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路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0336发布日期:2019-06-22 00:4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字路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十字路口。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不断新建道路,且道路互相交错,十字路口迅速增加。十字路口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道路,因而交通信号灯也随之增加,用于引导通行。虽然交通信号灯最大限度上保障了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但是,这也会增加车辆行人在道路上的等待时间。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时间即是成本,这无疑浪费了大量时间和成本。有的车辆或行人为了赶时间闯红灯,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等待交通信号灯而浪费时间和成本、因闯红灯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字路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等待交通信号灯而浪费时间和成本、因闯红灯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十字路口,包括地面通道、位于所述地面通道上方的通行天桥和位于所述地面通道下方的通行地道,所述通行天桥包括第一地上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地上通道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上通道,所述通行地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地上通道下方的第一地下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地下通道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下通道,所述第二地上通道与所述第二地下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所述通行天桥和所述通行地道均呈“t”形分布,所述第一地上通道与所述第一地下通道均设有直行车道和左转车道,所述第二地上通道与所述第二地下通道均设有左转车道。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地下通道和所述地面通道上方的人行天桥、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地上通道和所述地面通道下方的人行地道,所述人行天桥和所述人行地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地上通道和所述第一地下通道的两侧、且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通道相连通,以使所述人行天桥、所述人行地道、所述连接通道呈“工”字形分布,所述连接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地上通道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人行天桥的两端均设有通向地面的第一支路,两个所述第一支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地下通道的两侧;所述人行地道的两端均设有通向地面的第二支路,两个所述第二支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地上通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地上通道和所述第二地下通道的中间均设有隔离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地上通道和所述第二地上通道交接位置的中间、以及所述第一地下通道和所述第二地下通道交接位置的中间均设有环形转盘,所述环形转盘与所述隔离带之间设有调头车道。

优选地,所述隔离带靠近所述调头车道的一端设有防撞设施。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地上通道和所述第二地上通道交接位置,所述第二地上通道的两侧均设有辅助匝道;在所述第一地下通道和所述第二地下通道交接位置,所述第二地下通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辅助匝道;且所述环形转盘位于两个所述辅助匝道的中间。

优选地,所述辅助匝道设有路标转向牌。

优选地,所述人行天桥、所述人行地道、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均设有人行台阶。

优选地,所述地面通道、所述通行天桥和所述通行地道均设有用于指示行驶方向的箭头标识。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十字路口包括地面通道、位于地面通道上方的通行天桥和位于地面通道下方的通行地道,通行天桥包括第一地上通道和与第一地上通道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上通道,通行地道包括位于第一地上通道下方的第一地下通道和与第一地下通道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下通道,第二地上通道与第二地下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通行天桥和通行地道均呈“t”形分布,第一地上通道与第一地下通道均设有直行车道和左转车道,第二地上通道与第二地下通道均设有左转车道。如此设置,以第一地上通道横跨东西方向、第二地上通道向北延伸为例,则第一地下通道横跨东西方向、第二地下通道向南延伸,那么,由西向东行驶可上通行天桥完成直行或左转,由东向西行驶走通行地道完成直行或左转,南北方向行驶时直行走地面通道、左转上第二地上通道或走第二地下通道,各个方向右转行驶时从地面通道直接右转,这样形成一种三维十字路口,可用于高速、国道、省道、城市等十字路口,无需设置交通信号灯,各个方向均可同时自由通行,节省了等待信号灯所浪费的时间,减轻十字路口车辆的拥堵状况,阻止了闯红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使道路交通更加有序便捷,对人们的时间、生命和财产都提供了有利的保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等待交通信号灯而浪费时间和成本、因闯红灯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十字路口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十字路口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天桥与地面通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地道与地面通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与地面通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面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天桥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天桥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天桥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地道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地道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行地道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左视图。

图1-图15中:

地面通道-1、通行天桥-2、通行地道-3、人行天桥-4、人行地道-5、第一地上通道-6、第二地上通道-7、第一地下通道-8、第二地下通道-9、连接通道-10、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隔离带-13、环形转盘-14、调头车道-15、防撞设施-16、辅助匝道-17、路标转向牌-18、地面-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十字路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等待交通信号灯而浪费时间和成本、因闯红灯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附图1-15,本实施例提供的十字路口包括地面通道1、通行天桥2和通行地道3,如图3所示,通行天桥2位于地面通道1的上方,如图4所示,通行地道3位于地面通道1的下方。通行天桥2包括第一地上通道6和与第一地上通道6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上通道7,通行地道3包括位于第一地上通道6下方的第一地下通道8和与第一地下通道8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下通道9,第二地上通道7与第二地下通道9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通行天桥2和通行地道3均呈“t”形分布。可选地,如图8和9所示,第一地上通道6为突出地面19的拱形桥,第二地上通道7垂直设置在第一地上通道6的中间、向下延伸通向地面19;如图11和12所示,第一地下通道8为陷入地面的拱形地道,第二地下通道9垂直设置在第一地下通道8的中间、向上延伸通向地面19。第一地上通道6与第一地下通道8均设有直行车道和左转车道,第二地上通道7与第二地下通道9均设有左转车道。如图1所示,以第一地上通道6横跨东西方向、第二地上通道7向北延伸为例,则第一地下通道8横跨东西方向、第二地下通道9向南延伸。那么,由西向东行驶可上通行天桥2完成直行或左转,由东向西行驶走通行地道3完成直行或左转;南北方向行驶走地面通道1完成直行,由北向南行驶上第二地上通道7完成左转,由南向北行驶走第二地下通道9完成左转;各个方向右转行驶时从地面通道1直接右转。此外,东西方向行驶时可从地面通道1完成调头,由北向南行驶可上第二地上通道7完成调头,由南向北行驶可走第二地下通道9完成调头。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提到的方位“上”“下”是指垂直于地面19的方向,如图1和2所示垂直纸面的方向即为上下方向,以地面19为界、分为地上和地下。

如此设置,形成一种三维十字路口,可用于高速、国道、省道、城市等的十字路口,无需设置交通信号灯,各个方向均可同时自由通行,节省了等待交通信号灯所浪费的时间,减轻十字路口车辆的拥堵状况,阻止了闯红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使道路交通更加有序便捷,对人们的时间、生命和财产都提供了有利的保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等待交通信号灯而浪费时间和成本、因闯红灯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人车分流,如图2和5所示,十字路口还包括位于第二地下通道9和地面通道1上方的人行天桥4、以及位于第二地上通道7和地面通道1下方的人行地道5,人行天桥4和人行地道5分别平行设置在第一地上通道6和第一地下通道8的两侧。并且,如图15所示,人行天桥4和人行地道5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通道10相连通,且连接通道10位于第二地上通道7的下方。因此,如图13所示,人行天桥4、人行地道5、连接通道10呈“工”字形分布。如此设置,行人或非机动车辆如自行车、摩托车等可从人行道通过,尤其是在城市道路行人较多,这样可充分保障行人安全,进一步提高对行人的保护力度。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人行天桥4的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通向地面19的第一支路11,且两个第一支路11分别位于第二地下通道9的两侧。人行地道5的两端均设有向上延伸通向地面19的第二支路12,且两个第二支路12分别位于第二地上通道7的两侧。如此设置,便于行人等向各个方向灵活通行,不必绕远,节省时间,安全便捷。优选地,人行天桥4、人行地道5、连接通道10、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均设有人行台阶。这样设置,行人走台阶,进一步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分开,避免发生碰撞,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10所示,第二地上通道7和第二地下通道9的中间均设有隔离带13,这样可方便左转车辆有序通过,避免互相干扰,影响通行。可选地,隔离带13可为栅栏或者绿化带等。此外,还可在隔离带13设置反光膜等,以保障夜间行车安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地上通道6和第二地上通道7交接位置的中间、以及第一地下通道8和第二地下通道9交接位置的中间均设有环形转盘14,环形转盘14与隔离带13之间设有调头车道15。这样可分流、引导左转和调头车辆,使其快速便捷地通过路口。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隔离带13靠近调头车道15的一端设有防撞设施16,这样可作为保护措施,若发生意外可对调头车辆等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撞设施16可由塑料、橡胶或泡沫等弹性材料制成。

由于设置环形转盘14会占用一定的道路面积,因此,在第一地上通道6和第二地上通道7交接位置,第二地上通道7的两侧均设有辅助匝道17;在第一地下通道8和第二地下通道9交接位置,第二地下通道9的两侧均设有辅助匝道17;且环形转盘14位于两个辅助匝道17的中间。这样设计,可保证车辆具有足够的通行道路,且辅助匝道17可设置为弧形弯道,利于转弯。优选地,辅助匝道17设有路标转向牌18。道路边缘通常设有围栏,可将路标转向牌18固定在围栏上。这样一目了然,可提醒驾驶员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行车错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7和10所示,地面通道1、通行天桥2和通行地道3均设有用于指示行驶方向的箭头标识。这样可清楚地标明车辆行驶通道,保障车辆有序通过,减少事故发生。

此外,通行天桥2和人行天桥4等地上道路与地面19之间均设有桥墩,用于支撑路面结构,以使道路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保障道路使用安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功能的装置或部件可以进行结合,比如,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十字路口包括地面通道1、通行天桥2和通行地道3,通行天桥2位于地面通道1的上方,通行地道3位于地面通道1的下方,且地面通道1、通行天桥2和通行地道3均设有用于指示行驶方向的箭头标识。通行天桥2包括第一地上通道6和与第一地上通道6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上通道7,通行地道3包括位于第一地上通道6下方的第一地下通道8和与第一地下通道8交叉且连通设置的第二地下通道9,第二地上通道7与第二地下通道9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通行天桥2和通行地道3均呈“t”形分布。第一地上通道6与第一地下通道8均设有直行车道和左转车道,第二地上通道7与第二地下通道9均设有左转车道。第二地上通道7和第二地下通道9的中间均设有隔离带13,第一地上通道6和第二地上通道7交接位置的中间、以及第一地下通道8和第二地下通道9交接位置的中间均设有环形转盘14,环形转盘14与隔离带13之间设有调头车道15,隔离带13靠近调头车道15的一端还设有防撞设施16。此外,在第一地上通道6和第二地上通道7交接位置,第二地上通道7的两侧均设有辅助匝道17;在第一地下通道8和第二地下通道9交接位置,第二地下通道9的两侧均设有辅助匝道17;且环形转盘14位于两个辅助匝道17的中间,辅助匝道17设有路标转向牌18。

在该实施例中,十字路口还包括位于第二地下通道9和地面通道1上方的人行天桥4、以及位于第二地上通道7和地面通道1下方的人行地道5,人行天桥4和人行地道5分别平行设置在第一地上通道6和第一地下通道8的两侧。并且,人行天桥4和人行地道5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通道10相连通,且连接通道10位于第二地上通道7的下方。因此,人行天桥4、人行地道5、连接通道10呈“工”字形分布。人行天桥4的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通向地面19的第一支路11,且两个第一支路11分别位于第二地下通道9的两侧。人行地道5的两端均设有向上延伸通向地面19的第二支路12,且两个第二支路12分别位于第二地上通道7的两侧。人行天桥4、人行地道5、连接通道10、第一支路11、第二支路12均设有人行台阶。

如此设置,形成一种三维十字路口,可用于高速、国道、省道、城市等的十字路口,无需设置交通信号灯,各个方向均可同时自由通行,节省了等待信号灯所浪费的时间,减轻十字路口车辆的拥堵状况,阻止了闯红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使道路交通更加有序便捷,对人们的时间、生命和财产都提供了有利的保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等待交通信号灯而浪费时间和成本、因闯红灯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问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