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下穿桥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90884发布日期:2019-06-22 00:47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下穿桥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叉下穿桥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上部结构设计多采用预制架设结构,施工中桥梁梁体在预制场集中预制完成,经运梁车运至施工现场,采用相应型号的架桥机架设施工。然而在实际的桥梁建设中,常常会遇到新建桥梁延伸方向与既有公路桥梁或高压输电线立体交叉的现象,该情况下的新建桥梁在设计时由于其上方障碍的限制,造成桥面与其上方的既有公路桥梁或高压输电线之间的施工净空较小,导致吊机无法采用正常的施工工艺进行架梁施工。

为解决上述情况下桥梁施工的问题,公告号为cn104499433b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成锐角交叉下穿高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其利用架桥机、扁担横梁、运梁轨道、运梁台车等的有效组合,充分利用现场自有条件,避开低净空限制,设置辅助设施,分段分步有序喂梁,对于高铁交角架设梁体,一端利用架桥机天车,一端采用特制扁担横梁挂手拉葫芦施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立交桥工程中,高铁梁底净空较小情况下,架桥机无法采用正常的施工方法进行架梁施工的问题。

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在桥梁梁体的架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前天车和后天车的倒换来实现对桥梁梁体的运输,当新建桥梁的相邻两支墩均处于既有公路桥梁在新建桥梁纵向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时,前天车和后天车便无法起吊桥梁梁体,因此,上述施工方法显然无法实现该情况下的桥梁的架设,其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叉下穿桥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其能够适应新建桥梁与高等级桥梁的各种交叉角度和交叉面积,且施工方便,实用性强。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交叉下穿桥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搭设纵移支架、沿桥梁的架设方向延伸的纵移轨道和横移支架及远离纵移轨道处的横移轨道;

s2:沿纵移轨道纵移桥梁梁体到位;

s3:搭设纵、横支架交叉处的横移轨道;

s4:沿横移轨道横移桥梁梁体到位;

s5:取出横移轨道、落梁;

s6: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其余桥梁梁体的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梁梁体在纵移轨道上发生纵向的位移,从未被既有桥梁覆盖的位置移动到被既有桥梁覆盖的位置处的两个盖梁之间,横移轨道将桥梁梁体水平移动到盖梁上的对应支座处,使之逐个铺开。上述施工方法将桥梁梁体的起吊移动到交叉区域的外部,而在桥梁交叉区域内仅进行纵、横方向的水平移动,该施工方法不受两桥梁交叉角度和交叉面积的限制,可实现多种交叉下穿情况下桥梁桥梁梁体的架设,施工简单,实用性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步骤中的横移支架正对盖梁设置,所述横移支架包括将所述横移轨道抬高的横移平台和稳定支撑所述横移轨道的横移撑架;所述横移撑架包括设于所述横移平台上端的贝雷、间隔的设置于所述贝雷与横移平台上端面之间且垂直于所述贝雷的承重梁,及设于所述贝雷上方且与所述承重梁正对设置的分配梁,所述分配梁短于承重梁,所述分配梁两端与所述承重梁两端之间分别固定有斜撑,所述斜撑对称设置;所述横移轨道沿所述贝雷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分配梁中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用于固定横移支架整体,桥梁梁体在横移轨道上移动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立柱承受重力,支撑杆在各个立柱之间进行限位,使得各个立柱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持横移平台整体的稳定性;桥梁梁体的重力通过横移轨道传递到分配梁上,分配梁通过贝雷和两端的斜撑将力传递到下方的承重梁上,斜撑的设置能够将分配梁上的力向两侧分散,避免承重梁中间受力过于集中导致的承重梁变形,同时斜撑还能从两侧支撑贝雷,从而保持横移撑架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移支架与桥梁墩柱之间设有连墙装置,所述连墙装置包括套设于桥梁墩柱上的套环和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环上、另一端连接于立柱上的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墙装置对横移支架具有横向上的支撑,使得横移支架在受力的情况下不易发生倾斜,横移轨道的送梁位置更加精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的纵移轨道上设有电动的纵移小车,所述桥梁梁体由吊车起吊后通过架桥机放置于纵移小车上以实现纵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移小车带动桥梁梁体沿纵移轨道移动,实现桥梁梁体的纵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包括:

s31:在所述纵移轨道上安装千斤顶,使用千斤顶顶起桥梁梁体;

s32:在已有的横移支架上安装横移轨道,此步骤中现安装的横移轨道与s1中已安装的横移轨道顺接设置;

s33:千斤顶回油,桥梁梁体落在横移轨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桥梁梁体顺利的落到横移轨道上,横移轨道的高度高于纵移轨道,因此,为了使得横移轨道不影响桥梁梁体在纵移轨道上的移动,特将与纵移轨道交叉处的横移轨道在桥梁梁体纵移到位后再架设,从而在不阻碍桥梁梁体在纵移轨道上的移动的情况下实现桥梁梁体从纵移轨道到横移轨道的成功转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4步骤中的横移轨道上标有刻度,所述桥梁梁体两端用电葫芦同步拽拉或千斤顶同步顶推实现桥梁梁体横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移轨道上的刻度用以显示桥梁梁体在横移轨道上的移动进度,从而使得人员能够实时对电葫芦的拽拉速度或千斤顶的顶推速度进行监测和调整,保证桥梁梁体两端横向移动的同步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5包括:

s51:在盖梁上安装千斤顶,使用千斤顶从两端顶起桥梁梁体;

s52:撤走该片桥梁梁体下的横移轨道;

s53:通过置换法将桥梁梁体落到盖梁上对应的支座上;

s54:拆除s3中与纵移轨道交叉处的横移轨道,将纵移小车退回到架桥机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功的将横移轨道从桥梁梁体底部置换出来,使得桥梁梁体落到盖梁上的支座上,实现对桥梁梁体的架设,之后拆除横移轨道,解除横移轨道对纵移轨道的阻隔,然后将纵移小车退回到初始位置进行对下一桥梁梁体的运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51步骤中的千斤顶下方放置多片钢板,所述s53包括:

s531:在桥梁梁体两端的盖梁上的支座处分别安装叠合式枕木桩,其高度按照所述钢板与千斤顶的最低高度之和设置;

s532:千斤顶回油下放;

s533:待桥梁梁体底板压至叠合式枕木桩顶部后,由叠合式枕木桩承受桥梁梁体重量,然后抽掉一块千斤顶底部的钢板;

s534:千斤顶放回钢板顶部,并充油向上顶起桥梁梁体;

s535:抽掉叠合式枕木桩的一片枕木。

s536:重复步骤s532-s535,直到去掉叠合式枕木桩的全部枕木;

s537:千斤顶回油后直接将桥梁梁体落在支座上,完成桥梁梁体的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合式枕木桩与千斤顶交替承重,逐步降低二者的高度,最终使桥梁梁体落回盖梁上的支座上,实现落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新建桥梁侧方搭建纵移支架、横移支架,并在纵移支架和横移支架上分别搭设纵移轨道和横移轨道,搭建桥梁交叉位置处的桥梁梁体时,先将桥梁梁体从未被既有桥梁覆盖的位置通过纵移轨道移动到被桥梁覆盖的位置处的两个盖梁之间,由横移轨道将桥梁梁体水平移动到盖梁上的对应位置处,逐个架设,使桥梁梁体逐个铺开,该施工方法不受两桥梁交叉角度和交叉面积的限制,便于操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的左右方向为纵移支架的延伸方向。

图2是横移支架在承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墙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s2中纵移小车带动桥梁梁体纵移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s3中千斤顶顶起桥梁梁体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右视图,旨在表示千斤顶的分布位置。

图7是s3中搭设横移轨道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旨在表示s3中搭设的横移轨道的位置。

图9是s4中开始横移桥梁梁体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s4中桥梁梁体横移到位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s5中千斤顶顶起桥梁梁体、桥梁梁体脱离横移轨道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s5中桥梁梁体落在盖梁上的支座上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s5中逐步拆除横移轨道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既有桥梁;2、架桥机;3、桥梁墩柱;31、盖梁;4、箱梁;5、纵移支架;51、纵移轨道;52、纵移小车;6、横移支架;61、横移平台;611、立柱;612、支撑杆;62、横移撑架;621、贝雷;622、斜撑;623、承重梁;624、分配梁;63、横移轨道;7、连墙装置;71、套环;72、连杆;8、千斤顶;9、钢板;10、支座;11、叠合式枕木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交叉下穿桥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以箱梁4的架梁施工方法为例,包括如下步骤:

s1:参照图1、图2,搭设纵移支架5、纵移轨道51和横移支架6及远离纵移轨道51处的横移轨道63。纵移支架5沿桥梁的延伸方向搭设于桥梁的中央分隔带处,横移支架6正对盖梁31长度方向的延伸方向设置,横移支架6包括将横移轨道63抬高的横移平台61和稳定支撑横移轨道63的横移撑架62,其中,横移平台61包括多根立柱611,立柱611下端打入地面以下,立柱611之间于地面上方范围内交叉设置有多个支撑杆612,支撑杆612呈剪刀状连接于相邻立柱611之间,构成横移平台61的各个杆件之间均为焊接连接;横移撑架62包括设置于横移平台61上端的贝雷621、于贝雷621与横移平台61之间间隔设置的承重梁623,以及焊接于贝雷621上方且与承重梁623正对设置的分配梁624,分配梁624短于承重梁623,分配梁624两端与承重梁623两端之间分别固定有斜撑622,斜撑622对称设置;横移轨道63沿贝雷621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承重梁623中间。纵移支架5的结构与横移支架6基本相同。

其中,为了避免横移支架6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倾斜,参照图3,横移支架6与桥梁墩柱3之间设置有连墙装置7,连墙装置7包括套设于桥梁墩柱3上的套环71和一端连接于套环71上、另一端连接于立柱611上的连杆72,套环71由四根型钢焊接构成框形结构并紧贴桥梁墩柱3设置,连杆72共有两根且分别焊接于不同的立柱611上。

s2:参照图4,沿纵移轨道51纵移箱梁4到位。纵移轨道51上设置有两个电动的纵移小车52,箱梁4由吊车起吊后通过架桥机2放置于纵移小车52上,由纵移小车52的移动带动箱梁4实现纵移,直至箱梁4被运输到需要搭建的位置(相邻两片盖梁31之间正对处),然后控制纵移小车52停止移动。

s3:搭设纵移支架5与横移支架6交叉处的横移轨道63。该过程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31:参照图5、图6,使用千斤顶8顶起箱梁4。此步骤中的千斤顶8共布设有四处,四处千斤顶8均安装于纵移轨道51上,且千斤顶8分别从箱梁4两端的两侧顶起箱梁4。

s32:参照图7、图8,在已有的横移支架6上安装横移轨道63。此步骤存在的原因是:为了使箱梁4顺利的从纵移轨道51上转移到横移轨道63上,横移轨道63的高度需高于纵移轨道51,因此,为了使得横移轨道63不影响箱梁4在纵移轨道51上的移动,特将与纵移轨道51交叉处的横移轨道63在箱梁4纵移到位后再架设,此步骤中现安装的横移轨道63与s1步骤中已安装的横移轨道63顺接设置;

s33:千斤顶8回油,箱梁4落在横移轨道63上。

s4:参照图9、图10,沿横移轨道63横移箱梁4到位。此步骤中的横移轨道63上预先沿长度方向标有刻度,箱梁4两端用电葫芦同步拽拉实现箱梁4横移,在箱梁4的横移过程中,人员需要不断的通过刻度来观察箱梁4两端的横移进度,当发现箱梁4两端移动不动同步时,人员需及时调整电葫芦的拽拉速度,以保证箱梁4两端横向移动的同步性。

s5:参照图11、图12,取出横移轨道63、落梁。此步骤包括如下具体过程:

s51:在盖梁31上安装千斤顶8,使用千斤顶8从两端顶起箱梁4(参见图11)。此步骤中的千斤顶8同样布设有四处,四处千斤顶8分别从箱梁4两端的两侧顶起箱梁4,千斤顶8下方放置多片钢板9。

s52:参照图13,撤走该片箱梁4下的横移轨道63;

s53:通过置换法将箱梁4落到盖梁31上对应的支座10上(参照图12)。置换法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531:在桥梁梁体两端的盖梁31上的支座10处分别安装叠合式枕木桩11,叠合式枕木桩11包括多片叠合的枕木,其高度按照千斤顶8下方的钢板9与千斤顶8的最低高度之和设置;

s532:千斤顶8回油下放;

s533:待箱梁4的底板压至叠合式枕木桩11顶部后,由叠合式枕木桩11承受箱梁4的重量,然后抽掉一块钢板9;

s534:千斤顶8放回钢板9顶部,并充油向上顶住箱梁4底板后再往上顶起2-5cm;

s535:卸掉叠合式枕木桩11,将叠合式枕木桩11的高度减低后再放回支座10上。

s536:重复步骤s532-s535,直到去掉叠合式枕木桩11的全部枕木;

s537:千斤顶8回油后直接将箱梁4落在支座10上,完成箱梁4的安装。

s54:拆除s3中搭设的与纵移轨道51交叉处的横移轨道63,将纵移小车52退回到架桥机2所在端。

s6: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其余箱梁4的排布。

本发明此实施例中披露的一种交叉下穿桥梁低净空架梁施工方法通过将箱梁4的起吊动作移动到桥梁交叉区域的外部,而在桥梁交叉区域内仅进行纵、横方向的水平移动,该施工方法不受两桥梁交叉角度和交叉面积的限制,可实现多种交叉下穿情况下桥梁箱梁4的架设,施工简单,实用性强,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新建桥梁上方具有高压线等其他障碍物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