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9541发布日期:2019-08-16 22:51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沥青路面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全国有超过90%的道路为沥青混凝土道路。沥青混凝土作为黑色路面,夏季太阳的持续热辐射能量被沥青路面大量吸收,且无法有效释放,导致路面温度超过环境温度25℃以上。沥青是一种感温性材料,其混合料的劲度模量随着自身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导致其抗压能力下降,使得路面在行车重载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影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为了控制沥青混凝土道路温度,目前采用的方法为路面洒水降温。该方法可快速降低路面温度,但无法降低道路内部温度,易导致路面开裂、跳渣和沥青底层结构破坏。而且路面洒水冷却水用量大,不回收,严重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管型换热器和冷却流体与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对流换热,实现沥青混凝土道路温度控制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稳定的沥青路面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路面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水平安装在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下,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上水箱相连通,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下水箱相连通,上水箱的安装在下水箱的上方,上水箱通过水泵与下水箱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为圆管。

进一步,所述的换热器为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换热器。

进一步,所述换热器的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的管外径为8-12mm,内径为6-10mm,管壁厚为0.8-1.2mm,其中相邻冷却金属圆管间距为40-60mm,金属圆管的U型弯转半径为20-30mm。

进一步,所述的上水箱与下水箱为长方体水箱。

进一步,所述的换热器埋设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以下30-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基于强化对流换热的U型管水冷换热器对沥青混凝土道路进行冷却,换热量大,温度控制效果好;基于重力回流的上、下水循环可以有效利用冷流资源,并减小系统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见图1,图2,一种沥青路面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3,所述的换热器3水平安装在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下,换热器3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2与上水箱1相连通,换热器3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4与下水箱5相连通,上水箱1的安装在下水箱5的上方,上水箱1通过水泵6与下水箱5 连通。所述的进水管2与出水管4为圆管。所述的换热器3为U形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3的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的管外径为 8-12mm,内径为6-10mm,管壁厚为0.8-1.2mm,其中相邻冷却金属圆管间距为40-60mm,金属圆管的U型弯转半径为20-30mm。所述的换热器3埋设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以下30-50mm。所述的上水箱1与下水箱5为长方体水箱。

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由上水箱1进入进水管2,经换热器3后吸收沥青混凝土道路蓄热,然后经出水管4流入下水箱5,下水箱5内的水经热量释放后由水泵6返回上水箱1。换热器3为基于强化对流换热的U型管水冷换热器,换热量大,温度控制效果好;基于重力回流的上、下水循环可以有效利用冷流资源,并减小系统能耗。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换热器3的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的管外径为8mm,内径为6mm,管壁厚为0.8mm,其中相邻冷却金属圆管间距为40mm,金属圆管的U型弯转半径为20mm。所述的换热器3埋设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以下30m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换热器3的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的管外径为10mm,内径为8mm,管壁厚为1mm,其中相邻冷却金属圆管间距为50mm,金属圆管的U型弯转半径为25mm。所述的换热器3埋设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以下40mm。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换热器3的U型多排冷却金属圆管的管外径为12mm,内径为10mm,管壁厚为1.2mm,其中相邻冷却金属圆管间距为60mm,金属圆管的U型弯转半径为30mm。所述的换热器3埋设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以下5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