同受力的抗撞整体,不仅保证了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的重量和抗撞性,而且使各防护设施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安全构造。并且使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既可满足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抗撞要求,又可在突发情况时,快速拔出钢管防护栏,打开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取出负重件,搬(移)动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以满足救援等相关车辆进出对向车道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一种砼砣式防撞墩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的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钢管防护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铁链条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砼码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另一种砼砣式防撞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数值范围均为参考值,具体精确数值需根据现场工程环境而定,由工程师决定是否增加现场试验修正构件局部细微尺寸,因此也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其包括: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1,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2和多个钢管防护栏3,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1均包括上部防撞墩体11和下部防撞墩体12,所述下部防撞墩体12上位于所述上部防撞墩体1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预设有两个纵向通孔13。具体的,每一个所述纵向通孔13 的直径为55mm,便于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插入。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1均采用C25砼预制而成,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1的高度均为90cm,具体预制时,所述砼砣式防撞墩的高度应该与中央分隔带护栏高度保持协调。所述上部防撞墩体11的形状为圆台,下部直径为55cm,上部直径为35cm,高度为40cm。所述下部防撞墩体12包括下部等直径圆柱体121和上部圆台122,所述下部等直径圆柱体121 的直径为85cm,高度为40cm;所述上部圆台122的下部直径为85cm,上部直径为55cm,高度为10cm,所述砼砣式防撞墩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范围内10%-33%的调整。

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2,其包括筒体21,筒盖22,堆置在所述筒体21内的粗砂23,堆置在所述筒体21内的负重件24 和在所述筒体21外壁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分别焊接的两个插入钢管 25;所述粗砂23设置在所述筒体21内的底部,所述负重件24设置在所述粗砂23的上方。具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2采用3.5±0.5mm厚的锰钢板制作而成;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的外径为85cm,高度为90cm,具体制作时,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的高度应该与中央分隔带护栏的高度保持协调。所述粗砂23的堆置高度为20cm,调整范围为±5cm。所述负重件24为可以移出的铁链条 241或者为多个砼码块242,每一个所述砼码块242均采用C20砼预制而成。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25的高度为40cm,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 25的底部距所述筒体21底部的距离为5cm;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25 的内径为55mm;所述筒体21外壁与每一个所述插入钢管25之间均采用双面满焊进行焊接。可移动式钢性防撞筒2可根据所述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宽度的要求设置一个或者两个。

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均采用外径为50mm内径为45mm的钢管焊接而成;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长度范围为160-240cm;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12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13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21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25内使一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1和一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2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12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13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12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13内使两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1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21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25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筒体21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25内使两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2柔性连接,使所有构件形成共同受力的抗撞整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所述下部防撞墩体上位于所述上部防撞墩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别预设有两个纵向通孔;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其包括筒体,筒盖,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粗砂,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负重件和在所述筒体外壁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分别焊接的两个插入钢管;多个钢管防护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一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和一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使两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两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使砼砣式防撞墩、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和钢管防护栏形成共同受力的抗撞整体,不仅保证了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的重量和抗撞性,而且使各防护设施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安全构造。并且使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既可满足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抗撞要求,又可在突发情况时,快速拔出钢管防护栏,打开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取出负重件,搬(移)动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以满足救援等相关车辆进出对向车道的条件。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方便砼砣式防撞墩的移动,所述上部防撞墩体11的顶面上居中预设有第一吊环14;所述下部防撞墩体12的顶面上位于所述上部防撞墩11的前后两侧对称预设有两个第二吊环15。所述第一吊环14的强度和所述第二吊环15的强度都应能满足使用过程中正常吊运砼砣式防撞墩墩体安全重量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可移动式钢性防撞筒的快速移动,如图4所示,所述筒盖22的盖缘上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把手26,所述筒体21 外壁的上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把手27,所述两个第一把手26与所述两个第二把手27的位置一一对应形成锁扣,将锁体锁在锁扣上,防止所述可移动式钢性防撞筒2及内部负重件24被盗。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取出砼码块,如图8所示,每一个所述砼码块242的顶面居中的位置均预设有第三吊环2421,所述第三吊环2421 的强度应满足使用过程中正常吊运所述砼码块安全重量范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钢管防护栏生锈,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 上均刷有防锈漆。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钢管防护栏与所述砼砣式防撞墩连接更加稳固,提高所述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的抗撞性、整体性和稳定性,如图9所示,所述上部防撞墩体11的中部可另行设置平行的两个连接臂16,所述两个连接臂16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卡勾161,当一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1通过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与一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2柔性连接时,一个所述连接臂16通过一个卡勾161卡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3。

进一步的,按规定,所述上部防撞墩体11的外壁和/或所述下部防撞墩体12的外壁上应按规定涂刷有安全间条标志。

进一步的,按规定,所述筒体21的外壁上涂刷有安全间条标志。

所述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具体实施安装步骤如下:

1.砼砣式防撞墩1的预制,刷漆、运输,就位;

2.可移动式钢性防撞筒2的制作、刷漆、运输、就位;

3.钢管防护栏3的制作、刷漆、运输;

4.铁链条的采购或者砼码块的预制;

5.将砼砣式防撞墩和可移动式防撞筒安装就位,插入钢管防护栏,然后在可移动式防撞筒内装入粗砂,铁链条或者砼码块,完成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段安全构造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至少两个砼砣式防撞墩,所述下部防撞墩体上位于所述上部防撞墩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别预设有两个纵向通孔;至少一个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其包括筒体,筒盖,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粗砂,堆置在所述筒体内的负重件和在所述筒体外壁的左右两侧的下部对称分别焊接的两个插入钢管;多个钢管防护栏,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一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和一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下部防撞墩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纵向通孔内使两个所述砼砣式防撞墩柔性连接;或者,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一插入端插入到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和一个所述钢管防护栏的第二插入端插入到另一个所述筒体外壁的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插入钢管内使两个所述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柔性连接。不仅保证了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的重量和抗撞性,而且使各防护设施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安全构造。并且使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既可满足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抗撞要求,又可在突发情况时,快速拔出钢管防护栏,打开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取出负重件,搬(移)动可移动式钢体防撞筒以满足救援等相关车辆进出对向车道的条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