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式移动钢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917发布日期:2019-12-06 17:50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承插式移动钢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防撞的承插式移动钢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主要采用交通锥、防撞桶、水马或隔离墩等隔离设施将施工区与过往车辆进行隔离,交通锥、防撞桶、水马等设施可以对驾驶员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自身并不具备防撞能力,一旦车辆发生碰撞将对维护区域内的作业人员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隔离墩虽然能起到很好的防撞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移动拆除困难的问题,一旦需要临时移动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进行施工。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较强的防撞能力且又能灵活移动的移动护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插式移动钢护栏,该承插式移动钢护栏解决了传统的隔离设施不具备防撞能力,隔离墩存在移动拆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既具备防撞能力又能灵活移动,提高了隔离设施的灵活性及安全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承插式移动钢护栏,包括顺次插接的多个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护栏本体,设置于护栏本体左端的左插接件,设置于护栏本体右端的右插接件,以及用于固定相邻两所述防护单元的连接固定件;所述护栏本体一体成型,由上至下包括弧形连接板,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弧形连接板两侧的防护板,以及两个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防护板连接的支撑板;所述左插接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上套管套设于所述弧形连接板内,所述下套管设置于两所述防护板之间;所述右插接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插管和下插管,所述上插管包括上连接部和上插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弧形连接板内,所述上插接部与相邻所述防护单元的所述上套管的内腔相适配;所述下插管包括下连接部和下插接部,所述下连接部设置于两所述防护板之间,所述下插接部与相邻所述防护单元的所述下套管的内腔相适配;所述连接固定件包括固定管,设置于所述固定管两端的固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的固定销,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左端、所述上套管、所述下套管、所述上插接部和所述下插接部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固定销相配合的插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销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靠近所述头部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防盗凸起,所述防盗凸起沿所述杆部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上套管、所述防护板和所述下套管之间设置有左侧加强板,所述上插管、所述防护板和所述下插管之间设置有右侧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套管之间、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插管之间分别设置有底部加强板。

优选地,两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有排水口,两所述排水口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地面连接的锚固孔。

优选地,两所述防护板倾斜设置,两所述支撑板也倾斜设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插式移动钢护栏,采用多个防护单元顺次插接而成,组合连接方便,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和变换安装位置,能够大大提高工程进度和工作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由于移动拆除产生的费用,整体降低了护栏使用成本,提高了道路安全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插式移动钢护栏,其护栏主体的材质为钢板,并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形式,通过了实车足尺寸碰撞试验,防护等级达到了《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2013)中a级及以上防护要求,具有较强的防撞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插式移动钢护栏解决了传统的隔离设施不具备防撞能力,隔离墩存在移动拆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既具备防撞能力又能灵活移动,提高了隔离设施的灵活性及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承插式移动钢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固定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防护单元,1-护栏本体,11-弧形连接板,12-防护板,13-支撑板,2-左插接件,21-上套管,22-下套管,3-右插接件,31-上插管,311-上连接部,312-上插接部,32-下插管,321-下连接部,322-下插接部,4-连接固定件,41-固定管,42-固定孔,43-固定销,431-头部,432-杆部,433-防盗凸起,5-左侧加强板。6-右侧加强板,7-底部加强板,8-排水口,9-固定板,91-锚固孔,10-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中,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承插式移动钢护栏的结构,将承插式移动钢护栏的方位表述为上、下、左和右,该方位的表述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承插式移动钢护栏,包括顺次插接的多个防护单元a,防护单元a包括护栏本体1,设置于护栏本体1左端的左插接件2,设置于护栏本体1右端的右插接件3,以及用于固定相邻两个防护单元a的连接固定件4。采用多个防护单元a顺次插接的结构形式,组合连接方便,施工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拆装和变换安装位置,能够大大提高工程进度和工作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由于移动拆除产生的费用,整体降低了护栏使用成本,提高了道路安全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护栏本体1一体成型,由上至下包括弧形连接板11,两个对称连接于弧形连接板11两侧的防护板12,以及两个分别与各自相应的防护板12连接的支撑板13。护栏本体1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形式,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护栏本体1的两个防护板12倾斜设置,两个支撑板13也倾斜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提高了护栏本体1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左插接件2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套管21和下套管22,上套管21套设于弧形连接板11内,下套管22设置于两个防护板12之间。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右插接件3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插管31和下插管32,上插管31包括上连接部311和上插接部312,上连接部311套设于弧形连接板11内,上插接部312与相邻防护单元a的上套管21的内腔相适配;下插管32包括下连接部321和下插接部322,下连接部321设置于两个防护板12之间,下插接部322与相邻防护单元a的下套管22的内腔相适配。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连接固定件4包括固定管41,设置于固定管41两端的固定孔42,以及设置于固定孔42内的固定销43,弧形连接板11的左端、上套管21、下套管22、上插接部312和下插接部322分别设置有两个与固定销43相配合的插孔10。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销43包括头部431和杆部432,杆部432靠近头部43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防盗凸起433,防盗凸起433沿杆部432的周向延伸。固定销43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固定销43不能轻易拔出,具有防盗作用。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套管21、防护板12和下套管22之间设置有左侧加强板5,上插管31、防护板12和下插管32之间设置有右侧加强板6。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13和下套管22之间、支撑板13和下插管32之间分别设置有底部加强板7。本实施例中的左侧加强板5、右侧加强板6和底部加强板7与各部位的设置方式均采用焊接。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两个支撑板13设置有排水口8,两个排水口8内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上设置有用于与地面连接的锚固孔91。通过锚固孔91与地面连接,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承插式移动钢护栏防撞能力。

使用时,将前一节防护单元a的上插接部312和下插接部22插入后一节防护单元a的上套管21和下套管22内,并使用固定管41和固定销43将相邻两节防护单元a固定连接,同时通过锚固孔91与地面固定连接,即完成组装。

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单元a整体尺寸规格为:长1500mm,高600mm,宽500mm。护栏本体1采用高强度厚度为3mm的酸洗钢板,采用冷冲压一次成型,护栏本体1与上套管21、下套管22、上插管31、下插管32以及加强筋等部件进行焊接组装,总重量达67kg,便于拆装且具有较强的防撞能力;防护单元a采用热镀锌工艺进行防腐处理,其颜色为镀锌原色,大大提高了防护单元a的使用年限,并且防护单元a可重复使用,具有非常高的回收价值。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承插式移动钢护栏解决了传统的隔离设施不具备防撞能力,隔离墩存在移动拆除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既具备防撞能力又能灵活移动,提高了隔离设施的灵活性及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