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936发布日期:2019-12-06 17:5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扫设备过滤转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扫车上使用的风道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干式扫路车、干湿两用扫路车及纯吸式扫路车,在风道转换上,采用的是两种控制方式,第一种是采用气动闸阀分开控制,第二种是只采用气动闸阀控制干燥气流的出气口,而进气口则不密封。

对于气动闸阀来说,目前采用的为气动刀型闸阀。气动刀型闸阀是由气动执行器和阀门两部分组成,本身的体积就很大,由于各进、出风风道会夹带一些尘土或者轻浮的垃圾,这些垃圾在闸阀口处进行堆积,经常造成气动刀型闸阀关闭不严的现象。

对于第一种转换方式,需要三只气动闸阀,由于所涉及的零部件较多,需要的空间就会很大,并且在控制系统也较为复杂。所以制造成本较高;空间大,不容易实现;使用麻烦;密封效果得不到保障,故障率较高。

对于第二种转换方式,需要二只气动闸阀,虽然较第一种有所减少,但也存在着安装空间大、密封效果得不到保障、制造成本高。更重要的是,由于只用气动闸阀密封干燥气流的出气口,进气口不密封,所以在雨后、喷水作业等潮湿的地面作业时,会将过滤部件变潮湿,使其除尘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道;

至少一个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通过隔板进行分隔;

风道切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处,用于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转换;

往复运动装置,连接到所述风道切换板,用于控制所述风道切换板移动。

其中,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在同一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空间的一侧,所述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风道位于所述空间的另一侧,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风道位于所述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的两边或一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往复运动装置带动风道切换板移动,实现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的开启和关闭,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打开后直接与大气相通,关闭时所述第一风道密封,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二风道进风口,该进风口远离第一风道的一侧设置有弯向第一风道的阻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向第二风道倾斜,使得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逐渐变宽,呈开口喇叭状,或所述隔板为平直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板与所述隔板的夹角为15°~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为湿风道,所述湿风道出风口连接外界大气,所述第二风道为干风道,所述干风道连接过滤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往复运动装置带动风道切换板开启时,由于所述隔板上阻挡板的设置能够加速第一风道中空气的流动速度,第一风道在第二风道进风口处的风压小于第二风道内的风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往复运动装置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通过螺栓或销轴固定,另一端通过销轴与风道切换板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风道切换板上安装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实芯制品、中空制品或金属橡胶复合制品,材料采用发泡橡胶、pvc胶条、硅胶条、发泡硅胶条、天然橡胶、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或疏化三元乙丙橡胶,其断面为圆形、方形、扁平形或半圆形。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风道转换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转换结构能够实现干风道进气口的密封,解决了现有气动闸阀只密封干燥气流的出气口,进气口不密封,所以在雨后、喷水作业等潮湿的地面作业时,会将过滤部件变潮湿,使其除尘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风道转换装置结构占用空间小,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密封效果好,故障率低,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道转换装置风道切换板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道转换装置风道切换板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第一风道;2、第二风道

3、风道切换板;4、往复运动装置

101、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

201、隔板;202、第二风道出风口

203、第二风道进风口;204、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解决了现有风道转换装置成本高、占用空间大、故障率高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可以由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处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道转换装置风道切换板开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风道转换装置风道切换板关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风道转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1、第二风道2、风道切换板3、往复运动装置4。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1与第二风道2之间由隔板201分隔开,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101、第二风道2和第一风道1在同一空间。具体地,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空间的一侧,所述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10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风道2位于所述空间的另一侧,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风道2位于所述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101的两边或一边。

所述往复运动装置4连接风道切换板3;所述的往复运动装置4带动风道切换板3移动,实现第一风道1的开启和关闭,第一风道1打开后直接与大气相通,关闭时密封第二风道相通。

请继续参阅图1-2,所述往复运动装置4带动风道切换板3移动,实现第一风道1的开启或关闭,分隔第一风道1和第二风道2的隔板201上设置有第二风道进风口203,该进风口远离第一风道1的一侧设置有弯向第一风道1的阻挡板204。

可选的,所述隔板201可以向第二风道2倾斜,也可以为平直。所述隔板201连接在所述第一风道1的出风口处,使得所述第一风道1的出风口逐渐变宽,呈开口喇叭状。

优选地,所述阻挡板204与所述隔板201的夹角为15°~30°。

在往复运动装置4带动风道切换板3开启时,由于所述隔板201上阻挡板204的设置加速了第一风道1中空气的流动速度,使第一风道1在第二风道2进风口处的风压小于第二风道2内的风压,从而使第二风道2中的部分空气补充到第一风道1内,进而使的第一风道1内的空气流通不到第二风道2中,此为第一风道1的气流流经方向。

在往复运动装置4带动风道切换板3关闭时,第一风道1关闭,由于第一风道1和第二风道2的隔板201上有较大的孔作为第二风道进风口203,气流从第二风道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2,气流从第二风道出口202排出,此为第二风道2的气流流经方向。

可选地,所述往复运动装置4可以是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通过螺栓或销轴固定,另一端通过销轴与风道切换板3铰接。

可选地,在风道切换板3上安装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可以是发泡橡胶、pvc胶条、硅胶条、发泡硅胶条、天然橡胶、热塑性三元乙丙橡胶、疏化三元乙丙橡胶等可用于密封的村料,其断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扁平形、半圆形,可以为实芯制品、中空制品以及金属橡胶复合制品。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转换装置为干湿风道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风道为湿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为干风道,所述往复运动装置为电动推杆。如图1-2所示,干湿风道转换装置的进风口、干风道口和湿风道口在同一空间,所述干风道位于所述空间的一侧,所述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与两个第二风道位于所述空间的另一侧,且两个第二风道位于所述风道转换装置进风口的两边。干风道口接过滤腔,过滤腔内安装有除尘筒,经过过滤腔的清洁气体与大气相通,电动推杆连接湿风道口挡板。

所述电动推杆带动湿风道口处风道切换板移动,实现湿风道口的开启和关闭,湿风道口打开后直接与大气相通,关闭时密封干风道系统。

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通过螺栓或销轴固定,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湿风道口挡板铰接。

当电动推杆收回时,湿风道口处风道切换板移动,此时湿风道口开启,气流从直接从湿风道口流至大气,此为湿式气流的流经方向,此为湿式气流的流经方向。

当电动推杆伸长时,湿风道口处风道切换板移动,此时湿风道口关闭,气流从干风道口进入过滤腔,过滤腔内安装有除尘筒,经过过滤腔的气流直接排至大气,此为干燥气流的流经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可以为干风道口,第二风道为湿风道口,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转换装置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紧凑、故障率低、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除非有所知名为相反之意,本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能够根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所得的所需特性改变。具体而言,所有使用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表示组成的含量、反应条件等等的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中是受到「约」的用语所修饰。一般情况下,其表达的含义是指包含由特定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10%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5%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1%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0.5%的变化。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并且,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